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罗辑思维、河狸家成功的秘诀
场景时代已经来临,传统商业模式的品牌、营销、渠道、设计、研发、市场、公关、销售和连接方式正被场景重新塑造。
——吴声
今年以来最受欢迎的互联网产品,可能是滴滴和Uber这两款打车软件,它们很有效地帮我们解决了出行打车困难的问题,同时对于出租车行业的冲击也是全方位的。令人奇怪的是,这种冲击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形成,传统的出租车行业甚至来不及反应就到了被淘汰的边缘上。为什么打车很快风靡全国,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企业的致命弱点又是什么?
8月29日-30日, 吴晓波 频道移师上海,再办实战型大课“转型之战: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机会”, 前京东高级副总裁、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吴声,向你分享转型观点:从清晨马桶60秒理解传统企业致命弱点。
观点1: 理解60秒马桶时间
就能理解场景
罗辑思维早上60秒语音是在6点半发送的,为什么是6点半呢?我们仔细想一想,当发现了“马桶伴侣”的使用场景的时候,当我们就理解了,它是一种应用的时机,它真实地嵌入到了我们的生活轨迹和生活方式中,满足这一个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具体的场景中的需求。当我们运动跑步时听罗辑思维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场景中的产品,我们应该视之为一种具体需求的解决方案。传统企业需要弄明白的是他们的产品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景下使用的,然后从头到尾,针对使用流程的每一项细节进行优化,从而提供更佳的体验感。
观点2: 传统企业的致命弱点
是没有这种场景感
商业的逻辑是离用户越近就越有价值,而和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企业最弱的一环就是与消费者沟通的效率,有很多 “痛点需求”没有被满足。
比如打车这个问题,滴滴、易到和Uber出现之前,出租车是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每一个人具体到打车的情境里,这其中的不便实在太多,我们都无需多说。这些具体的痛点情境,本来应该是出租车公司来解决,他们没有解决,被专治各种不服的互联网企业搞出来。打车软件从叫车、上车、下车、支付,这是一种全流程的场景化改造。
传统企业对于消费者的痛点需求其实是很迟钝的,以产品为中心,而没有足够多地考虑到人的因素、场景的因素,这是致命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