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策影视赵依芳:如何用好雷军和李彦宏这两大“男闺蜜”?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导语

   华策 如何在互联网巨头兵临城下的同时,优雅地“与狼共舞”? 华策 左右逢源的“互联网生存术”会成为内容和渠道深度融合的样本,还是会作为内容方被渠道给“整合”掉的失败案例?

  今年上半年,赵依芳率团队来北京跟 雷军 见面。赵依芳开门见山,“这次融资,希望你能来投资我们,如果内容和渠道不融合,你会吃亏的。”赵依芳对 雷军 说。

出乎意料的是,雷军压根没接话茬,只一个劲地夸华策。“我心里没底,觉得雷总实在太谦虚了。”赵依芳说,第一次见面短短十几分钟,雷军“几句话就把我打发了”。

  出生于1959年, 华策影视 总经理赵依芳是行业内公认的“电视剧女王”。2010年 华策影视 上市并成为“电视剧第一股”,而两个月前,华策定向增发20亿,引入的5个战略股东中,赫然出现了百度小米的身影。

作为一家以电视剧业务为核心的传统影视公司,华策走到了这样一个十字路口:要么“站队”,但可能成为互联网巨头下的一个内容制作机构;要么“慎独”,以独立制作公司的身份与各大渠道商进行合作。前者类似“三马”入股华谊,融资36亿元用于大电影的制作和发行;后者则类似灿星,靠《中国好声音》的一招“独门绝技”让平台方抢破了头。

无论哪种方式,在互联网巨头林立的时代,如何处理与BAT等巨头的关系,可能会成为每一个影视制作公司都需要思索的命题。而华策则寄望于通过“左手百度、右手小米”,打通内容和渠道,并建立起全产业链。

当然,同她一起摩拳擦掌的,还有电影公司门口的“野蛮人”——无论是BAT三大巨头,还是小米、乐视,甚至美团这样的O2O公司,都在电影和传媒行业大肆跑马圈地。如何在互联网巨头兵临城下的同时,优雅地“与狼共舞”?华策左右逢源的“互联网生存术”会成为内容和渠道深度融合的样本,还是会作为内容方被渠道给“整合”掉的失败案例?

  两个男闺蜜

  赵依芳一副风风火火的“铁娘子”做派,虽然已经55岁,但依然活跃在业务一线。“我最崇拜的企业家就是 董明珠 。”赵依芳告诉《中国企业家》,她感慨 董明珠 “执行力超强”,而且总是一副不知疲倦的样子,“怎么才能做到像她一样啊,太难了。”


华策影视赵依芳:如何用好雷军和李彦宏这两大“男闺蜜”?

  赵依芳把雷军视为自己的“ 男闺蜜 ”,要全力向小米学习

另外一个被赵依芳视为“偶像”级的企业家是雷军。赵依芳很认同小米“专业、极致、口碑、快”的七字诀,甚至自己还买了小米的《参与感》反复研究,她认为雷军是传统企业家向互联网转型的成功代表。

虽然跟董明珠合作目前来看尚有距离,但对雷军“抛媚眼”还是不难做到的。在互联网都在布局娱乐的下半年,华策抢在了华谊之前,成为互联网公司布局娱乐业插下的第一杆大旗。

10月9日,华策影视发布公告,计划向5家特定对象发行7270万股,募集约20亿元资金,鼎鹿中原、泰康资产、朱雀投资、建投传媒和北京瓦力分别认购10亿元、4亿元、3.5亿元、2亿元和5000万元。

资料显示,鼎鹿中原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湛,同时他也是百度副总裁。除了这次入股,去年8月,华策影视已与百度旗下的爱奇艺共同出资成立一家主要从事互联网影视剧和综艺节目制作业务的合资公司,并进行战略合作。出任该合资公司CEO的是华策影视副总经理杜昉。

