手机业 2017全图景:暴跌、砍单、涨价、缺货共存,迷惘 2018 何去何从?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暴跌,砍单,涨价,缺货!

  试问谁又能在2017年初,将这四个极端且相反的词语与2017年的手机市场联系起来呢?年末回头再看,也恰恰是这四个词准确的表达了2017年 中国智能 手机产业链真实现状。

   欣喜,希望,悲伤,迷茫!

对应上面这一组词语也成为了今年最能表达手机产业链参与者的心情。魔幻现实的2017 上演了一部大片,有产业链人士用“拧巴、憋屈、不通畅”这样的词语总结2017年。

   手机概念股:牛市的辉煌,年底暴跌的背后

“赶紧给我推荐一支手机概念股吧?”在10月份以前已经不止一个人私信笔者。也确实笔者年中,不断在朋友圈晒出年初力挺的一批手机概念股票大涨,这也勾起了很多朋友想搭乘产业链红利赚一笔的心情。

在2017年焦灼的股市大环境,整个上半年手机供应链相关股票却进入了大牛市!年初,全行业几乎达成一致共识,今年手机的关键词将围绕“双摄”、“全面屏”、“陶瓷”等展开,在高度一致的市场预期与手机厂商快速行动下,吸引供应链厂商的通过升级产线、并购、定增等方式巨资投入,资本界也开始真金白银的推动着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一波又一波创新高。

  以今年典型的手机供应链大牛股 舜宇光学 为例,2017年1月3日交易第一天,最低点32.96港元/每股,这也今年的最低点。随后,舜宇光学开启了一波牛市行情,连续不回头的暴涨一路上升,直到11月14日创出今年的新高达到152.6港元/每股。粗略计算相较年初涨幅高达4.6倍。舜宇光学这一轮上涨,与今年双摄、四摄等爆发直接相关。(下图:舜宇光学2017年股价走势)

手机业 2017全图景:暴跌、砍单、涨价、缺货共存,迷惘 2018 何去何从?

  除了舜宇光学外,在港股中手机结构件巨头 比亚迪电子 也开启了暴涨行情,从年初的低点5.5港元/每股附近,到10月13日创下了26.45港元/每股,涨幅高达4.8倍。A股中,同样是光学领头的 欧菲光 股价翻倍、屏幕龙头 京东方 也走出了超级行业,最高股价翻了近2倍,市值创下记录超过2000亿。(下图: 京东方 A 2017年股价走势)

手机业 2017全图景:暴跌、砍单、涨价、缺货共存,迷惘 2018 何去何从?

  更多手机产业链公司加速布局,如 三环集团 不断加码陶瓷构件、 欧菲光改名欧菲科技、收购索尼广州工厂准备大干一场、京东方也加速成都OLED 产线,近期宣布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提前量产。

  欣欣 向荣 ,却暗藏危机。12月14日,欧菲科技遭机构减持,股价放量大跌,盘中几近跌停,收盘仍下跌7.31%。市场传言与某手机厂商有关。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欧菲科技的大跌绝非偶然,也并不是某一家公司的原因,而是进入10月以后,整个手机市场大环境呈现下滑态势,甚至近期行业集体陷入了一种极度悲观情绪。

  而从整个12月份看,手机概念股以欧菲科技、 蓝思科技 、 比亚迪 、舜宇光学、 丘钛科技 、 立讯精密 、 科森科技 、 德赛电池 等股价都纷纷在下跌。(图:丘钛科技3个月股价被腰斩)

手机业 2017全图景:暴跌、砍单、涨价、缺货共存,迷惘 2018 何去何从?

特别是港股,舜宇、比亚迪电子等今年的大牛股,其实早在10月份见到高点以后,就开启了暴跌模式。2个月时间内,比亚迪电子跌幅超40%、舜宇光学跌幅超30%。而丘钛科技从九月到现在,更是遭到腰斩。

市场到底怎么了?多股民都在追问。

   手机厂商:砍单与创纪录并存

股票是市场的变化的预报晴雨表,一点都没错。手机供应链股票暴跌其实反映了是他们的下游客户——手机厂商和市场出的问题。

今年,下半年的全面屏其实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引爆市场,而港股的敏感度更高,早在10月份就开始有所反映。据笔者了解,业界传闻,更早时候就有投资机构开始撰写报告,做空手机概念股了。也就是在本周才有媒体将相关内部消息公布出来。

