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功韩企上可以学到什么?三星、现代、LG、斗山的成功基因
经历过“汉江奇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韩企不断创造着令世界惊叹的奇迹。韩国目前有12家企业位列世界500强,包括三星、LG、现代、斗山等。为何韩国能诞生众多的经济巨擘?这些韩企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们能给中国企业提供怎样的借鉴?2015年世界知识论坛——中韩企业家 高峰 论坛上,参会的各位企业代表将就此给出答案。在得到这些答案之前,我们不妨在这里揭秘韩国四大企业集团的成功基因,并回顾一下这些韩企的发展历程。
三星集团的成功基因:追求不断变化的危机意识
作为韩国第一大企业,三星集团从1938年创立至今已有77个年头。77年间,三星已从一家出口干鱼蔬菜的小铺子,成为超大型跨国企业。同时,对于韩国普通人来说,三星更是贯穿了日常生活:购买三星的电子产品、去三星医院就医、买三星保险、逛三星游乐园……
三星集团包括85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在近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300个法人机构及办事处,员工总数达20余万人,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3年曾采访过三星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张元基,向其探寻企业的成功之道。“不安于现状、追求不断变化的危机意识,是三星变革和发展的原动力。”2013年,张元基在接受记者提问时曾表示,业绩优异时更要有危机感。三星总是给员工一种“凡不是市场第一名的事业/产品,总是处于危机状态”的意识。张元基曾打比方说,“就如把鲶鱼放入水田里,泥鳅会变得更健康。”
三星也曾是一个模仿者、追随者。作为三星集团最核心的版块,三星电子的战略目标是设定了一个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这个对手一度是索尼。1997年前,三星电子还不得不从索尼购买芯片;但到2002年,三星电子的业绩已超过索尼-爱立信。“在三星,坚持创新不仅是一种共识,更要上升为一种哲学理念和浓厚企业氛围。”张元基曾对记者表示,创新是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大战略核心。
现代集团的成功基因:家族成员站在经营第一线
韩国现代集团(HYUNDAI)曾是韩国5大财团之一,世界五百强排名前100位。尽管此后韩国现代集团因家族内部原因而分家,不过现代集团旗下各个集团依然坚持创始人郑周永现场主义的经营理念。
1946年至1951年期间,郑周永先后创建了现代汽车、现代土建等公司,上世纪70年代又建立了现代重工业公司,从而使现代集团成为以建筑、造船、汽车行业为主,兼营钢铁、机械、贸易等几十个行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现代汽车能在短短的期间内,超越韩国最有历史及规模的起亚汽车厂,并在世界车坛上扬名立万,其创始人郑周永独树一帜的经营理念——现场主义是成功的关键。郑周永不但要其家族成员(包括15个弟弟,8个儿子和1个女婿)全都站在经营的第一线上,其更经常与“现场”——生产一线保持密切联络。郑周永还大胆启用在韩国一向不被重视的出身理工学系的干部员工,这些以“现场”为工作重点的管理者,自然成为郑周永在各个现场的“感应器”,从而使其完全掌握关系企业的实时状况。
LG集团的成功基因:人家休息,我们继续赶路!
韩国LG集团于1947年成立于韩国首尔,目前在171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300多家海外办事机构,目前公司数量超过50家,事业领域覆盖化学能源、电 机电 子、机械金属、贸易服务、金融以及公益事业、体育等六大领域,成为韩国仅次于三星的大集团。
与大部分韩国企业集团的第一代一样,LG的创始者具仁会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1947年1月5日,具仁会创办了乐喜化学工业社,这家小小的化学公司,后来成长为韩国最大的综合化学企业——LG化学。在化工领域取得优势地位后,具仁会接连进军塑料和电子产业领域,并在1958年成立了韩国首家电子工业会社——金星社,即LG电子的前身。
1969年,就任集团第二代董事长的具滋暻,把LG集团的目标定位为国际化。1980年,金星社不仅主导了彩电、VCR、电脑等高端产品的生产,而且在通信和电缆事业上,也取得了成功。不过具滋暻仍然有强烈地危机意识,其曾对员工表示,“为缩短同世界先进企业的距离,人家休息时我们要继续赶路,人家走路时我们跑步。”
1995年,乐喜金星集团正式更名为LG集团。两年后,著名的LG“笑脸”标识出现在世界市场上。此后,集团第三代董事长具本茂开始第二次革新历程。在具本茂带领下,上世纪90年代,LG成功进军中国、欧洲、美洲等地市场。具本茂上任时,曾对LG在21世纪的发展模式有一番独到描述——“LG不是韩国的跨国公司,它是全球公司,只不过大本营碰巧在韩国而已。”
斗山集团的成功基因: 企业高层亲赴校园揽人才
韩国斗山集团(DOOSAN)成立于1896年,原本是一家民营企业,最早以“宗家府”泡菜起家。在近119年的发展中历经多次困境,核心业务也几经变迁,经营范围涉足多个领域,历经多次转型。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斗山集团开始战略性调整,决定从原来投资的“OB”啤酒、可口可乐、雀巢等企业抽身,集中资金用于并购更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斗山集团最为经典的转型是卖掉生意红火的“OB”啤酒,彻底转型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于2011年跻身世界500强。
斗山集团常务崔在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作为在韩国拥有最悠久历史的企业,与斗山广泛招贤纳士分不开,在海外招收人才比率已达到50%,海外销售比率高达60%以上,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全球企业。“人才便是未来”,斗山最具代表性的重人才经营哲学便是2G (GrowthofPeople,GrowthofBusiness)战略:通过人的发展,引领事业发展,再通过事业的发展创造出价值。
据了解,斗山集团总裁朴容晚、斗山重工业集团副总裁朴知原、斗山Infracore全球总裁金用盛等公司高管经常与集团董事及员工一起,亲自参加大学招聘说明会,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公务繁忙的跨国企业老总,甚至经常亲自出差到海外,招揽名校的MBA高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