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如何做出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一向专注于舞蹈的杨丽萍,转而涉足舞台设计制作,这个消息令人感到惊讶。更出人意料的是,此次竞标过程背后,潜藏着杨丽萍公司强烈的上市需求。这家贴着舞蹈家杨丽萍个人标签的公司,将向“新三板”进军,并将于下月递交上市申请。

杨丽萍如何做出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

  眼花缭乱 开拓多项新业务

十天前刊出的一则招聘广告,使得北京杨丽萍舞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第一次曝光。

该公司坐落在北京通州区马驹桥镇,规模为20至90人,主要从事专业舞台美术、影视布景、展览展示和特殊机械道具设计制作、科技研发等,并将与戏剧舞台、电影电视及文化传媒机构合作。

  新公司是去年12月初,在收购北京宏典辰星舞美公司基础上成立的。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500万元,是云南杨丽萍 文化传播 有限公司在京分公司注册资金的5倍。

  目前,该公司除参与《汉秀》项目的竞标外,还在与 万达 集团的青岛东方影都项目接触。如果这些项目合作成功,每单收入都将保持在上千万元乃至数千万元的规模。也许舞美业务会很快超过演出,跃升为杨丽萍品牌的主营业务。

与此同时,杨丽萍还在筹备一家影视公司,预计本月将挂牌成立。就在3月4日,杨丽萍携侄女小彩旗在日本东京做演出宣传时就曾透露,彩旗对影视很感兴趣, 也许未来将在影视业发展。另外,杨丽萍还即将成立服装工作室,聘请服装设计师,承接重大剧目的舞台服装设计。在昆明和大理筹备多时的杨丽萍艺术空间设计品 店,也在酝酿开业,这些店面将被打造成服饰、生活设计品的“连卡佛”。

即便是传统的舞台演出板块,杨丽萍新动作也很频繁。未来公司演出业务会多,从单纯一个剧目的驻演和巡演,变为运作三个剧场,在五个城市有驻场演出。公司正在大理投资近亿元修建一座拥有产权的剧院;昆明和西双版纳两座正在修建的新剧院已与杨丽萍公司达成共识,剧院建成后交由杨丽萍运营并上演其原创作品。同时,杨丽萍还应丽江和楚雄的邀请,正组织原创团队为两地的剧院量身定做驻场演出剧目。

一波三折 上市道路多坎坷

一系列的新动作,显然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杨丽萍品牌下的企业和业务越来越多,如果还是按照家庭作坊式的发展,会很乱。上市,是一个很好的向现代企业转变的机会。云南杨丽萍 文化传播 有限公司自2012年就提出预计三到五年内上市,可谓势在必行。

然而,杨丽萍的上市路并不顺利。

  2012年10月,拥有资本市场从业经验的王焱武牵线搭桥,促使 深圳创新投 资集团向杨丽萍公司投资3000万元,并宣布将推动杨丽萍公司在三到五年内在A股上市。之后,该公司又称,或许将推动杨丽萍在创业板上市。

  2013年12月26日,山西上市公司 太原天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公告称,拟将未来主营业务转向 旅游 文化及相关产业。这一核心动作,是*ST天龙将采用发股购买资产方式收购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其实质是杨丽萍公司将通过*ST天龙借壳上市。 但是就在上月底,*ST天龙再次发布公告称,这个转型计划终止。有消息称,这是因为天龙背负的一笔巨额债务吓退了杨丽萍。

不过,杨丽萍公司的上市计划并未因此止步。

公司已决定转向“新三板”上市。目前,相关的大部分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该公司将于下月递交申请材料。如果顺利,预计六七月份,杨丽萍公司就可以正式登陆“新三板”,并接受资本市场的检验。

虽然‘新三板’不是真正意义的股票交易平台,只是一个公开的股权交易平台,但可以帮助公司完善管理,并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广泛关注。

  悬念迭出个人品牌值钱否?

如果杨丽萍的公司通过“新三板”这样一个渠道成功上市,将会发生一个极为有趣而罕见的现象——杨丽萍这位著名舞蹈家个人的名字,将可能会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简称,同时也会成为其最响亮的品牌。唯一的问题是,在舞台上风生水起的杨丽萍,其名字在资本市场上是否也同时具有呼风唤雨的魔力?

叫什么名字都无所谓,资本市场非常现实,对于理性投资者来说,一个项目能显示出它在未来三到五年的稳定和持续增长,才是最加分的砝码。

另外,对于杨丽萍公司所热衷的舞美、影视等项目,资本市场同样抱观望态度。这些新拓展的领域还没有离开文化演出行业,应该还属于他们熟悉的领域,算不上有太大风险。不过在新领域能否拓展成功,就要看团队的运营能力了。

换句话说,漂亮的财务报表将比杨丽萍的名字更具魅力。

在深创投入股之前,杨丽萍公司年盈利只有几百万元甚至更少。但,2012年,该公司盈利实现1000万元,2013年则盈利1400万元,且所有盈利均来自杨丽萍原创剧目的驻演、巡演和杨丽萍团队的小节目演出。

对于拉动业务快速增长的原因,杨丽萍公司表示,以前没有正经经营这些演出,只是以一种自给自足的方式存活。现在公司有固定的管理团队,有固定的营销团队,有明确分工,自然就做起来了。2014年,预计演出利润能达到1900万元。

“靠”杨丽萍,还是“去”杨丽萍?

从杨丽萍公司最近的动作来看,这家公司一方面紧守杨丽萍的品牌谋求发展,另一方面又开始一系列新动作,在进行“去”杨丽萍化的多元尝试。到底是“靠”杨丽萍,还是“去”杨丽萍,似乎是个难以解决的矛盾。

杨丽萍公司现在还是一个小规模公司,并不具备在主板上市的资本。如果依旧以传统演出为主营业务,公司一定要实现演出的可复制性才能实现规模效益。在这方面,刘老根大舞台是一个成功案例,它仅靠演出就能达到一定规模。

但杨丽萍的演出很难复制。一方面,舞蹈艺术还没有成为大众消费品;另一方面,这些演出依然很依赖于杨丽萍个人的表演,但杨丽萍在同一个时间内只能在一个地点演出,使得演出无法大规模复制。杨丽萍只有退居为一个策划者和管理者,才能让演出复制起来,但市场对此能否接受,还是个问题。

至于涉足舞美、影视等跨界项目,都是杨丽萍公司希望做大做强的一种探索。毕竟依靠原有的模式,公司只是能赚一些钱,还成不了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文化公司。不过,舞台科技领域和影视领域竞争也非常激烈,公司能否拥有行业核心资源,将对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投资界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