在定向增发的股东中,北京瓦力成立于2014年5月8日,注册资金300万元,法人代表就是雷军。

接受《中国企业家》独家专访时,赵依芳把两家公司的入股拿“婚姻”做比喻,“我们考虑的是什么时间点跟谁结合,对双方的人都有价值,不能说谁都好,谁都是你的老公。”她形象地打了一个比方,“这两个现在都是我的男闺蜜。”

  在定向约谈小米的同时,华策也在密集拜会各大互联网公司,曾经跟一个著名的互联网巨头谈到了入股,但最终“联姻”流产。一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华策最终没有跟该巨头“联姻”的原因是它寻求的是“主控权”,“他们希望华策的内容就不要卖给其他渠道了,这点华策不能接受。”在他看来,华策选择跟小米和百度合作的原因,跟两家公司投资的心态有关系——只是希望内容和渠道各司其职,并不要求 “独家渠道”的掌控权。

“对我来说,雷军来投资华策,我看中的绝不是钱。”赵依芳希望公司能向小米学习,让这个行业更加互联网化。

被雷军几句话打发后,惊喜很快出现。华策再融资方案出来后,雷军给赵依芳打来了电话,“他说这一次我们可以参与。”赵依芳对《中国企业家》回忆,雷军在电话里表示了积极的意愿,但不做领投,“重在跟你们建立一个联系。我说,对,这也是我的目的。”

赵依芳事后分析,当时雷军的心态,只是要了解内容,然后搭一个平台。但后来迅速意识到,这样下去他可能会远远落后于行业。“现在的内容是高度混合和碎片化的,不像以前,电影就是电影,电视剧就是电视剧。所以说他要是纯粹让内容运营商来运营,那他什么钱都没得挣了。”赵依芳说。正是这个逻辑,今年下半年,无论BAT,还是小米,将内容提升到战略级别。

“未来几年,中国娱乐行业将走向全面‘混业经营’。”艺恩咨询副总裁侯涛对《中国企业家》表示,电视剧作为一个很传统的业务,比电影市场规模更大,但是市场集中度比较低,目前有几千家相关的公司都在做电视剧业务,整个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到了通过资本提高集中度的阶段。

  相比而言,华谊倾向于股权上有阿里腾讯 这样的“股东”,进而建立内容层面的合作,而华策则更希望成立合资公司和专门团队,在未来的商业模式上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内容渠道深度“绑定”

从今年年底起,小米盒子上可以付费看到华策的内容,不过这仅限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

这是华策与小米合作的第一步——先通过小米盒子,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内容付费的商业模式,“因为你只有付费了,才能够在内容和渠道上深度绑定。”华策影视常务副总经理金骞告诉《中国企业家》。

正如赵依芳所希望的,通过和小米的合作,华策在粉丝层面可以有互动,并能借助小米的宣传资源推广内容,而更重要的一个期待,是转变现在和传统电视台的“售卖”方式,探索“内容分成”的商业机制,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

金骞表示,1990年代刚有电视剧的时候,最早电视台和电视剧的制作方是卖“贴片广告”的模式,免费拿电视剧版权,但是制作方可以通过卖广告盈利。随着电视台作为渠道方越来越强势,大部分电视台将广告时段收回,而采取版权购买的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变成电视剧制作公司和电视台的主流合作方式。

这种商业模式直接导致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一线省级卫视,经常会把电视剧的黄金时段用来招商,但却不会把广告收入跟电视剧公司来分成,“原因很简单,渠道强势嘛。”金骞表示,跟小米的合作就是希望改变内容公司“弱势”的状况。金骞透露,跟小米的合作很可能会改变单纯版权买卖的商业模式,尝试“分成”的合作模式。

除了拿到传统媒体上很难实现的“分成”,华策还希望借助小米和百度探索电商、衍生品开发等商业模式。“小米已经是国内第三大电商平台,我们很希望能借助他们成熟的渠道布局。”

在小米的电商平台上如何跟内容公司合作?金骞用“海报”来举例。“假设你在小米的电商上看到一款华策投拍的电影《小时代》海报,你可以立马下单,第二天就变成了你的定制小米手机壳。”金骞表示。

