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专注不赚钱的亚马逊,又成投资人宠儿:贝索斯如何说服VC支持自己烧钱?
亚马逊又一次说服投资者,赚钱不重要。
上周末,亚马逊公布了 2014 年第四季度财报。2014 年的最后 3 个月里,亚马逊销售额达到 293 亿美元,盈利 2.14 亿美元。
对于市值 1700 亿美元的亚马逊来说,这点利润实在算不得什么,苹果同期利润是 180 亿。
但投资人已经满意了,华尔街早先的平均预期不过 8000 万美元而已。更重要的是,集合亚马逊几乎所有数字业务的 Prime 会员服务,也在全球获得近 5 成的年增长。
亚马逊最后一季度的表现打消了随 Fire 手机惨败和之前两个季度巨额亏损而产生的质疑。过去一周时间,亚马逊股价在 300 美元的高价上又涨了将近 1/4。
在亚马逊成立的第 20 个年头,贝索斯再次成功说服投资人放弃短期收益,支持自己继续烧钱。
1994 年,亚马逊创始人 杰夫·贝索斯 举家搬到西雅图,在车库里筹建在线书店 amazon.com。20 年后,亚马逊已经成长为一个市值 1700 亿美元的全球电商巨头,平均每天卖出 2.4 亿美元的商品。它的商品也远不仅仅是书。过去一年里,亚马逊将开发 4 年的 Fire 手机推向市场、以 9.7 亿美元高价收购游戏视频平台 Twitch、请伍迪·艾伦拍电视剧、做了个实体的 Siri、开始 1 小时送货上门……
不过今天的亚马逊和 20 年前那家刚起步的书店并没有本质区别。它所做的一切依然围绕着卖东西:卖更多类型的商品,不管是数字还是实物;压低商品价格,即使和出版社直接冲突;更快将商品送到顾客手中,自行车、出租车和无人机都可以是工具。
另一件不变的事是不赚钱。20 年里,亚马逊维持着惊人的增长,和几乎可以忽略的利润。今天的亚马逊依然像一家发展初期的公司一样,不考虑赚钱,将自己的全部收入用于开辟新的市场与业务当中。
更快送货,以 1 小时为目标
今天,电商和线下零售业谁是未来早已不是问题。不但连锁书店已近消亡,沃尔玛、 百思买 也停下全球扩张步伐,回头调整经营策略。
在将零售往线上迁移过程中,亚马逊试图解决的下一个问题是送货时间。这也是实体商店为数不多的吸引力之一。
2014 年 1 月,亚马逊的一项关于配送的专利曝光。利用多年积累的消费行为数据,亚马逊准备预测用户的购买,在接到订单之前将货物调配到临近的配送中心。
2014 年 9 月,亚马逊开始利用美国邮政的货车网络调配包括食物、奶制品、书籍、电子游戏在内的 5 万多款日常用品,确保最迟次日早上送货上门。
2014 年 10 月,亚马逊通过 Flywheel 应用在旧 金山 和洛杉矶召集空闲的出租车为顾客送货。
2014 年 12 月,面对监管限制,亚马逊威胁将自己的无人机送货研发迁移到海外。
2014 年 12 月,亚马逊公布第 8 代配送中心。能够自动搬运货架的 Kiva 机器人成为当中的明星。整个圣诞购物季,亚马逊在美国的 10 个配送中心共启用了 15000 个机器人。在这些机器人的帮助下,配送中心的每个工作人员一小时可以处理 300 个订单。
2014 年 12 月,亚马逊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推出 1 小时自行车送货上门的 Prime Now 服务。Prime 会员可以获得 7.99 美元/1 小时或者 2 小时免费送货上门。这项业务目前支持超过两万种商品,将会被推广到更多城市的中心区。
2000 年,亚马逊曾经投资过一家名为 Kozmo 的公司。Kozmo 同样承诺在一个小时内送达书、食物、咖啡、游戏等日常用品。最终由于扩张过快、消费群体有限等原因,Kozmo 在 2001 年倒闭。Kozmo 的倒闭也是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的一个经典案例。
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普及,在线购物已经不再是几百万早期网络用户的新鲜玩具。
亚马逊也已经在全球建成了一个庞大的配送网络。目前亚马逊在北美有 75 个仓库,15 个在建。在亚洲则是 33 个仓库,2 个建设中。全球范围内它至少有 155 个仓库,占地约 900 万平方米,是 12.5 个紫禁城的大小。
14 年后,亚马逊回头去做 Kozmo 没做成的事。不过这一次,它有了更多钱可以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