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拆解长和系世纪大重组,看李嘉诚如何运转乾坤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图文拆解长和系世纪大重组,看李嘉诚如何运转乾坤

被称为“香港回归17年以来最重大的企业事件”之长和系世纪大重组,令其当家人李嘉诚不可避免地被推上风口浪尖,有关“撤资”之猜疑再次席卷香江两岸。

然而,当我们逐一拆解整个交易的所有细节之后,无法得出“重组=撤资”的结论。就长和系此次重组本身而言,只是股权层面上的整合,实际资产及资金还是原封不动,唯一一笔550亿港元现金的挪动也仅仅是“左口袋倒右口袋”的体内循环。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重组之后,李氏家族在新控股公司的持股比例仅有30.15%。失去杠杆控股效应之后,其对长和系的控制力至少下滑30%,却仅仅换取了7%的账面财富增值。李嘉诚为何会选择大大弱化控制权的重组方案?

在这个表面失衡的交易决策背后,实际是李氏家族“追求资产安全性”之诉求的最新深化——基于风险隔离目的的系统性预防措施。

其一,通过重组,将控股公司设立在开曼群岛,依靠离岸法区的法律灵活性,令长和系所有资产拥有多一层保障和缓冲;其二,将地产业务从整个多元化集团分离出去,目的也在于在地产与其他业务之间设立一道防火墙,一旦中国内地土地储备占93%的地产业务遭遇系统性风险,这道防火墙可以有效防止风险波及其他业务。

从逻辑而言,李氏家族只有在预估到整体性潜在风险足够大时,才有可能接受以控制力下降来换取安全系数提升的重组方案。以小的损失换取大的保  障,这才是拥有华人首富光环的李超人的商人本色。

图文拆解长和系世纪大重组,看李嘉诚如何运转乾坤

  2015年1月9日,长江实业(00001.HK)与 和记黄埔 (00013.HK)同时发布重大公告,再次轰动香江两岸。

公告称,两家公司将进行重组,将二者的业务重新组合,分别打包为以地产和非地产为主业的两个全新上市公司—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下称“长地”)及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下称“长和”),并且两家公司不再有股权隶属关系,而是并列的兄弟关系。

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市场的冲击,两家上市公司特意选择了周五收市之后发布公告,以便让市场有一个周末的时间来消化此重大消息。对于长和系此番的大重组计划,香港《信报》直称是“香港回归17年以来最重大的企业事件”,因而其当家人李嘉诚不可避免被推上风口浪尖。

  由于原先长江实业及 和记黄埔 注册于香港,新重组的长和及长地均注册于开曼群岛,于是关于李嘉诚“撤资”之猜疑再次引发舆论狂潮。

在刚刚经过多事之秋的香港,作为风向标的李嘉诚,其任何举动都会被格外关注与过度解读。然而,当我们逐一拆解整个交易的所有细节之后,无法得出“重组=撤资”的结论。

   重组交易结构大解剖

公告将长和系此次重组简单概括为:“该等方案有关重组及合并长实集团及和黄集团之业务,以创立以下两间具领导地位的新香港上市公司:长和,将接手两个集团的所有非房地产业务;长地,将合并两个集团的房地产业务。”

但这是两家皆堪称巨无霸的公司,长实市值近3000亿港元,和黄市值超过3760亿港元,并且都是业务多元化的企业,因而其实际的重组复杂程度堪称空前。

   按照其公告,整个重组在逻辑上可以分为四项子交易:1)长江实业重组为长和;2)长和收购部分赫斯基股权;3)长和全资收购和记黄埔;4)将地产业务分拆为长地并独立上市。第一个交易为后三个交易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在第一个交易完成之后,才会着手后续重组事宜。如果第一个交易完成,后三个交易将整体打包进行,要么全部实施,要么全部取消。

作为一揽子的重组,该等交易需要获得长实与和黄各自的股东、法院、香港证券监管部门的同意方可实施。如通过所有批准程序,预计于2015年上半年完成所有重组。

我们不妨以“文+图”的方式对这四个步骤做详细的拆解。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