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之后,谁会是下一个一线城市?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北上广深之后,谁会是下一个一线城市?

  经常在国内外出差、交流,让我对不同城市产生了很多直 观印象 。 “城市”是中国过去几十年“制造”的最大产品,它通过各种要素资源的空间集聚,提升经济效率,提高人民福祉。

   城市化、工业化是贯穿中国发展的基本动力。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15年的56.1%,数亿人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创造出了更多的劳动价值,这是中国增长的根源之一。

  与此同时,目前中国居住在城市的7.7亿人口中,大约有2.4亿左右没有城市户籍,进城不落户。他们在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不能和户籍居民有同等待遇。 这是中国增长的另一面,即在以人为本的方向上欠债的、没有和城市建设更加同步的那一面。 所以“十三五”规划再次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

在中国城市高速发展了几十年后,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未来的“城市中国”会有哪些新的看点?我会尝试从“世界城市”的角度作出回答。

  我的基本看法是,由于在未来十年内中国不出意外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且目前每年创造的GDP增量已经是全球第一,所以中国一些城市的经济规模必将在世界城市中位居前列。美国有十多座“世界城市”,分布在东西海岸、中北部、中部、南部,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中国未 来也 会出现类似的情形。这要求中国的城市建立新的“世界观”,尽早把自己放在世界城市的角度,展开新思考,促进新发展。城市服务于人,也依赖人,“世界城市”要建成,也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和向着世界市民、世界公民方向的努力。

   中国会涌现出怎样的世界城市?

  根据日本权威城市排名机构“森纪念财团都市战略研究所”的发布,2015年世界城市综合竞争力前四位依次是伦敦、纽约、巴黎、东京;香港、上海、北京、台北分列第6、17、18位和32位。该排名涉及全球40个城市,亚洲、大洋洲13个,欧洲16个,北美洲9个,非洲1个,南美洲1个, 使用6类指标:经济、研究和发展、文化互动、宜居、环境和交通方便。上海、北京排名不高的一个原因是,在环境单项排名上垫底。

  在J LL (仲量联行)全球300城市排名上,按照经济规模,中国入选的城市超过10%,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苏州 分别排名第6、11、21、22、31和32。对照一下这个区间的美国城市,分别是纽约(2)、洛杉矶(4)、芝加哥(10)、休斯顿(12)、华盛顿特区(16)、达拉斯(18)、旧 金山 (25)、费城(29)和波士顿(30)。如果看商业吸引力,前50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分别排第8、9、29和41,同区间的美国城市有15座,分别是纽约(2)、洛杉矶(5)、芝加哥(7)、华盛顿特区(11)、亚特兰大(13)、达拉斯(14)、旧 金山 (15)、休斯顿(18)、波士顿(21)、费城(35)、西雅图(37)、迈阿密(38)、丹佛(39)、凤凰城(48)、明尼那波利斯(50)。

在中国从事研究的机构对中国城市的评价更高。麦肯锡在2012年预测,到2025年,当时世界城市的前600名阵容将发生显著变化,有136个发达国家的城市将会跌出排名,取而代之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届时中国将有151座城市跻身世界前600城市。该研究预测上海、北京将与纽约并列成为世界上未来发展最快的“三巨头”,深圳在GDP、GDP增速、总人口、家庭总数和年收入2万美元以上家庭数等指标方面,将跻身全球前25大城市行列。

  在我看来, 世界城市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综合影响力意义上的世界级城市(world class city),一种是经济和人口规模意义上的世界城市(world city),一种是特色型的世界城市,如风景名胜、奥运会举办地、历史文化名城等。 在三种方向上,中国城市都大有可为。

中国有没有、会不会出现世界城市、世界级城市,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中国会涌现怎样的世界级城市?涌现出多少世界城市?

  走在最前面的无疑是上海。上海市委刚刚审议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送审稿)》体现了这方面的 新思维 。这个总规给我比较深的印象有三点:一是将上海的城市愿景确立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在原有的四个国际中心之外又增加了“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体现出上海对世界城市的理解是综合的、全面的世界级城市,而不是经济这个单向度的;

二是强化自我约束,提出“到2040年实现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从上一轮规划确定的3226平方公里,削减到3200平方公里,并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用地比重”,其中的200平方公里还要作为“留白”,上海还提出在2040年将PM2.5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这些指标显示出上海所追求的发展模式不是“吃光用尽”、“见缝插针”的外延扩张,我们没有聪明到能够代替子孙后代把所有东西都规划好的程度;

三是“上海2040”有一些特别具体的以人为本的反映,比如将中央商务区(CBD)改称为中央生活区(CAZ),更突出人的体验和活动;建设城市副中心布局,城市副中心的公共资源也参照大城市标准,打破原来的层级式城郊布局;恢复禁行道路的非机动车通行权,同时突出绿道建设,设置骑行、步行、复合三类慢行道,形成总长度逾2000公里的慢行休闲骨干网络。

这三个方面的共同指向,是通过创新实现城市价值的提升,让城市真正成为人的城市,不只有经济、而且有生态和人文的城市。北京新的城市总体规划要到今年底才能出来。到时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京沪的异同。

  除了上海、北京这样的世界级城市,中国应该还会有十几座城市,在成为中国的区域中心的同时,也跻身世界城市的行列。 中国也会有一些城市(如西安、桂林、敦煌),依靠独特禀赋成为特色型的世界城市。

  

1 2 3 下一页 阅读全文

随意打赏

新一线城市北上广深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