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睡、一天飞三个城市,每周工作超100小时……不拼搏,真当不了企业家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那些功成名就却依旧兢兢业业奋斗的企业家们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

“劳模”,属于中国劳动者的最高荣誉,承载了时代的重量,也寄托着公众的景仰。“五一”劳动节,我们在致敬劳动者的同时,盘点了几位堪称“劳模”的企业家,他们成功、有钱、聪明却从未停止奋斗的步伐,保持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

前行路上,你我共勉。

   光环背后,大佬们有多拼?

   王健林 :“勤能补拙,奋斗可以帮我们发现机遇和把握机遇”

  2016年底, “ 王健 林的一天”在网络上流传,这份时间表让很多人震惊:24小时,两个国家,三个城市,飞了6000多公里,签约500亿合同……

而这,并不是多么特别的一天,这样的工作强度对王健林来说也只不过日常而已。

如果不出差,早上7点半,王健林准时到达万达北京总部25楼的办公室,开始工作。这样的工作习惯,从创业到现在他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

他现在比以前更有斗志,甚至恨不得把自己分成几个用。2012年他开始跑步健身,每天一小时,这样能保持更好的体力和精力,他希望自己能工作到75岁。 

2013年,在央视财经频道主办的“中国创业榜样”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王健林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

“怎样才能创业成功?我认为勤奋最重要,这点我深有体会。由于我是个转业兵,在创业初期,对房地产行业一点儿也不了解,很多同行笑话我,他们评价,我早晚会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所以我下决心,先学习,在接下来的4到5年的时间里,我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白天正常上班,晚上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学习。我相信勤能补拙,奋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机遇和把握机遇。”

   李嘉诚:90岁才退休,每天工作16、17个小时

勤奋和自律是李嘉诚身上极为重要的标签。李嘉诚每天工作16-17个小时,他说自己实际上已经活了100多岁。“我晚上一定会看书。如果我有一个钟头,即使是睡不够、迟睡,我一样会看书。”

创业至今,李嘉诚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

无论睡得多晚,李嘉诚的闹钟都会雷打不动地在早上五点五十九响起,起床后听电台新闻,打一个小时高尔夫。

2016年,李嘉诚这样说:“我每天都乐于为股东或基金会付出时间和精力,数十年如一日,我可能是公司请病假最少的人之一。”

一个年届90的老人家,为什么这么拼?李嘉诚的答案是: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极大的关系的。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许家印:经常开会到深夜,凌晨三四点才睡觉

许家印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经常凌晨三四点钟回家睡觉,睡一会就起床去公司,这是他长年累月养成的习惯。许家印的拼命影响了很多恒大人,一大批人尤其是公司中高层,都是工作狂。

恒大总裁夏海均入职的第一天就被许家印拉着开会一直到十一点半结束,当然这只是偶然,因为常态下恒大的会一般会开到凌晨两三点才结束。

许家印曾经思考过要不要一直拼命下去,但这样的问题是无解的,战斗已经是他的常态了。

  2009年12月,天津一个楼盘的全日式 温泉 设计出炉,几位日本设计人员向他报告工作,从夜里11点一直谈到凌晨4点。在南都周刊的采访中,他也禁不住问自己:“像我这个年龄,又做到这种大企业的老板,有没有必要这样拼命?”

南都周刊曾经采访许家印时让他谈一谈关于“首富心态”的问题,许家印更多地聊了一些细节, “我没有乱花钱的习惯,经常在办公室吃盒饭。经常深更半夜开会,一开就是一个通宵,如果真饿了,就让家里给我送个馒头,或者捎个汤、面过来。”

   稻盛和夫:除了拼命工作,不存在第二条通往成功的路

在稻盛和夫的70余年工作经历中,离不开“极度认真”四个字。

稻盛和夫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制造绝缘瓷瓶的企业,当时这家企业濒临倒闭,很多员工离职了。当时的稻盛和夫也想过离职,但他觉得辞职需要一个义正言辞的理由,于是留在公司先埋头工作。

不发牢骚,不说怪话,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当时的稻盛和夫开始用格斗的气魄,以积极的态度认真面对自己的工作。从那以后,他的工作认真程度甚至用“极度”二字来形容。

  他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睡在那里,昼夜不分,连一日三餐也顾不上吃,全身心地投入了研究工作。他还订购了刊载有 关新 型陶瓷最新论文的美国专业杂志,一边翻辞典一边阅读,到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往往都是在下班后的夜间或休息日抓紧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稻盛和夫在拼命努力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同时 周围 人对他的评价越来越高,他的人生逐渐开始良性循环。

公司上市后,他依旧用“奋斗者”的态度要求自己和员工,“回归创业的初衷,哪怕汗流浃背,哪怕沾满尘土,让我们同心协力加油干!”

