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业面临倒闭潮!估值5亿的光圈直播“暴毙”,欠薪300万......
因A轮融资不利,估值5亿的光圈直播平台倒闭,欠薪300万。小官搜索“光圈直播”,发现其官网显示“该页面服务不稳定可能无法正常访问”,应用已从App Store下架。
微信公众号“光圈直播”于去年11月4日停止更新,官微最近更新的一条也是去年11月15日了。
要知道,曾经无限风光的光圈直播可是资本的宠儿,创始人张轶也不是无名之辈。
那么,光圈直播是如何从繁华到阵亡的呢?张轶又是如何从成功融资1250万的创业者变为拖欠员工薪资300万的失联CEO呢?
钱粮不足,光圈直播倒闭、欠薪
光圈的“暴毙”多少有些莫名其妙,毕竟,被称为直播元年的2016年。直播、网红遍地开花,资本市场对“网红”、视频直播和移动直播多有关注,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和创业公司都冲进直播市场,视频直播市场进入爆发期。
早在2015年9月,光圈直播就拿到了 合一资本 、 紫辉创投 、协同创新三家投资的1250万天使轮融资。 2016年6月,光圈还举办了声势浩大的美女主播比赛——花样转地球,邀请了多位校花主播从全国各地到北京参加复赛。并且,赛前向主播承诺,复赛中打赏金额最高的前6名主播有出国旅游的机会。
不过,事实并不像看起来那样美好。据光圈员工透露,这次融资是光圈成立直到倒闭获得的唯一一笔融资。不仅校花大赛出国旅游的承诺未 曾实 现,就连参赛主播的打赏至今都没有着落。
更严重的是, 从6月份开始,员工的工资就已经开始停发。在7月份短暂的下发了6月份的薪水后,员工的工资就一直处于拖欠的状态,五险一金的系统中也未见缴费。据统计,光圈直播的60名员工,被欠薪资共计300万左右。而光圈平台上的主播也未能幸免,被拖欠的数额从5000至9万元不等。
贴在光圈办公室大门上的解约函和光圈维权群解释了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融资已经烧完,日常业务难以为继庞大支出。
勉强维持半年后,创始人选择丢下烂摊子。
创始人张轶耍赖,员工和主播讨薪无门。
大学教授辞职创业
直播冒险之旅告败
2014年,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年底,张轶趁着创业的东风,辞掉了大学教授的工作,投身直播行业,创办了光圈APP。
与年轻的“草根创客”不同的是,张轶是实打实的精英。2008年,张轶从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北方工业大学,很快升至副教授。
在这期间,他还担任了央视娱乐的总策划和总顾问,显示出对电视传媒行业的无限热爱以及对传统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熟悉。这份工作更是让他结识了在光圈直播的左膀右臂——李舰,光圈直播的首席内容官,原《鲁豫有约》主编。
光圈APP初期主攻图片社交领域,致力于做中国的Instagram。后来,移动直播行业持续火爆,图片流量的大头被微信占据,2015年10月,张轶改变发展方向,将光圈转型为直播APP。
张轶曾在《接招》的采访中表示:“如果我们做秀场的话是永远做不过映客的,但是只要不死,不断在优质PGC内容上发力,也许就像当年的乐视那样,凭借一部《甄嬛传》咸鱼翻身。”他对于公司未来的布局十分偏执,就像当初一心辞职创业一样,希望光圈以优质的PGC内容引导UGC内容的生产,包括综艺、体育、财经、纪录片等。将映客作为竞争对手,似乎并不理智,因为光圈无论在市场规模还是用户数量上,都与映客遥不可及。
校花大赛之后,光圈直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直播间由巅峰期的138个锐减至20-30个,每个直播间的在线人数由2000降到100-200。据员工透露, 张轶为了维持表面上的繁华,开始“刷假量”,从真人与机器人1:4的比例,狂刷到1:20。
然而,刷量也是徒劳无功,用户量依然没有增长。张轶决定再度转型,砍掉C端,转攻B端,自称储备四档与《奇葩说》类似的PGC内容,来招揽广告商,寄托于冠名和植入的广告盈利。不过,精明的广告商并不乐意在光圈平台上投放广告。因为,巅峰期时光圈的用户数量也仅为50万,流量过小,不受广告商青睐,成了光圈转型的绊脚石。就连原本达成合作的冠名商 猛狮科技 也拒绝支付后续的400万广告费,因合作项目未达到预期。
此时的光圈钱粮不足,急需资金注入。去年五月,某上市公司提出,以3000万换得光圈10%的股份,张轶不满5亿估值的光圈跌至3亿,拒绝其投资。是以,仍旧我行我素的张轶断送了翻盘的最后一次机会。
不愿承认失败的张轶艰难地维持着公司的运转,甚至向员工承诺融资到位。直至11月,光圈全线崩盘,张轶表示,公司在困难时期,希望员工不要逼他。
此后,张轶失联,只留下一句:创业维艰,一言难尽。员工和主播等到的就是光圈倒闭的噩耗。
据了解,张轶已入职 新思路 ,时任副总裁。
