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企业家不能光换老婆不换组织 要不断自我变革
是什么阻碍了企业内部的增长?首先就是组织结构的极限。很多企业的老板都比较愿意做营销、做产品,对做组织工作没什么兴趣。因为组织工作的结果不能马上看出来,而你今天卖出去一件产品或签了一份合同,财务上立马就有体现。组织工作一天两天也看不出什么成效来,为什么还要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呢?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个问题的确是很多民营企业死亡和不能成长的最重要的原因。
我相信读过MBA的人都有一个特别有趣的体会,就是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学营销,很多年以后再去读,就愿意读组织管理。因为他们发现做企业最关键的不是营销问题,而是怎么把营销的人才管好,让他们在组织里更有干劲、更有效率。
我讲一个故事,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年广久,在改革开放时期是非常有名的。到现在,这个人已经做了大概30年的生意了,今天很多人已经忘掉他了,也不知道他在哪儿,不知道他的企业有多大规模。
我可以告诉大家,他的企业的规模非常小。为什么近30年来他一直做不起来? 照理说,他所在的行业—食品行业的规模也不是很小,而且这个行业也不属于国家垄断,他怎么就发展不起来呢?我曾经在做一个电视节目的时候碰见过年广久,一周后我又和 柳传志 吃饭,对比他们两个人的故事,差别在哪里?
那天做节目,主持人让我们在题板上回答问题,那时候我们才发现年广久不会写字,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字都不会写。后来主持人问,改革这么多年,每个人的变化是什么。他说,我就是变了好多老婆,其他什么也没变。的确,他变了四任老婆,现在的老婆是河南的。他认为自己开始的失败是因为找了个没文化的老婆。
他说我没文化,应该找个有文化的老婆,所以就找了个大学生。找了大学生以后,又发现大学生光谈理想,不务实,于是又把大学生炒掉了。现在找了个河南的太太,那天做节目就坐在边上,看起来很有干劲,但他的企业规模目前还是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这二三十年,他光换老婆不换组织,他的组织还是个体户。当年注册的时候是个体户,后来虽然改叫私营企业,但还是他一个人。最有趣的是,我看到有报道说,记者去采访他,说到他办公室谈谈,结果到他办公室一看,里面除了一张麻将桌,什么也没有。
一般来说,办公室最起码得有台电脑,有张桌子或者有个秘书吧。他说没本事的人才用秘书,我都能自己干,秘书哪有我干得好啊?记者问他怎么连办公室都没有,他说我们在打麻将的时候就把事情谈完了,不用办公室。这就是年广久今天的状态。
也就是说,他现在仍然是一个人加老婆,在麻将桌上谈生意。他人生中经历了很多故事,比如跟他儿子打官司,说他儿子把他的东西给骗走了。他还坐过牢,坐牢出来后又被罚款罚了很多钱。这样一位资深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近30年来,他的企业在组织上没有任何变化,我们今天看到的他和20多年前看到的他是一样的,想法、观念都没变,你甚至会感觉时代停止了。
唯一不同的是现在打麻将可以搬到办公室去打,以前可能连办公室都没有。他住在一栋两层的楼里,楼上就是他的办公室,而且他认为用秘书、用助理是不能干的表现,能干的人就该自己干。
那天回来之后,我看了一下 吴晓波 的书。年广久和 柳传志 差不多是同一时期创业的,这么多年来,柳传志除了在产品方面取得了很多进步外,在组织方面也做了很多改进。最早他的公司属于国有民营性质,在计算所下面拿了30万块钱,后来逐步变成了香港的合资公司,然后又变成了政府给他们一定的股份,大概给了15%的股份,仍然是国有民营,但是混合经济。
再之后就是香港的上市,接着就是国内的公司变成了投资控股公司和下面的一些专业性公司,出现了几个板块,包括地产、投资、原来的 神州数码 ,还包括联想原来的PC部分,组织结构超级复杂。后面大家都知道,杨元庆管的PC部分收购了IBM,变成了一家跨国的公司,公司的总部放在美国。
再往后,它又变成了一家完全的投资公司,引进泛海作为它的股东,把国有民营变成了以民营为主导的性质。近年来,柳总又提出联想要在未来几年整体海外上市。可见,联想的组织架构不停地在变。现在柳总已经70岁了,他41岁创业,到70岁,大概做了30年。也就是说,这30年来,他的企业一直在进行组织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