12月15日,集微网发布的砍单消息在朋友圈疯转。具体内容显示看:苹果近期大砍在台积电投片的A11处理器订单,明年第1季A11的投片量比本季少了三成,并预计iPhone 8 在本季的出货量可能会大减一半。而华为、OPPO、vivo等,近期纷向下调整订单规模,有的厂商订单缩水约10%以上。

除了大厂商,整个市场也都处于下滑状态。日前,来自工信部数据显示,2017年除2月份同比增长外,其余月份皆相比2016年同期下跌。特别是11月,国内手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7%,下降幅度几乎达到了全年最低点。分内外品牌看,11月份内,国内手机品牌出货量为3724.5万部,同比下降19.2%,占同期国内市场出货量的86.1%,国外手机品牌出货量为600.6万部,同比下降更是达到了28.6%。

工信部11月数据加剧了市场悲观的情绪。不过有意思的,当我们再换一个角度看,2017年全年数据,分析预测“华米OV”四大厂商销量还将继续创新高,只是同比增长幅度不大而已。

  这其中,最得意的当属小米了。去年掉进谷底的小米,今年强势崛起。此前, 小米科技 联合创始人 雷军 自豪的表示,“我们是唯一一家在手机业务走了下坡路,还能实现再增长的公司。”更有意思的是,雷军此前还信誓旦旦说过将不再公布销量,然而今年三季度数据,被包括雷军在内的高管多次提到。

在看华为,今年他们再刷新销量已是大概率事件。和雷军一样,华为消费者业务CEO 余承东也遇到一个尴尬,在华为mate 10 发布会上,他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华为的出货量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然而,随后各大数据报告显示,三季度苹果仍然超越了华为。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华为销量超越苹果是早晚的问题。

而OPPO 与vivo 砍单虽然让供应链很揪心,但是分析看,今年OPPO 仍比去年将有10%左右增长,销量或将来到1.1亿部左右。而vivo 数据也将会比去年更好。

总体看,大品牌手机厂商销量并没有下滑,只是大家对“全面屏”市场预期过高导致下单过多。

   2017涨价与缺货袭扰,2018进入结构性行情

文章开头提到有厂商说,“2017年是拧巴、憋屈、不通畅的一年”。其实主要也就是在中国手机市场大环境都处于焦灼的情况下,整个行业又面临了原材料涨价与缺货潮。

其实,这一轮涨价与缺货潮从2016年年中就开始了。主控芯片、屏幕、内存等涨价+缺货并存,手机结构件受到原材料涨价也同步上涨,甚至最近几个月,连被动元器件MLCC、钽电容、铝电解电容等都涨价或缺货。

这其中最厂商吃不消的就是内存的涨价!据IC Insights 今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DRAM涨幅达到惊人的111%,而且预计在年底之前,DRAM预期还会出现高达40%的增长。内存的涨价也助三星电子市值创出了新高,国产手机厂商叫苦成为了三星的打工仔。

手机业 2017全图景:暴跌、砍单、涨价、缺货共存,迷惘 2018 何去何从?

  此前,金立董事长 刘立荣 表示,今年供应链元器件涨价幅度是前所未有的,对整机厂商也形成了巨大压力,特别是内存的涨价。过去几个季度内存本来一直都在涨价中,不过目前看来,第四季度比三季度价格还要上涨15%~20%!

最近的一个暴涨案例就是近期的 MLCC涨价潮,有厂商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司MLCC经历三轮涨价,涨幅大约为25%-30%。有些电容,原来卖3块钱,现在可能卖20块钱,甚至翻10倍的也有。好多高端电容翻30倍的价格也拿不到货。”

对于这种涨价幅度和速度,大品牌厂商还能抗住,专做低端的小厂商或许是致命打击。此前有手机厂商老板在与笔者聊到涨价时,激动的都开骂了:“很多时候,都是TMD那些炒货的坏东西在后面搞鬼!”