投入大、变现难
导致大批直播平台倒闭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达到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 高峰 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
据Wind数据整理,至2016年底,已经有25家上市公司成为“网红经济”概念股,涉及总市值4485.21亿元。
可以看到, 网红经济崛起,移动直播正成为新时代的互联网社交平台和超级入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16视频直播用户定位与价值发掘专题研究报告》,直播用户主要以低收入群体为主,其中游戏直播半数以上用户月收入低于1000元,这与直播中有较多的学生群体有关;从TGI看,高收入用户更偏好电视、赛事直播,及全民直播。投入大、变现难已经成为了直播平台共同面临的难题。
因此,光圈直播的倒闭不是偶然,移动直播鼻祖美国Meerkat已于去年3月份关闭,国内也有超一成的直播平台关闭。但此次光圈直播突然倒闭这一消息的爆炸性传播,无疑给行业带来了一阵恐慌,让人不得不面对直播瓶颈期的到来。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直播发于秀场,兴于网红,盛 于明 星,衰于广告,毁于色情”。 在秀场和网红的吹捧下,直播泡沫被放大,多家平台杀入,繁华背后的阴影越来越重,投入大、变现难的问题愈加明显。
张轶曾在采访中表示,移动直播领域最重要的三个东西,一个是内容,一个是流量,一个是变现。光圈虽然深耕PGC内容,但是在流量和变现方面显然没有过多关注。
流量不足,直接导致没有知名度和热度。就拿校花大赛来说,即使比赛期间大众的关注度足够,赛后也没有几个人记得那几位主播和知道光圈这个平台的存在,实际用户的留存率和转化率是很低的。
光圈起步很早,几乎和映客同时出现在应用平台,主打全民直播。不过,在不开发PC端秀场的同时又想生产优质内容,运行模式明显不够清晰。全民直播,就意味着人人都能做主播,门槛低,内容以主播日常生活为主。光圈死磕主播平民化,不投入广告与明星来推广,要知道,明显庞大的号召力会带来大量粉丝,留给平台的就是用户存量以及今后的变现能力。
目前,国内有超过300个直播平台,其中80%以上还在首轮融资或首轮进行中,通过天使轮融资的不到30%。 这些在默默无闻的小平台在悬崖边上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关闭的可能。
洗牌之后,直播行业如何发展
尽管泡沫存在,但不可否认,直播行业依旧热度不减,尤其是移动直播领域,大型直播平台纷纷摩拳擦掌,再战2017。
直播行业的发展从最初的游戏直播,到泛娱乐直播,再到美妆、美食、旅游等细分领域,直至与资本挂钩的财经直播。可以看出,垂直细分领域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但想在增长量上有所突破,成为行业洗牌之后的一大难题。直播行业将何去何从?小官有几个观点要表:
1、受众瞄准“小镇青年”
一二线城市居民是现在直播平台主要用户,基本已被圈完,三四线城市的年轻群体不断涌向一二线城市,互联网行业也在逐步走向成熟,人们乐于把观看直播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因此,“小镇青年”是一批庞大的有待吸收用户。
2、强调社交属性
直播天生具有社交属性,但某些直播内容与主播性格限制了社交化的发展。主播开放评论,默认是愿意社交的,而用户给主播打赏同样是为了社交,直播拉近了主播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让陌生人之间相互了解。强调社交属性,无疑是维持用户存量的关键。
3、提高主播整体质量
中央研究院此前发布《网红投资报告》显示,直播市场走向成熟,仅仅凭“网红脸”接受打赏的方式将受到挑战,人们对于品质的需求不断改变,网红的发展必将向优质健康的原创内容上靠拢。因此,平台必须精耕细作,提高主播质量,培育优质主播。
4、分发优质内容
去年,演唱会直播兴起,尤其是腾讯以1亿拿下王菲演唱会的直播版权,可见其盈利空间巨大。随着直播平台用户量的不断增加,与其他活动的结合必然更加密切,分发优质内容不失为一种变现模式。
5、与VR相结合
盛极一时的VR技术,在网媒、朋友圈掀起一阵流行风后,终于走进了移动直播领域。VR与直播相结合,更强化了其交互感和现场感。况且,演唱会VR直播、晚会VR直播的成功试水,确定了直播与VR相结合这一模式的良好前景。
光圈直播的倒闭,给直播行业敲响了警钟,我们在反思的同时,不要忘了前路更加美好。直播仍在向前发展,它会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并成为粉丝,为之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