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阳药市场解密:被吹嘘的肾,毛利率高达90%,“男人身体被掏空”的背后有多大的商机?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当今世界,如果你用“秒男”“肾虚”来打趣一个男生,其威力无异于用一颗原子弹摧毁他的小宇宙。就算他故作镇定,不与你理论,在心底,到底是心意难平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男人的肾开始备受关注,被众人摆到了特别引人注目的、需要被治愈的位置。而铺天盖地的补肾广告,春笋般出现的男科医院,更是时刻提醒着我们中国男人日薄西山的事实。

  这让我们不禁想问: 是什么掏空了中国男人的肾?而扎根于肾虚经济的壮阳药,又拥有什么样的秘密?

   天高毛利

  近日, 白云山 年报公布。这家以大健康、大南药、大商业、大医药四大板块为主业务的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200.36亿元,同比增长4.76%,净利润15.59亿元,同比增长15.86%。

其中,大南药和大健康分别为43.62%和40.78%,为公司贡献了主要利润,而大商业板块主营业务利润率仅为6%。

白云山2016年大南药板块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的变动,生产量同比增加 81.00%,销售量同比增加 62.29%。

  枸橼酸西地那非片这个专业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它的商品名叫做 金戈 ,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国产伟哥。

作为大家所熟知的壮阳药,2014年7月,西地那非(万艾可)中国 ED (勃起功能障碍)用途专利期失效。白云山在2014年将仿制药推出市场,如今零售端销售额已破20亿元,渠道和价格优势明显,毛利率超过90%,堪比茅台。

无独有偶,以“感觉身体被掏空”“他好我也好”等补肾壮阳广告而为人所熟知的汇仁肾宝,在2015年一年卖出8.75亿片,当年销售额高达12.62亿元。而其2016年上半年的平均单位成本仅0.18元/片,直供终端价为1.11元,经销价为1.9元。到消费者手中每盒装126片,市面上单盒零售价为322元,等于每片零售价2.56元,而其每盒的成本价仅为22.68元(未计算包装、零售等费用),零售价大约是成本价的14倍。

1979年,上海电视台首次播出了一条关于养身酒的商业广告,这条广告以补肾养颜为亮点,揭开了了中国人补肾潮的序幕。从这以后,众多补肾壮阳广告纷至沓来,逐渐铺天盖地。而一众男科医院,更是如同春笋一般出现在世人面前。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有市场。而补肾市场需求之可观,使药企毛利比房地产都高。

可问题是,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男人就开始肾虚了呢?

   被吹虚的肾

  经济学者孙骁骥曾经指出,中国人对于家庭幸福的想象,对于夫妻生活和谐的评价标准,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补肾广告、壮阳广告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是人民开始热衷于补肾壮阳,并且将补肾壮阳的经济越玩越大的历史。中国人的市场经济,实则就是肾虚经济。

        这个说法虽然略显夸张,但不无它的道理。

中国男人开始大规模补肾,或者说大规模肾虚,不仅与改革开放政策的步骤大致吻合,也基本与70年代末期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同步。由于国家“只准生一个”政策的逐渐推行,近三十年来,性行为与生育的必然联系被行政力量取消了,男女之间的性的目的更倾向于获得快感。

  当欲望被行政权力像打开的 潘多拉 魔盒一般释放,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时,被改变的经济基础也改变着市场经济中的商业机构和产品形态。医院的科系开始了大调整,男科患者中的阳痿人数逐年增加,据说最新的数据是超过总数的25%;性保健品的市场滚雪球一般爆发式增长;补肾的药品广告费逐年递增,台词广为流传。近二十年来,补肾壮阳广告中使用的“关于家庭幸福的slogan(标语,口号)”,频繁进入大众流行词汇,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普通人的家庭观念。也直接导致了性保健品、补肾药物的快速增长。

  据某机构估算, 中国的保健品行业规模长年保持10%的增长,高于目前中国GDP的增速。在2015年,保健品行业已经达到4500亿左右规模,其中,约有一半的市场是被补肾类的性保健品占有。不夸张地说,市场凭空创造了中国人的肾虚,而肾虚反过来滋养了今天活络的商品经济。

