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踪一览无余,是谁动了我的航班信息?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可提前获取坐在旁边的人的部分信息,还能了解他的历史飞行地点及频率,这样的功能你愿意接受么?

近日,航旅纵横App上推出了“虚拟客舱功能”,选座后可以查看其它乘客的个人主页,能获取飞行热力图、标签等信息。一时间引发了巨大争议,许多网友表示担忧,认为会泄露个人隐私。

这让航旅纵横觉得“被黑”了,称该功能是为了让用户开启有温度的飞行,用户展示的不是个人的真实身份信息,均为头像、昵称、标签等可编辑的信息。

然而,上述解释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如潮水一般的负面评论不断堆积。航旅纵横12日发布公告称,已将虚拟个人主页设为默认关闭状态,并将热力图进行了虚化处理。

航旅纵横遭质疑

原本提前选择飞机上的座位是为了满足旅客的个性化需求,选择自己最舒适的位置,但航旅纵横恰恰就使用选座需求开发社交功能。

航旅纵横在其新版App中,加入了 “虚拟客舱功能”。用户选座后,可以在选座页面上,点击其他已选的座位,下方会出现“Ta的个人主页”,点击进去可查看该用户的头像、昵称、标签以及飞行热力图。

如果你想更加了解对方,还可以点击“私信”进行聊天。

行踪一览无余,是谁动了我的航班信息?

▲通过选座界面可进入个人主页

此举遭到了网友和媒体的质疑:

澎湃新闻评论员表示,旅客更需要清净和信息安全。当越来越多人反感“被社交”、打打扰,航旅纵横的这一创新业务,显然会让用户重新思考、“用脚投票”。

钱江晚报发文称,包括航旅纵横在内的许多App的一大弊病就在于,他们把用户数据公开并且社交化之前,并没有明确征求过用户同意,也没有给用户说不的选择。

微博网友@八爪live认为,新版本的社交功能无疑是一个愚蠢的决定。航空公司目前的客座收入大多数来自商务用户,都有很强烈的隐私需求。

  微信网友@ 马俊 则表达了正面的态度,称这个功能蛮好的,但是最好可以先弹出引导页,咨询旅客是否愿意开启这个功能,并且把这个功能放比较显眼位置,让旅客随时开关,还要有拒绝他人私信键。

行踪一览无余,是谁动了我的航班信息?

▲新浪科技调查结果截图

新浪科技的调查显示,在超过200名的受访者中,80.95%认为航旅纵横侵犯了乘客个人隐私,15.24%认为没什么,飞机上也需要有社交。不过在是否会在选座时查看他人信息的问题中,比例稍有不同。有70.95%的受访者表示不想看,另外的22.38%则选择的会看。

航空公司相继“封杀”第三方平台选座

目前,南航、国航等航空公司已经相继“封杀”第三方网络平台选座值机。

4月南航率先发布《关于规范南航网络选座、值机业务的通告》,这意味着乘客只能在南航官网或App提前选座。南航表示,非授权网络平台不具备合理安排座位和航班载重平衡的能力,可能会导致航空安全风险。

随后,包括携程、飞猪等OTA平台相继停止提供南航值机和选座服务。航旅纵横则提示:“目前,南航自助打印机已不支持所有非南航官网渠道办理的座位”。

行踪一览无余,是谁动了我的航班信息?

▲南航公告截图

时隔不到一个月,国航、海航、东航相继发布公告,规范清理第三方值机服务,表示非授权第三方平台存在潜在的航空安全、旅客隐私泄露及服务保障等风险。

民航资深评论员綦琦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选座和值机业务,涉及到航空安全问题。今年确有部分非航司渠道通过API数据连接技术,在未经航司授权的情况下为旅客提供该服务,严重影响了航司的正常业务开展。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猜测,航空公司连续对第三方平台“出手”,目的是进一步为机票直销引流,通过差别化服务,增加直销用户的忠诚度。

谁动了我的航班信息?

取消了非授权的第三方平台就能解决航空信息泄露的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航空信息在多个环节都存在着被泄露的可能。

近年来,有关航班取消改签的诈骗信息屡见不鲜。“尊敬的旅客,您所乘坐的航班因为机械故障或天气原因而取消航班,要求顾客改签机票,请拨打400XXXX。改签成功,由航空公司赔偿200到300元的经济损失。”

短信中准确获知旅客近期搭乘飞机的需求,具有很强的迷惑性,然而如此精准的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呢?

2017年7月,温州市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在侦办一起利用机票退改签实施网络诈骗案件中,发现犯罪嫌疑人林某有非法侵入各大民航网站,窃取公民机票出行信息犯罪嫌疑。

行踪一览无余,是谁动了我的航班信息?

▲诈骗短信截图(网络图片)

除了黑客侵入航空公司网站窃取,只要知道姓名和身份证号,任何人的航班信息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

一位微商表示,“想要哪位明星的航班信息都可以,国内航班信息每条15元,港澳台以及国际航班信息30元一条。” 而且支付50元学费就可以教会查询方法,但必要前提是需要知道对方的相关证件信息。

据悉,如今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订票系统,基本都使用的是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Eterm系统。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从Eterm系统源头到乘客,中间经历了中航信、航空公司、票代、在线订购网站、第三方航空App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也导致乘客在维权时,因无法精准地找到泄露源头,不得不面临着“取证困难”的困局。

谁动了我的航班信息?航班信息又被多少人掌握?想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各方合力解决。与此同时,各位也需要提高警惕,如果收到无法确定的短信,及时与航空公司官方客服联系,切勿轻信所谓的退票专线。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