而在PC端,通过“鼎鹿中原”10亿元曲线入股华策的百度也将为华策创造更大的想象空间。在赵依芳看来,小米代表手机端,百度代表PC端。所以华策在两个渠道都有布局。“百度是一个大平台,从搜索开始,到百度音乐、百度游戏、百度贴吧,都是大平台,而它里面的都是内容加服务,我们跟他们的各大平台都可以合作,很有价值。”赵依芳表示。

  百度旗下的视频网站爱奇艺已经开始跟华策深度合作。爱奇艺CEO 龚宇 告诉《中国企业家》,华策是一个传统的影视制作公司,但是原来的作品更多是为电视台播出的,是一种传统的视听产品。互联网视频有新的需求,需要单独成立团队,专注于做互联网视听作品。“这个合资公司就是取我们双方的长处成立的独立团队,只为互联网做内容。但不止是为爱奇艺,而是为整个互联网视频提供内容,爱奇艺只是有一个同等价位的优先权。” 龚宇 说。

  华策正加速布局互联网和电影,一方面是向产业链的纵 深发展 ,否则将会被更懂互联网玩法的影视公司抛在身后。一名电影行业人士向《中国企业家》讲述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参与《小时代》发行的乐视影业和华策影视的高管都参与了一场论坛,主办方把乐视安排在最中间,而对华策的高管直接指了指最里面的位置,“要知道华策可是《小时代》最大的投资方,可是外面都不知道华策,只知道乐视。”该知情人士透露。

  这也是华策在内容规模上与电影公司不相上下,却在估值上相距甚远的一大原因—— 华谊兄弟 201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在4.3亿-4.7亿元之间,增幅放缓到不足去年同期增幅的十分之一。而刚刚公布20亿重大定增案的华策影视盈利2.8亿-3.4亿元,预计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5%-65%。但从市值看,华谊超过了360亿,是华策的两倍。

在华策定增的20亿元中,最大的一块用途是“内容制作业务升级”,将耗资13亿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13亿没有一分钱投向公司传统的电视剧业务,与华谊36亿元融资几乎全部用来制作“大片”相反,这些钱将投给网络剧、电影和综艺节目——4.5亿元用来打造20部以上网络剧,5亿元用来投资制作13部电影,3.5亿元用来推出8档大型综艺节目。

在频频接触互联网公司背后,“渠道”已经成为内容公司最大的隐忧。华策目前每年的电视剧产量已经达到了1000集,参与投资的电影也有10部左右,手头巨量的内容资源急需渠道进行消化。

对此,赵依芳提出要与一些“缺内容”的电视台“深度合作”,准备在互联网视频、互联网电视等渠道上开拓“华策影视频道”。金骞透露,明年华策旗下的克顿传媒将可能与黑龙江频道签署一个协议,“他们将100个小时的时段外包给我们,完全由我们来生产内容,如果外包三到四个这样的电视台,那么我们的商业模式一定会变化,从版权买卖转变成招商。”这正是华策这样拥有规模化内容的制作公司,“变相”绑定渠道的一种方式。

只不过这种方式最终是否能实现,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即使是现在互联网渠道崛起,新媒体版权卖出了越来越高的价格,给优秀的内容公司提供了多种变现渠道,但金骞仍然认为单纯做内容制作的公司将会变得越来越危险。

“大家可能更多去顾虑的是,因为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你的分工越来越明确,获得的利润是固定的。”金骞对《中国企业家》表示,郭台铭那么厉害,做手机代工的利润很好了。如果你定位是制作公司,那5%的利润也很好了。金骞真正担忧的,互联网平台越来越强大,内容公司只是提供相应产品。“这样就是渠道强大,把内容给吃了。”金骞说。

解决这种“渠道焦虑症”担忧的唯一办法,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综合性的传媒集团”。“未来内容和渠道一定会走向融合,然后就是出现10到20个大型综合传媒集团。”赵依芳认为内容公司一定会位列其中,而华策拥有成为之一的可能性。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