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银资本撤资:p2p网贷平台数银在线裁员待售
&&&& 春节至今的每一天,对“数银在线”的创始人周行方来说都可谓步步惊心。(本报5月10日10版《“数银在线”否认倒闭 向银行收费模式无疾而终?》曾予报道)
“目前已经有两家金融机构有意收购,已到议价阶段,5月底就会达成协议。”5月14日,周行方在“数银在线”原办公地杭州天堂软件园接受本报专访时称。
公司原大股东、投资人浙银 (杭州)资本管理中心(下称“浙银资本”)今年春节后突然宣布撤出,导致数银在线资金链骤然断裂,被遣散员工的薪资拖欠一个多月,5月7日才结算完毕。
数银在线位于天堂软件园e幢四整层楼的办公区,已全部清空。
4月以来,众贷网等多家p2p网贷平台公司相继倒闭。从风光无限,到目前不得不遣散核心团队外的所有员工,数银在线的困局,是所有网贷公司都面临的生死命题——采取何种盈利模式。
5000亿需求,实际贷出60亿
杭州市工商局注册信息显示,“数银在线”的实体数字金融服务(杭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包括自然人吕汉水(17%)等所有代表浙银资本的出资方持股共52%,金华市晟达酒店用品有限公司持股12.33%,周行方占股6%。法定代表人周行方,成立于2006年4月18日。
周把数银在线比喻为金融业的“携程”:“数银在线所做的,就是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建立最便捷的24小时融资超市,帮助用户在海量的产品中匹配最合适的产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成为银行金融业务前端流程的外包服务商的梦想,并不容易实现。
可佐证的一组数据是:“数银在线”2010年6月运营以来,累计收到的贷款需求总额为5000余亿,但经过“数银在线”初步审核通过后正式提交到银行的贷款需求仅为180余亿,有效率仅3.6%。最后通过银行审核,实际发放的贷款总额更缩水了三分之二,只有60多亿元。
在杭州网贷圈,“数银在线”被看做是中国式政商科技园类企业。浙江省、杭州市两级政府高层领导时有亲临视察,并提出将其打造成浙江省金融外包服务试点。
在杭州本地一银行高管看来,数银在线提交的贷款需求参差不齐,被有关部门力挺的身份,也不能保证其比阿里小贷等民营公司更有优势控制风险。
但周行方否认公司有政府背景,“我们从政府获得的唯一支持就是每年园区给免掉40%的办公室租金。”至于税收,周表示,公司一直到去年底才开始有100多万的收入(银行给的外包服务信息费),因此不需要税收优惠。
严格来说,数银在线并不能称之为p2p的网络贷款公司,提供资金来源的依然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其所做的,不过是前端客户的搜集和前期信用评估等琐碎的服务工作。
“典型的互联网式烧钱玩法”
浙银资本于2010年10月第一轮投资“数银在线”5000万元,第二轮又投入了2400多万,再加上周行方所称他个人投资的3000多万元,“数银在线”两年半以来耗资已逾亿元。
周说,“数银在线”第一轮融资估值达5亿元人民币,浙银资本注资5000万占股10%,但目前正在洽谈并购事宜的两家机构出价尚不便透露。
“这是典型的互联网式烧钱的玩法。”杭州一家网贷公司负责人称。
但是周行方并不觉得自己在烧钱。他认为公司目前正处在培育市场和教育客户习惯,广告投入和推广支出是必要的。
“高峰时期一个月投入广告有两百万,平常也有七八十万,天堂软件园四层楼8000平的办公室年租金要580万。最大头的开支还是在人力成本上,人员薪资开支一年要3600万。”周说。
正因如此,在浙银资本投资后的两年内,“数银在线”就裁掉了接近一半人,“鼎盛期我们有三四百员工,浙银资本进来后裁掉了150多人。”
数银在线并不是没有挣钱的机会,“2011年时有很多浙江老板找到我们周总,希望放几个亿的资金给我们帮他们放贷。我们有很多需要资金的客户信息,要赚这个钱轻而易举。”一位接近周行方的数银在线核心团队人士称,但周坚持只做信息服务和中介平台,不碰可能涉及违规的灰色地带。
上述核心团队人士来自传统的银行业,跟随周行方已近五年,“周是典型的it人,很有创造力。”他说。不过,核心团队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来自it界,懂金融的人不多。 数银在线既不向客户收费,也不对银行收取佣金。周行方对此解释为,“免费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商业模式。以免费来积累客户资源和口碑,盈利点自然而然就会随之而来。”
和数银在线合作密切的杭州银行一位人士透露,目前双方合作时并没有支付任何手续费用,“数银在线仅推荐客户。”
数银在线与传统p2p模式的主要区别是,资金由正规金融机构放款。而且,贷款的审批和发放的流程由银行完成,数银在线并不承担贷款坏账的风险。如果银行不放贷,数银在线的所有贷款需求信息也即失效。因此,向来强势的银行,并不认为自己有支付给数银在线费用的必要。
尽管遭大股东抛弃,但周行方仍坚持公司不会转型为p2p网贷公司,“我们顶多会对模式稍作角度的调整,比如说向银行收取一定手续费用,但对客户依然坚定免费政策。”
