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叫“周杰伦”的新零售模式
这样的人也能唱歌? 周杰 伦火了18年!
基于当时的主流审美,只有谢霆锋、陈冠希这种才能被公认为帅到让人“酥起来”的类型。彼时对周杰伦的第一印象,是“长得很丑,这样的人竟然也能唱歌”。
“能唱歌的,必然长得也不赖”,这种固有思维有点类似于我们行业内对零售的认识,“谁的成本更低,想来销量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如果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做电商,那我们将永远停留在价格战和粗制滥造的阶段。
更可悲的是,商业的本质根本无法触达,在面临升级转型的零售业面前,飘在我们面前的姑且只有一堆鸡毛。
派妹认为,未来零售业不止是一个交易的时代,还是一个靠服务、靠关系取胜的时代。
好比时至今日,“周杰伦”不单是中华流行乐坛上的一个常驻明星,他的音乐作品被改编为交响乐曲,他的歌词成为考试题目、甚至被编成课本教材……
他背后所带动的社会现象,远高于在流行乐坛的影响。“周杰伦”,已然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这是一个叫“周杰伦”的新零售模式
对于周杰伦,粉丝的认知从“长得很丑”到“越看越喜欢”,再到“这样的长相必然能火”的转变,这其中,是粉丝滤镜背后所撺掇的。
粉丝滤镜是怎么形成的?说到底,这是“周杰伦”三个字所带来的关系附加值。
前些天,派代的头条曾经介绍了老字号“网红”故宫淘宝的新零售开挂模式,其实就是从改变思维开始,重新找回品牌、产品、渠道以及用户四个基准线,适应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对于派妹我最爱的胖伦,谈不上开挂,因为他在这四个维度一直都保持“在线”状态。
1、将音乐做成了产品,发挥最大 商业价值
有人做出如此形容,薛之谦、汪峰、李荣浩他们就像一本书,歌曲风格虽然会有一些转变,但不是很明显;而周杰伦的歌则更像图书馆,因为他什么歌曲都敢尝试,而且做得很精细。
故宫成为“不老网红”最核心 的因素,是产品创意,而毋庸置疑,周杰伦的武器则是他的音乐。
某种程度上,周杰伦就像一个音乐领域的实验者,尝试过流行、嘻哈、电音、爵士甚至是乡村音乐,几乎在每张专辑中都有编曲上的创新,而中国风则是周杰伦创作中最亮眼的部分。
而且依靠多元的音 乐元素 营造的“画风感”,给那些长期浸润在直抒胸臆的情歌世界里的歌迷,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比如《威廉古堡》《印第安老斑鸠》《上海一九四三》《红尘客栈》等等,欧洲哥特式、美国大峡谷、上海老弄堂……一首歌一个世界。
2、爆款主打8090用户,却对70后一代“擦枪走火”
回想派妹那个白衣飘飘的学生时代,谁的MP3里没有藏着几十首周杰伦的歌曲。
情窦初开、正值叛逆追求个性之时,他“口吐不清”的演唱风格,曲折精巧的旋律设计以及多元化的歌词,让每个人听着都像是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或者想要标榜的“自己”,因而拿下了一众8090后粉丝。
出乎意料的是,中国风作为其创作的亮点,让周杰伦在自己的目标受众中成功突围,虏获了不少“古板”的70后客群,就连派妹的爸爸都能熟练地唱出《东风破》!
3、精准渠道合作,影响力呈几何倍数放大
与更加主流的、影响力更大的渠道去合作,品牌的影响力往往呈几何倍数放大。
音乐与电影的结合是成就双方的常见方式。反观周杰伦的相关电影,第一部《寻找周杰伦》还是以“半遮面”的形象出现——以周杰伦的歌曲为重要线索,可以说是很音乐的电影了;
随后,《头文字D》中的主演加片尾曲《一路向北》,电影《不能说的秘密》的主演加同名主题曲……而周杰伦的身份也从初期的创作歌手,一路拓宽。
与影视结合是目前电商广告植入的常见手段,这在从线上走到线下开实体店的“ 三只松鼠 ”上也可以看到一些数据:《欢乐颂》一经播出,三只松鼠的女性用户提升了21%,21-25岁的用户比例翻了一番。
而在2014年后,内地综艺以燎原之势迅速铺开,频繁上综艺节目的周杰伦在大众面前保持稳定的关注度。
4、开放性定位,抓住市场潮流
好作品是流行的基础,但跟上时代的形象运作更能贴合用户的心。
现下流行的“小公举”“胖伦”这些略带戏谑的人设,皆由粉丝自发,经由周杰伦团队发现、引导而发酵;而周杰伦本人也对市场的潮流保持开放态度,在社交媒体上与调侃自己的粉丝互动,保持年轻、亲切的感觉。
在社交媒体还未如此发达之前,刚被吴宗宪签下的周杰伦定位是创作型歌手,从第三张专辑开始,才将其定位向“偶像型歌手”转移。
彼时港台造星体系成熟,“歌手”到“偶像”的转变,收获的不止是喜爱本人音乐的粉丝,还有关注衣食住行的“追星族”,相较之下,其受众粘度来得更加紧密。所以,什么“以不变应万变”,派妹只觉得是瞎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