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大众点评拍一部电影 剧情应该是这样的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在成为团购市场稳定的一极后,2014年大众点评要进军的市场是结婚及 酒店 旅游 ,在近日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大众点评正式宣布切入上述两个行业,新成立的结婚事业部和 酒店 旅游 事业部负责人宣布了未来一年的拓展计划:

结婚领域将瞄准每年400亿元体量的市场。酒店旅游事业部则瞄向每年增速50%以上的千亿旅游市场,挖掘深度点评,打造中国版的TripAdvisor(全球最大最受欢迎的旅游社区,也是全球第一的旅游评论网站)。

大众点评

在基本满足用户吃喝玩乐等基本需求后,大众点评希望不仅满足决策,更能介入结婚和旅游等大额交易环节,强调深度和精耕细作。大众点评CEO张涛说,“2014年,点评有很多变化,我们要重启进攻”。

  就在一年之前,外界还经常会认为大众点评已经日薄西山,甚至每隔几个月都会传出大众点评被收购的消息;但到了2014年,随着这家公司宣布接受 腾讯 战略投资,大众点评的价值又重新得到了外界的认可。

  在这种变化的背后,固然有 腾讯 的投资原因,当大众点评与微信、手机QQ等产品结合,必然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但不可忽视的是大众点评内部的变化——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大众点评在2014年前后完成了事业部改革,将本地生活服务细分到各个不同的事业部,有针对性的去做服务。

  美国知名 天使投资人 PaulGraham曾经总结过创业公司的发展曲线。他表示,在创业初期,创业公司往往都处在一个急速上升的曲线,而且这时候创业者还没有碰过壁,处于“无知的乐观”;但是在过了最初高速发展之后,创业公司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公司开始进入“创业绝望谷”,而且在多次碰壁之后创业者会进入“有知的悲观”。

在大众点评创业初期,由于大众点评和商家对接的是广告,大众点评更像一家偏媒体类型的公司,随后进入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之后,大众点评需要深入大交易的环节,这和做媒体有很大的区别。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前,张涛一直处在“无知的乐观”阶段。

在进入到本地生活服务之后,大众点评并没有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反而遭到了各种质疑。这些质疑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越来越多,同时还伴随着各种大众点评将被“并购”的传闻。

在宣布获得腾讯投资后和媒体交流之中中,张涛就曾数度表示,过去几年大众点评差点“死掉”。但正是过去几年的艰难转型,才使大众点评看到了新的希望。

PaulGraham曾表示,“创业绝望谷”是对创业者最大的考验。在这段时间里,创业者必须努力调整,快速学习新的经验,从而把公司拉回发展的轨道。所以,这段时间里张涛所做的事情,最值得创业者学习。

  几无对手的慢公司

在了解大众点评二次创业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大众点评此前7年的发展经历。在这7年时间里,大众点评的发展不算太快,但是业务却非常扎实,通过用户点评,积累了大量国内线下商家的数据信息。这种发展模式也让大家习惯把大众点评称为是一家“慢公司”——这原本是一个褒义词,意思是大众点评耐得住寂寞,但后来发展过慢却成了人们对大众点评最大的质疑之一。

2003年4月,大众点评在上海成立。当时张涛当时从海外回国,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他回到上海后希望发现更多本地餐厅。很快他就去过了所有朋友推荐的餐厅,于是张涛想出了建一个网站,让大家来添加餐厅点评。

  在上海创立为大众点评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时国内 互联网 并不发达,而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网民数量相对较多。更重要的是,大众点评针对的是本地商户,而上海人是出了名的喜欢消费,热爱美食,这些人成为了大众点评的第一批种子用户。如果大众点评创建在三线城市,那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最初大众点评只有上海一个城市,直到一年后才开设了北京和杭州两个分站,而真正在这两个城市落地则要等到2005年和2006年。可见大众点评最初发展的并不是很快,而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精耕细作。

  尽管成立后大众点评很快获得了一批质量很高的用户,但是一开始张涛并没有想清楚大众点评的商业模式,很长一段时间里大众点评都没有任何收入。张涛曾表示,那段时间家里的收入只有妻子的工资。当时 大众点评网 站都由张涛一个人维护。但由于当时并没有什么竞争对手,大众点评的发展还比较顺利。

  2005年大众点评开始商业化尝试,第一个产品是会员卡。通过和线下商家合作,持大众点评会员卡的消费者能获得一定优惠。不过会员卡业务发展的并不是很好,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发行量,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张涛总结说,现在人们已经有太多的会员卡,大众点评只能成为其中之一,对消费者并没有足够大的吸引力。而商家和大众点评会员卡对接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在移动 互联网 时代,通过手机客户端就能很好的替代会员卡功能。

  直到2006年,大众点评获得了第一笔融资,投资方为 红杉资本 。外界估计此次投资金额在100万美元左右。张涛和 红杉资本 合伙人 沈南鹏 都在上海,此前彼此都很熟悉, 沈南鹏 也很清楚大众点评的发展情况——当时大众点评已经成为上海相当知名的一个本地网站,并且开始向全国其他城市拓展。

2006年5月,大众点评在杭州设立分支机构,这是在上海和北京之后,大众点评落地的第三个城市。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相比,杭州算不上一线城市,那么大众点评为何如此急于进入杭州呢?

  原因就是口碑网。口碑网于2004年6月在杭州创立,比大众点评晚了一年多,其业务模式和大众点评非常相似。2006年10月,口碑网获得 阿里巴巴 投资,也成为了大众点评最大的竞争对手。在获得 阿里巴巴 投资后,口碑网展开了一系列针对大众点评的活动,在吸引大众点评用户转投口碑网的同时,还将 大众点评网 的用户评论照搬至自己网站。在杭州设立分支机构是对口碑网挑战的直接回应。

  虽然从公司体量上来说大众点评不如有阿里巴巴支持的口碑网,但是大众点评的用户质量很高,用户粘性强于口碑网,用户的支持帮助大众点评抵挡住了口碑网的竞争。同时大众点评也通过法律手段将口碑网告上了法庭。2008年,口碑网和 雅虎 中国整合成立 雅虎 口碑,但也未能对大众点评形成真正的挑战。

口碑网是大众点评前7年遇到的最强竞争对手,可以说在2008年之后,大众点评在商户查找和点评领域就没有再遇到过真正的挑战者,虽然爱帮网、饭桶网等也都涉足到类似业务,但对大众点评并没有多大的威胁。

在没有遇到太大的竞争,大众点评的发展仍然保持着较慢的节奏。到2010年6月推出团购业务之前,大众点评仅在全球6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分别是上海、北京、杭州、南京、广州和深圳。在这期间,大众点评在2006年10月推出了关键词广告业务,这项业务最终让大众点评在进入团购之前实现盈利。另外,2007年大众点评获得来自谷歌的第二轮融资。

可以说大众点评发展的前7年波澜不惊,业务拓展的很慢但也很稳健。如果不是2010年看到了团购和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大众点评很有可能在当年上市。张涛曾对媒体表示,大众点评的确有在2010年上市的计划,但因为看到移动互联网的机会,觉得可以将公司做到更大再上市。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将公司做到更大的同时,也会遇到更大的困难。

大众点评前7年相对稳定的发展也为其日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大众点评在没有太多竞争的环境中成长,但是进入到移动互联网和本地生活服务之后,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看到了这个机会,竞争者里有创业公司但也不乏互联网巨头。激烈的竞争和快速的发展节奏让大众点评措手不及。

1 2 下一页 在本页阅读全文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