   壮阳药的谎言

  但这 肾虚制造的,欣欣 向荣 的壮阳药市场,却是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的。

我们所理解壮阳药,是指用于促进男性性欲等促进性功能的药物,分为壮阳食物,壮阳中西成药等。从药物的构成来看,壮阳药主要有3种:一是属于男性激素,主要包括睾丸酮及其衍生物制剂;二是属于镇静剂,如氨甲丙二脂和苯并二氮杂卓等;三是止敏的化学液体成分;第四类,属于完全对男性的身体进行补充海绵体激活等营养物质的成分。壮阳药产品最著名的是西地那非,是一种研发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时意外发明出的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药物,一般以其商业用名Viagra(中国大陆注册名万艾可,台湾和香港注册名威而钢)广为人知。

但这仅仅是我们理解的壮阳药。而实际的情况是,在医疗领域,根本就没有壮阳药一说。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杨国胜表示,“其实很多人根本没有性功能障碍,只是很多的传播途径在宣传性生活时,一定要‘粗、大’才算得上‘真男人’,这种宣传其实带领大家进入了一个误区。壮阳产品外包装上说的‘增大、增粗’的功效,纯属无稽之谈。”

“人的身体结构在成人之后是很难改变的,生殖器官的发育主要是海绵体的改变,在成年后发育便停滞了。若要进行改变,除了手术,目前别无他法。”杨国胜还强调,即便是手术也只是改变男性生殖器的长度,粗细程度也很难改变。

而2005年相关部门《关于印发<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等8个相关规定的通告》表明,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特定功能共有27种,其中并无包括“壮阳”或“改善性功能”的保健功能。而在国家食品药品批准的药品功能主治及适应症范围内,虽有“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滋阴补肾”等功能描述,但是并没有“壮阳药”一说。2011年12月份,相关部门再次公布,没有批准壮阳药或者具有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

   现在市场上泛滥的所谓的“壮阳药”其实都掺杂“伟哥”成分,假药中“伟哥”的含量超标或者发霉变质,都将有可能对食用者造成伤害,轻则耳鸣耳聋,重则丧命。

   焦虑催生的经济

  在我看来, 与其说中国人的市场经济,是肾虚经济。不如说中国人的市场经济,是中国人的焦虑经济。

米歇尔·福柯曾在《临床医学的诞生》中这样写道:疾病的实体与病人的肉体之间准确的整合,不过是一件历史的、暂时的事实。

   当焦虑衍生出的需求,被商业定义。当在中国重新获得话语权的商业文明按照其自身的逻辑和需求重新定义疾病。裹挟其中的我们,自然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灼热而迷茫的路上,将自己越补越虚。

通观我们所熟知的壮阳药广告,里面往往有一个哀怨的妻子与一个力不从心的男人。而药效的神奇,似乎成为了挽救夫妻关系的灵药,是“他好我也好”的捷径。

  很大程度上, 壮阳药商将我们的内心焦虑外化成表面的身体缺陷。每当我们“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时候,受到对广告的刻板印象的影响,我们往往向外去寻求身体的给养。

这与老人家爱买保健品是一个道理。

我们都知道,市场上泛滥的保健品大多并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其中充斥的很多三无产品,甚至还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近几年,打假中老年保健品的新闻也出了不少。

可是为什么还是有不少老年人前赴后继的买单呢?说白了,老人买的不是药品,而是心灵的安慰。

   当中国人尝到自由经济的甜头,当欲望被逐渐放大,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性就是获取幸福的灵药。 这也是很多人将“幸福”等同于“性福的”原因。

   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剧,随着房价上涨而被掏空的中国人。心中的焦虑无从宣泄,要么向内寻找内心的平衡,要么只能向外,寻找一个形式上的和谐。

很显然,那些越补越虚的中国人,找错了方向。

随意打赏

身体被掏空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