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印度版冰火两重天,支付宝的海外野心还好吗?
今年6月, 蚂蚁金服 公布140亿美元C轮融资,创下全球单笔私募融资金额的新纪录。值得注意的是,在该轮融资中, 蚂蚁金服 首次引入海外投资者,其中不乏 淡马锡 等全球知名的投资方,更有马来西亚国库控股等官方投资机构加入。
从A轮、B轮融资的民企资本和国企资本,再到C轮的海外资本为主, 蚂蚁金服正在为支付宝进一步占领海外市场,引入海外盟友。
▲蚂蚁金服融资历程。
实际上,支付宝从2007年开始就已布局香港市场,并借道香港将触角延伸到世界其他地区。如今,其海外出征之路到底走得如何?又能将马云的野心实现到何种程度?
香港的“排异”反应
香港 米其林 星级餐厅添好运点心,因物美价廉而广受欢迎,每到用餐时间,门外总会排起长龙。然而,即使是这样的“网红”餐厅,收银时也不支持支付宝,只接受500元或以下面额的港币现金支付。
在香港的传统食肆,只接受现金或八达通卡(1997年面世的香港公共交通卡,覆盖政府收费隧道、停车、住宅及商业大厦门禁系统、学校设施、自助售卖、便利商超等支付场景)支付的情况并不新鲜。打牙祭圣地陈根记、大围街市小吃都是如此,店家主要为了节省一点手续费。
支付宝早期进入香港市场后并没有进行本土化改良。由于当地银行不与支付宝联通,消费者往往需要在便利店购买充值卡进行充值。直至2017年9月,蚂蚁金服与李嘉诚的长江和记实业合资成立支付宝香港公司,运营支付宝香港版(HK Alipay Wallet)。由于获发牌照的限制,港版支付宝只具备支付、转账功能,不能开放余额宝理财、花呗借款等金融中介服务。
在仅有一个海关之隔的内地市场,支付宝已经普及到街头摊贩,活跃用户超过5亿,被《华尔街日报》称为“无现金社会”。而香港700万居民中,仅有100万支付宝用户,其中不少还是内地新移民。 比起信用卡人均持有4张、八达通卡人手4.6张,支付宝在香港其实已被边缘化。
深耕11年,为何仍不被香港消费市场广泛接纳?
香港完善的金融体系是支付宝遇冷的主要原因。 在支付宝进入前,当地的金融体系已经发展了20多年,信用卡成为港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观内地,支付宝覆盖5000万用户时,全社会仅有3000万张信用卡。
对于已建立起成熟金融业态的香港,用户的消费习惯更加传统和难以改变。在不能使用信用卡的情况下,超过九成的香港消费者也倾向于使用现金和八达通卡。港币面值动辄千元,大额现金携带十分便捷,小额支付场景则被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出现的八达通卡把持,菜场、摊贩则有收纳硬币的零钱包来解决问题。
此外,香港市场还有拍住赏、好易给等十几款移动支付软件,提供零钱储值、AA收款服务等。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曾一度为争夺香港市场,采用了在内地惯用的打法——消费优惠。然而,不止一位香港本地消费者告诉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有优惠才会用支付宝,没有优惠就会换回八达通或现金。
无冕财经研究员曾针对香港204名消费者进行港版支付宝使用情况的调研,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决定是否使用港版支付宝时,考虑最多的问题是能否获得额外的便利。港版支付宝的支付场景与八达通、现金高度重合,主要优势是不需要携带卡片、零钱等实体。但小区门禁、地铁交通要用到八达通刷卡,街头小店、菜场果摊又只收现金,港版支付宝作用有限。
支付宝在香港发展显然不太顺利。 不过蚂蚁金服吸取了教训,并未贸然大举投入金融服务同样成熟的欧美市场,仅着眼于服务境外的中国游客。
以 阿里巴巴 欧洲总部所在的伦敦为例,无冕财经研究员在伦敦逛遍大街小巷,发现只有在中国游客较多的商户,如大型百货商店、博物馆、唐人街中餐厅、希思罗机场等地,支付宝才可以使用。其他不少商户,甚至不明白什么是“Alipay”。
韩国市场的情况也与香港类似。早在2005年,韩国就已建立起成熟的金融市场,信用卡在消费金融业务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17年初,蚂蚁金服投资韩国版“微信”Kakao旗下的移动支付平台Kakao Pay,以期快速打入市场。然而,一位韩国留学生向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介绍,几乎所有韩国人都会使用Kakao Talk,但知道Kakao Pay的人并不多。
香港的试点,令支付宝在金融服务成熟的市场及时止损,并将目光放在了金融服务欠发达的地区——东南亚。
印度经验的连续复制
支付宝在东南亚市场的起点,是印度。
2015年1月和9月,蚂蚁金服曾两度投资印度移动支付企业Paytm。在人口数量十几亿的印度,Paytm只有2000万用户量。
自2015年8月始,蚂蚁金服组建起一支跨部门的专业团队频繁飞往德里,介入Paytm的技术、风控、产品、运营多个环节。此后的两年间,Paytm吸引600多万商户,超过印度银行卡和POS机商户的五倍还多。Paytm用户数也增长超过两亿,超越Paypal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仅次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从资本输入到商业扶持,再到技术输出,支付宝成功地在印度复制中国模式,Paytm成为“印度版支付宝”,印度也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支付市场。据《财经》杂志2017年报道,人们用Paytm打突突(Tuktuk)车、吃饭、给车加油,连路边的飞饼摊都挂着二维码。
这一切,与印度过往的金融发展史不无关联。2015年之前的印度,消费产业起步较晚、贫困人口众多,在全世界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口中,印度人占了近五分之一,全国上下只有2000万张信用卡和3亿张储蓄卡,只有60万商户能刷卡付账。
除了能为消费者和商家带来便利,甚至连印度政府,也在移动支付的发展中看到了未来,建立起覆盖全民的生物信息数据库Aadhaar,更高效地发放福利、减少犯罪;倡导去现金化,施行“废币”政策,废除500元和1000元面值的卢比钞票,打压金融犯罪。一系列政策给移动支付系统提供了优厚的成长环境。
上个月, 阿里巴巴 向Paytm再次增资,第一大股东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合并持股50.8%,Paytm半数股权和收益均归阿里系所有。
2017年初,印度官方推出Bharat二维码,支持本土14家银行和所有店铺终端,但不支持在线支付平台如Paytm,官方金融体系与互联网金融体系出现竞合发展的态势。
支付宝在香港和印度两次试点结果的冰火两重天,为其海外扩张赢得经验。
▲支付宝在海外的扩张,大部分布局于东南亚。
据36氪报道,如今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部在选择海外市场时,主要看两根曲线,第一根是移动支付的载体——智能手机覆盖率;第二根是当地的银行服务未覆盖的人数,即市场蓝海的大小。Paytm在进入印度市场时,智能手机渗透率已趋近20%,而银行服务人数却仅在千万级别,支付宝的成功经验嫁接上本土的支付软件,其结果不言而喻。
在印度市场的试点成功,点燃了支付宝进军东南亚的热情,支付宝已经陆续开始复制印度模式。 短短三年间,包括印度在内,支付宝已进入东南亚的六个国家,通过收购当地电子钱包企业的部分股权,进行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输出,占领当地移动支付市场。
7月初,据《南华早报》援引蚂蚁金服国际投资主管肯尼·曼的话称,未来5年,公司展开全球合作的重点市场将会是南美洲和非洲的国家,移动钱包应用将成为当地的下一个重大技术趋势。
在支付宝逐步扎根东南亚之后,南半球会否如期被支付宝蓝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