对于自己的成功,稻盛和夫说,除了爱上工作、拼命工作,不存在第二条通往成功的路。

   马明 哲:“成功没有捷径,勤奋是最朴素最实用的办法”

马明哲一直谨守勤勉,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30年前他从26个英文字母开始学起,把《新概念英语》里近万个单词,都记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后来一捆捆卡片装满了一个大纸筐。出差时,他一定要随身携带英文杂志或小说,有时间一定要听听英文财经报道。马明哲一直告诉自己,学无止境,勤能补拙。

工作后的马明哲拼搏劲儿更大,他在《平安心语》中说:“成功没有捷径,勤奋是最朴素最实用的办法”。他平均每天处理500多封邮件,其白天办公时间通常排满了各种专题会议及重要接待。绝大多数邮件必须要下班后去处理,有时出差在外或晚上有公务接待,邮件就要到晚上10点后开始处理。马明哲说,特别重要的事,他写的回复邮件比请示人的内容多好几倍。

  非独以上这几位企业家是工作狂,很多企业家都将“勤奋”二字奉为圭臬:埃隆·马斯克每周工作超过100个小时,每天都忙到夜里3点才躺下; 宗庆后 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年中200多天都奔波在市场一线; 雷军 在访谈节目中表示,中午午饭三分钟解决,平均每天开十一个会;乔布斯生命快结束的时候,他还在努力加班……

成功没有捷径,勤奋是最朴素最实用的办法。每一份荣誉背后,流的是汗,拼的是命。我们不提倡有损身体健康的拼命,但像“劳模”一样奋力拼搏的企业家们的敬业精神与奋斗理念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劳模”是怎样炼成的?

   1. 超乎常人的坚持与自律

每一份与众不同,背后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坚持为前提;每一份荣誉,都离不开日复一日地勤奋。每一个伟大的企业家背后,都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自律与坚持。

5点半吹号起床,晚上9点就寝睡觉,17年的军旅生活,让王健林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至今,王健林还保留着这个习惯,五点半起床,雷打不动。

  八点半开早会,是京东十多年来的传统。不管是前一天晚上到多晚,哪怕凌晨两三点, 刘强东 都会在第二天早上8点半准时坐在会议室里面,与所有京东的管理人员商讨会议,除非当天早上外出有活动或是出差。

  “勤奋”一直是 李彦宏 的标签。从读书时代起, 李彦 宏就比同龄人更加懂得“勤奋”这两个字的意义,常常泡在图书馆做“书虫”。创办百度之后,他也始终保持着勤奋的作风。在2014年底的中外互联网领袖 高峰 对话论坛上,李彦宏曾爆料,自己每天早晨5点多就被机会叫醒,因为机会多到睡不着。

自律是铁杵成针的意志功夫,而长久的勤奋与自律需要极大的忍耐力与承受力。

   2. 多一点执行力

努力从来都不是“刀山火海”或“人间炼狱”,它是枯燥乏味的训练,是持续不断地输出,是疲惫时的“再多坚持一会”,是更多一点的执行力。

埃隆·马斯克的员工这样评价他工作时的状态“埃隆需要看到进度。与埃隆共事,每个人必须主动推动工作,让问题停顿在你手里,这是埃隆不能容忍的。”“我们的讨论都是高效、直击要害而且基于事实论据的。”“工作阻滞,或者跨部门下达命令时有阻挠,埃隆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有问题随时拨我直线,我不关心问题到底是什么,我要马上解决。’”

梁建章行事十分硬朗。别的领导开会风格是,“你们两个部门会后再去讨论讨论”。梁建章从来都不这样,他要求当场解决问题。

现场拍板,马上执行,做完翻篇,既往不恋。牛逼的人各有各的牛逼,但有执行力这点是共有的。

   3.努力常态化

为什么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企业家们却不会觉得“痛苦、难受、度日如年”?因为对他们来说,这种努力是一种常态,他们不会觉得以上这些有多了不起;他们不会被自己“熬夜一次”而感动。这些努力,不需要心理建设,不需要自我说服,不需要意志力驱动。这些努力,是潜意识中的自发行为,是肌肉记忆的习惯动作。

大多数人都曾努力过:都有过热血沸腾、立誓发狠的时候,都有过奋进狂飙、强力输出的经历。然而,平庸和杰出之所以泾渭分明,那是因为,平庸者的努力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统的,走走停停,断断续续。昙花一现的努力,都是伪努力。努力不是重点,常态化才是关键。

   结语:激励人心的是精神,而非荣誉

  全国劳模是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及其他优秀劳动者中评选出来的。一般工人系统评劳模,领导评先进工作者,但随着时代变迁,这一传统已经打破。2005年,民营企业家首次获此殊荣。 张瑞敏 、许家印、王健林等企业家都曾获得过全国劳模的荣誉。

社会学家艾君认为劳模是一种饱含感情的符号:劳模,意味着“光”,是一种能照亮黑夜,温暖人心的希望之光;劳模,意味一种“文”,是一种人理之伦、人生之道的“人文”;劳模,意味着一种“取向”,那是一个时代的追寻脚步,人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处于社会中坚阶层的企业家们从不缺少时尚光鲜的头衔,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获得“劳模”的荣誉,更多的是保持如同“劳模”般的信念和奋斗劲头。对公众来说,激励人心的是他们敢闯敢拼、始终勤奋的拼搏精神与无止境的斗志和毅力。

参考资料:

《许家印:未曝光的首富》,南都周刊

《我们总结了15位富豪榜大佬成功的秘诀,原来如此简单! 》,创业智库

《努力常态化》,菜刀少爷

《大佬们怎样创业成功?王健林:勤奋最重要》,中国企业家网

《还原真实的李嘉诚》,南方周末

《企业家劳模:时代符号VS人本情怀》,中国企业家杂志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投资界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凌晨三点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