不过也有分析师告诉笔者,随着产能不断释放,明年整体情况会得到缓解。另外,近期的砍单也会抑制投机分子。他还预测,大厂商砍单不太可能砍掉核心元器件,因为包括高端内存、屏幕等器件到明年依然是稀缺资源。预计整个市场可能出现结构性的涨价或缺货现象。

   迷茫的2018三个预判:上演消耗战、海外突围、AI 不会促成大规模换机

悲观情绪笼罩的下年2017年末,市场对2018年显得迷茫。有观点认为,承接2016年的换机潮,预计2018年智能手机市场将出现先抑后扬的走势。下面笔者也对明年做三个观点性的判断:

  • 第一、2018年中国手机市场将上演消耗战,5~10名有危机

上文也分析了尽管2017年末包括苹果、华为、OPPO、vivo 等都出现了砍单现象,但是他们今年的销量仍然会创新高。无疑,哪些二三线品牌已经成为牺牲品,而乐视、酷派突然崩溃案例也可能在明年重新上演。

有两个现象值得大家注意:一个是换机周期延长。另一个是手机集中度进一步加大。

今年10月18日,雷军微博分享了国际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报告,称全世界的消费者平均21个月就会换一次手机, 中国人的换机周期为平均22个月,换机频率低于平均水平。

手机业 2017全图景:暴跌、砍单、涨价、缺货共存,迷惘 2018 何去何从?

另外,最近市场研究机构Kantar Worldpanel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华为、小米、苹果、vivo以及OPPO中国前五大手机厂商占据了整个市场91%的份额,而这个数字去年为79%,这意味着它们领先中兴、魅族和联想等公司的优势还在进一步扩大,这些公司正努力在国内市场找到立足之地。

智能手机战争打到今天,该死的小品牌其实已经死了好几轮了,留下的要么自己具备生存围城,要么销量已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存量市场博弈下,中国品牌前五的手机厂商要找到较大的增量,唯有继续消灭在二、三线品牌。

实际上,小米今年在国内逆势增长,很大原因就是这种“你死我赢”的结果。业内分析认为,“乐视系”今年的崩塌将市场空挡让给了小米。总之,2018年的消耗战会让5~10名很难受,甚至有危机。

  • 第二、海外突围

国内进入存量,海外突围成为大家的首选。再以小米为例,据国际知名调研公司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场打平此前长期的霸主三星,并列排名成为印度智能手机第一,市场为23.5%,占据五分之一市场。据悉,Q3季度,小米在印度卖了一共920万台手机,其中最畅销的是红米Note 4、红米4和红米4A。

同样这几年在印度持续播种的OPPO 已经出现复制国内成功的迹象。OPPO 多款机型在印度热销,整体份额也进入了前五名。数据显示,在整个东南亚市场,OPPO以17.2%的占有率做到了整体市场排名第二。以该地区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印尼为例,OPPO市场份额在三季度分别占据了第二的位置,销量同比增长达到163%。

再看华为的目标已经很明确,做全球品牌。现在华为Mate 与P系列旗舰机型首发都放在欧洲。而最近媒体报道,华为下一步将积极推展美国市场。

未来两年,除了东南亚,可以预计北美、南美、欧洲、非洲等都会成为中国手机厂商寻找增量的目标。

  • 第三、AI 手机是未来,但不会促成明年大规模换机

今年“全面屏”成为很多厂商的陷阱,现在产业链在热炒明年AI手机。但笔者认为,目前看手机端的AI 功能仍然很鸡肋,并不会促成明年消费者大规模换机的理由。

包括华为芯片、苹果、三星、高通、联发科等芯片公司最近都在说人工智能。不过,目前人工智能本身还处在非常弱智的初级阶段,市面上所谓AI 手机体验并没有大幅超越普通智能手机。另外,在AI领域包括隐私、数据分析、开发者生态、软件都处于摸索阶段,可以预计至少明年都很难出现革命性的应用或用户体验。

不过笔者同时认为,虽然AI 明年不会引领换机潮,但是各大厂商仍然需要加大投入研发,因为这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最后,笔者想套用2014年曾写过的一篇4G转型文章的话:在5G这个大的技术变革前,市场总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手机厂商技术遇阻,市场需求难把握;消费者集体患上选择纠结症,换机周期变长。行业二八现象凸显,强者恒强,进入寡头竞争时代;但是,请坚持选择历史指引的趋势性的方向前进,活下去、挺过去,黑暗前方是 黎明 。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投资界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