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滴滴裁员1000人,狰狞现状伤透多少司机的心!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很多人的注意力都停留在那串让人感到疯狂的数字上,1207亿,这是属于阿里和中国电商的奇迹。
有的在升起,有的在下落,这个世界永远是这样的。比如在象征着电商辉煌的那串数字突破千亿时,有人却丢掉了工作——据称, 滴滴出行 计划裁员,1000人将面临失业。未来还有多少司机将失业?
这次裁员,事实上它早有预兆:11月9日, 滴滴出行 宣布,已经与150多家出租车公司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网约车与出租车相互融合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推动出租车行业加速转型升级,提高司机收入和运营效率,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面对平台上私家车的退潮现状,冷静分析这条消息,不难得出“ 滴滴 运营要减负”的猜想。但是这次拥抱出租车,首先让人想到的是“过河拆桥”的故事。
借助出租车起家
2011年,智能手机还未开始大量普及的时候,刚刚创立的 滴滴 希望在2个月内签约1000辆出租车,但是40天过去了,仍然没有一家出租车公司愿意签约。从北京换到深圳,这种尴尬的情况并没有改善,就在团队心灰意冷的时候,昌平一家拥有70辆车的小公司终于抛出了橄榄枝。
看到希望的滴滴团队就此开始了艰难的推广历程,守在出租车司机吃饭的地方,甚至是厕所里,跟的哥们讲述行业的未来。没有智能手机的的哥根本无法想象—— 未来有一天可以坐在车里用手机做生意?
熬过了一个非常难的阶段后,滴滴终于撬开了一道口子,尝到了甜头的的哥纷纷把这家公司推荐给 同行 ,滴滴的出租车司机队伍越来越壮大。
后面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除了司机外,资本开始迅猛涌入,一举把滴滴推到了行业巨无霸的宝座上。
短暂的蜜月期
靠出租车起步,滴滴打开了市场,的哥增加了收入,双方迅速进入蜜月期。
滴滴虽然不是想改变出行模式的第一人,但它却最早打开了这块市场,让互联网+出行这片蓝海铺陈在众人面前,紧接着迎来了与 摇摇招车 、百米、大黄蜂、快的等对手的竞赛。
为了开辟新的赛道,摆脱出租车平台的牵制,滴滴开始招募大量私家车加入,并且在奖励和派单方面优厚私家车。
滴滴彻底火了,但陪它起步的出租车却被逐渐抛弃,很多出租车司机一气之下,卸载了滴滴,回到了巡游模式。
破镜难重圆
三年以后,滴滴又到了出租车阵营里,就像创业之初那样,视出租车公司为同命运共呼吸的新欢。
这一次,滴滴跟起步阶段一样真诚,专门为出租车公司开出辟了出租车-网约车融合发展专属通道,符合条件的意向出租车企业登录滴滴出行官网即可报名洽谈合作。据了解,滴滴承诺合作后可提供以下服务:
1,为出租车企业提供专业的司机服务培训、认证以及车辆融资解决方案;
2,通过大数据派单匹配,确保合作出租车企业旗下服务好司机时薪处于行业中高水平。
滴滴这次示好出租车市场,就是希望借助这些标准化、稳定的车源,来维持平台的正常运营。虽然亮出了培训、大数据派单的诚意,但要知道左右司机做出决定的只有一点: 在滴滴平台上,是否能赚更多的钱?
眼下,滴滴面临着私家车退出大潮,平台活跃度大幅降低,出租车此时进入,刨去平台抽成,还有钱可赚吗?
更重要的是, 滴滴自营车的出现,让出租车司机不得不想起被抛弃的过往:等滴滴自营车的规模起来后,自己会不会再次沦为炮灰呢?
由爱生恨容易,但是由恨到爱却很难。在今天发出的,关于滴滴已与150多家出租车公司达成合作的消息下面,多位出租车司机表示,“ 宁愿在街上拉不到人也不会再注册滴滴 ”。
裁员、拥抱出租车,滴滴怎么了?
无论是主动裁员,还是被动拥抱出租车市场,都在反复印证滴滴在这半年来遭遇的质疑:
滴滴的分享经济是伪命题?
伪共享的质疑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只是随着滴滴的壮大,这种声音也被放大了。
作为o2o时代的典型模式,滴滴最初就是想通过建立一个规模庞大的网络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找到一个比现有的出租车行业更低的价格区间,吸引众多DS用户,从而吃掉出租车市场的巨大利润。
这个逻辑受到投资人的极力追捧,但是滴滴自己首先放弃了。
叫车难和打车贵两个痛点,滴滴看起来完美的解决了第一个。而打车贵的问题,滴滴初期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阶段性的解决了。
这让广大DS用户深感兴奋,仿佛滴滴即将彻底改变备受诅咒的出租行业。
但这个算盘打错了。因为滴滴发现仅仅通过改善叫车效率根本优化不了成本结构,于是只能涨价。
我不知道作为一 个信 息服务平台,收取超过20%的中介费,除了政府之外,还有什么人敢这么做。
而这么做不却被认定为垄断的理由究竟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