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曾经辉煌的柯达已经解散破产变卖干净,其实并没有
1975年,第一台数码相机和它的发明者蒂芬·沙森(Steven Sasson)
曾几何时,「柯达时刻」所指代的还是值得珍藏和回味的记忆。随着柯达公司的淡出,这个词汇已经被染上了贬义色彩,成为了企业经营的魔咒。一代霸主的陨落总会让人唏嘘不已,这个曾被誉为「美国荣光」的企业到底是怎么走向穷途末路的呢?
初出茅庐,从「傻瓜」做起
在 1881 年,美国发明家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和商人亨利·斯壮(Henry Strong)共同创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这家公司正是胶片时代的统治者「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前身。
这个颇具现代感的设计,有没有让你想起光场相机 Lytro?
在 1888 年,伊斯曼公司推出第一台「傻瓜式交卷相机」。随着这款名为「柯达」的相机上市,拍照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用户只需按下快门,即可捕捉到想要的画面,业余摄影者也可以拍摄出质量上乘的作品。由于产品大获成功,伊士曼于 1892 年将公司改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
「柯达」是伊士曼和母亲共同构思的名字。在他眼中,这个命名至少有三个优点:简洁、朗朗上口且独一无二。
「胶片统治者」地位确立
实际上,伊士曼本人正是干片和卷式感光胶卷的改进者,他在胶片领域的贡献极大地推进了摄影技术的发展。在 1891 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借助伊士曼的胶卷发明了电影摄影机。得益于此,柯达公司成功进入电影胶片领域,并保持垄断地位至今。
在 1895 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Wilhelm Röntgen)用柯达胶片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 X 光照片。商业嗅觉敏锐的柯达公司于次年宣布进军 X 光影像行业,并推出了一款专为 X 光的拍摄设计的底片。
在伊士曼的掌舵下,柯达公司大举进军海外市场,并于以德国、法国及意大利为首的欧洲国家设立销售网点。不久后,柯达公司就在欧洲组建了销售网络。
「傻瓜式相机」再创历史
在 1900 年,柯达公司推出售价 1 美元的勃朗宁盒式相机(Brownie Camera)。这款操作简单且售价低廉的产品很快就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其生命周期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之久。
在 20 世纪初期,柯达公司开始进军美洲和亚洲,继续扩张自己的商业王国。
在 1980 年,柯达公司的雇员人数已经超过 5,000 人。
在 1930 年,柯达公司成功占据世界摄影器材行业 75% 的市场份额,并成功获取约 90% 的行业利润。在同一年,柯达公司被纳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并在榜单上占据了 74 年之久。
在 1935 年,柯达公司推出了柯达克罗姆胶片(kodakchrome),这是全球第一款成功投入商用的彩色胶片,也是柯达公司最为成功的产品之一。
在 1952 年,柯达公司进军大中华市场,并成立香港子公司。
Starmatic 相机
在 1959 年,柯达公司推出了「Starmatic」相机,这也是第一款 自动化 的勃朗宁盒式相机。在接下来 5 年中,这款相机的销量高达 1 千万台。
在 1963 年,柯达公司推出了「Instamatic」系列傻瓜相机,这是又一款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产品。在接下来的 8 年时间中,柯达公司共出售了超过 5 千万台傻瓜相机。
在 1966 年,柯达公司的胶片被带上月球轨道 1 号飞行器,记录了宇航员约翰·格伦(John Glenn)的太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