“目前已经有两家金融机构有意收购,已到议价阶段,5月底就会达成协议。”5月14日,周行方在“数银在线”原办公地杭州天堂软件园接受本报专访时称。
公司原大股东、投资人浙银 (杭州)资本管理中心(下称“浙银资本”)今年春节后突然宣布撤出,导致数银在线资金链骤然断裂,被遣散员工的薪资拖欠一个多月,5月7日才结算完毕。
数银在线位于天堂软件园e幢四整层楼的办公区,已全部清空。
4月以来,众贷网等多家p2p网贷平台公司相继倒闭。从风光无限,到目前不得不遣散核心团队外的所有员工,数银在线的困局,是所有网贷公司都面临的生死命题——采取何种盈利模式。
5000亿需求,实际贷出60亿
杭州市工商局注册信息显示,“数银在线”的实体数字金融服务(杭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包括自然人吕汉水(17%)等所有代表浙银资本的出资方持股共52%,金华市晟达酒店用品有限公司持股12.33%,周行方占股6%。法定代表人周行方,成立于2006年4月18日。
周把数银在线比喻为金融业的“携程”:“数银在线所做的,就是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建立最便捷的24小时融资超市,帮助用户在海量的产品中匹配最合适的产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成为银行金融业务前端流程的外包服务商的梦想,并不容易实现。
可佐证的一组数据是:“数银在线”2010年6月运营以来,累计收到的贷款需求总额为5000余亿,但经过“数银在线”初步审核通过后正式提交到银行的贷款需求仅为180余亿,有效率仅3.6%。最后通过银行审核,实际发放的贷款总额更缩水了三分之二,只有60多亿元。
在杭州网贷圈,“数银在线”被看做是中国式政商科技园类企业。浙江省、杭州市两级政府高层领导时有亲临视察,并提出将其打造成浙江省金融外包服务试点。
在杭州本地一银行高管看来,数银在线提交的贷款需求参差不齐,被有关部门力挺的身份,也不能保证其比阿里小贷等民营公司更有优势控制风险。
但周行方否认公司有政府背景,“我们从政府获得的唯一支持就是每年园区给免掉40%的办公室租金。”至于税收,周表示,公司一直到去年底才开始有100多万的收入(银行给的外包服务信息费),因此不需要税收优惠。
严格来说,数银在线并不能称之为p2p的网络贷款公司,提供资金来源的依然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其所做的,不过是前端客户的搜集和前期信用评估等琐碎的服务工作。
“典型的互联网式烧钱玩法”
浙银资本于2010年10月第一轮投资“数银在线”5000万元,第二轮又投入了2400多万,再加上周行方所称他个人投资的3000多万元,“数银在线”两年半以来耗资已逾亿元。
周说,“数银在线”第一轮融资估值达5亿元人民币,浙银资本注资5000万占股10%,但目前正在洽谈并购事宜的两家机构出价尚不便透露。
“这是典型的互联网式烧钱的玩法。”杭州一家网贷公司负责人称。
但是周行方并不觉得自己在烧钱。他认为公司目前正处在培育市场和教育客户习惯,广告投入和推广支出是必要的。
“高峰时期一个月投入广告有两百万,平常也有七八十万,天堂软件园四层楼8000平的办公室年租金要580万。最大头的开支还是在人力成本上,人员薪资开支一年要3600万。”周说。
正因如此,在浙银资本投资后的两年内,“数银在线”就裁掉了接近一半人,“鼎盛期我们有三四百员工,浙银资本进来后裁掉了150多人。”
数银在线并不是没有挣钱的机会,“2011年时有很多浙江老板找到我们周总,希望放几个亿的资金给我们帮他们放贷。我们有很多需要资金的客户信息,要赚这个钱轻而易举。”一位接近周行方的数银在线核心团队人士称,但周坚持只做信息服务和中介平台,不碰可能涉及违规的灰色地带。
上述核心团队人士来自传统的银行业,跟随周行方已近五年,“周是典型的it人,很有创造力。”他说。不过,核心团队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来自it界,懂金融的人不多。 数银在线既不向客户收费,也不对银行收取佣金。周行方对此解释为,“免费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商业模式。以免费来积累客户资源和口碑,盈利点自然而然就会随之而来。”
和数银在线合作密切的杭州银行一位人士透露,目前双方合作时并没有支付任何手续费用,“数银在线仅推荐客户。”
数银在线与传统p2p模式的主要区别是,资金由正规金融机构放款。而且,贷款的审批和发放的流程由银行完成,数银在线并不承担贷款坏账的风险。如果银行不放贷,数银在线的所有贷款需求信息也即失效。因此,向来强势的银行,并不认为自己有支付给数银在线费用的必要。
尽管遭大股东抛弃,但周行方仍坚持公司不会转型为p2p网贷公司,“我们顶多会对模式稍作角度的调整,比如说向银行收取一定手续费用,但对客户依然坚定免费政策。”
【投资界微信(投资界)诚邀您加入每天17:00美味pe/vc下午茶!】
浙银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