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中国30个月复盘:这家最接近成功的美国互联网公司,都做了什么?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Uber中国30个月复盘:这家最接近成功的美国互联网公司,都做了什么?

  “10亿消费者”,尽管环境复杂又竞争激烈,还要面对监管“黑天鹅”,但是任何一家有野心的国际互联网公司都不会对中国市场无动于衷, Uber 是最新的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一个。

  从2009年诞生开始, Uber 就以极强的侵略性在全球多个城市制造“麻烦”:在美国、欧洲和亚洲,与出租车公司、法院、政府、行业监管部门的摩擦司空见惯,关停、罚款、搜查也经常发生在它200多个城市分公司中,即使如此它依然没有停步。只是在中国,它改变了自己,但未改变市场。

  对于Uber来说,中国市场无疑是特殊的一个。投入20亿美元进入60多个城市是Uber摆在台面上的数字。另外一方面,CEO特拉维斯·卡拉尼克几乎在尽自己所能在迎合或者说开拓这个市场:2015年,他总共在中国待了75天,算上往返中美的飞行时间,这几乎能够占到工作时间的一半,他的朋友甚至开玩笑说他应该“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尽量与中国政府和媒体搞好关系,甚至会去参加在边远西南省份贵州举办的数博会;接受有中国背景投资机构百度 的投资;聘请中国背景深厚的柳甄作为中国的负责人。

  Uber在中国独特的“All in”方式一方面来自于公司一贯的行事风格,也来自于它的竞争对手 滴滴 。无论是后来的多轮融资大战,还是补贴大战,卡拉尼克与优步中国的终极目标是与 滴滴 正面拼杀,最终击败竞争对手实现超车。

然而,这个目标最后还是随着滴滴并购优步中国画下句点。

尽管曾经满怀心愿,但Uber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没有成功过。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跨国公司在中国犯下的同一个错误,即过度迷信于复制这些公司原来的模式。

  早期,Uber在中国采取的 精英 小分队模式通过花样频出的营销活动将优品牌和知名度打响,但发展中后期由于没有把握好市场节奏导致发展节奏过慢、客服等用户体验饱受诟病、内部管理问题集中爆发、政策关系不佳等问题,再加上遭遇到滴滴的全力狙击,这家美国公司最终以合并在中国收场。  

1 2 3 4 5 下一页 阅读全文

随意打赏

滴滴uber中国合并uber为什么成功美国uber打车美国uber公司uber 互联网uber和传统uber中国互联网复盘互联网思维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