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富士康向印度投资60亿人民币建厂,目的何在?
据印度《经济时报》消息, 富士康 计划向印度加瓦拉尔尼赫鲁港经济特区投资6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61.54亿元,建设一家约1200亩的工厂,该项目预计将为4000人提供就业机会。其实,类似消息在过去几年早就屡见不鲜,经历过从东南沿海到内 陆地 区的迁徙,富士康积累了大量的建厂经验,构筑起同客户、政府、供应商、员工谈判的先进模式,我们不用担心这家企业的搬迁能力,只是好奇富士康能否改变印度社区。
笔者认为,印度建厂应该是其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土地上有最聪明的人,编辑出了大量好用的软件,但基本上都移民美国了,留在印度本土的人,大都过着相对贫穷、懒散的生活,从一些印度电影以及印度出差经历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印度人的生活习惯,他们喜欢用手抓饭吃,常常买不起吃饭的碗,以至于只能从锅里直接抓着吃;孟买、新德里这样的大城市同世界其他城市差异不大,但郊区农村部分则比较凌乱,一些地方到处都是牛粪,印度人是把牛当做神灵来看待的,自然也不太敢随便处理神之排泄…
总之,印度现在的国民性格同富士康高效、务实、勤奋的工作要求尚不兼容,这应该也是富士康在印度建厂最大的软件问题,郭台铭需要通过自己的管理 智慧 来提升当地社区的工作效率,正如他改变中国内陆城市一样,但显然,富士康不会单纯地以“救世主”的心态入驻印度,他们看中的是其丰富的资源和市场,或许还有配合客户的因素。
觊觎人力,富士康正深挖印度生产资料
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重资产型企业,在其全国各地的生产基地内,有着数不清的设备、厂房、生产原物料,还有熙熙攘攘的人流,这些生产资料无时无刻不在消耗富士康的成本,事实上,制造业要实现盈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两个永恒的话题,或者说,这些管理手段才是制造业真正的精髓之一。富士康从东南沿海地区搬迁到成都、河南、鄂尔多斯等内陆地区,看似劳民伤财,不仅要重新修建制造厂房,还要多付出设备、原物料和成品的运输费用,更让一些管理者扎根深圳的梦想碎成渣滓,但全局考量,郭台铭看中内地的正是其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尚未开发的生产欲望,说的通俗点,内地工人的工资水平不高,给他个5000块,能给企业奋斗终生。
富士康于印度投资60亿人民币,规划评估里肯定有之于人力资源的重点考察,如今的印度人口超过13亿,而且如前文所述,他们大都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相应地工资水平也非常低,有着巨大的提升潜力,但这样一来,富士康就要面对新的局面:印度人民生活欲望低,所以工资水平不高,同样,他们现在不会有高效率的工作,最起码不会按照流水线的快节奏工作,郭台铭需要带领其团队,把其高效工作、努力奋斗、精致生活的理念推广到本地,让本地人接受这样的节奏,可问题在于,一旦本地人开始认真工作、物质日益丰富、懂得精品生活理念之后,就会变得饱暖思淫欲,开始厌烦制造业相对枯燥的生活,这也就注定了富士康这样的企业,需要持续地迁徙和开化,正如他们最早发迹于欧美、日本、台湾等地,而后来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再到中国内陆城市,现在又开始向越南、印度开拓…
事实上,富士康或者说基础制造业迁徙的整个过程基本上就是一个开发廉价劳动力的过程,目前欧美、日韩、台湾地区早已没有这样的资源了,从人口数量、人民欲望等角度讲,都没有办法搭建起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车间;中国沿海地区也已经开始了“腾笼换鸟”的政策,富士康和深圳早年相好,各取所需,但前几年富士康离开这里,几乎是被驱赶走的,他们来到内地,一如既往地同成都、郑州相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提高本地人民生活水平,但在学习到先进的工作模式、管理经验之后,内陆城市也开始了腾笼换鸟的政策,更何况,时下的中国正国运昌盛,大批的新工作应运而生,比如随处可见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还有共享单车的运营维护员,同样,我们需要看到高铁、建筑行业都正在蓬勃发展,更不用提百度、腾讯、 阿里巴巴 正创造着越来越多的岗位,总之,中国现在的年轻人已不缺乏工作机会,纵然是没有高端、独特的技能,他们同样能拿到不错的薪水。
在这种大背景下,富士康的基础工作就缺乏相应的竞争力,无论是中专、技校类的毕业生,还是非重点院校的伪天之骄子们都没有特别的倾向留在制造行业,这也是为什么制造业招聘越来越难,即便是招聘进来,也很难完整地留才下来,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于是,要想在策略上有所突破,富士康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机器人取代人工,另一条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廉价生产资源,目前,这两条路上都覆盖着郭台铭倔强的身影。
迎合客户,印度市场亟待开发
现在,富士康在印度已经开启了一些制造工厂,给小米、诺基亚、富可视等手机品牌供货,但显然,这些品牌商的总量还远不及其最重要的苹果客户一个季度的产能,而印度市场目前似乎也没有完全接受苹果,有着巨大潜力可挖。或许谈到苹果在印度的前景,会有专家出来担心iPhone的高售价和印度低生活水平间的矛盾,但任 何一 个市场都不是天然存在的,特别是吃喝拉撒以外的消费,往往需要乔布斯、库克这样的伟人,靠自己的智慧和手段深度挖掘出来,正如乔布斯重新发明了手机,开发出人类对于移动上网的欲望,也开发出人类对于时尚手机的追求,从而在全球范围内编织出一张硕大的消费网络。
如今的印度拥有13亿的人口规模,但这个数字不是新消费市场考虑的重点,更重要的则是他们的工作、消费欲望还没有被彻底唤醒,反过来说,他们有着天然而巨大的潜力。
富士康代工厂内正规的经营理念、优秀的管理人才、以及世界一流的客户标准,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造印度人的工作理念,而这种理念一旦形成,工资连同生活水平都会随之上涨,消费的潜力自然也会被一步步地开发出来。另外,苹果现行的组织架构内,印度帮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都是一些来自哈佛、密西根、耶鲁大学的高级知识分子,有些人甚至是最高的董事会成员,这些人在完成了个人的梦想之后,自然会想一些“衣锦还乡”的事儿,或者说借助“衣锦还乡”的头衔来扩大自己的势力,正如郭台铭祖籍山西,于是,他在山西也建有富士康工厂,且同当地政府关系不错。如前文所述,一些聪明的印度人离开了家乡,现在他们有契机回报家乡,实在是有点光宗耀祖的味道。或许本次60亿的投资,尚不足以把iPhone的生产线搬迁至印度,毕竟,苹果的供应链涉及到全世界,牵一发而动全世界,但这些陆续开工的车间,完全可以帮富士康做管理试验、搭建物流体系、积累人脉关系的重要砝码,这些规划也体现着郭台铭以及其管理团队富有远见的企业规划。
笔者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企业往往是一个社区内最重要的组织,它不仅创造剩余价值,持续地输出有形产品,同时,也能输出工作、生活理念和具有精品理念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