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在即的小米,和公开信里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上面的视频,是在 2011 年小米初代发布前, 雷军 在参加极客公园线下 活动时 ,关于小米和未来的表达;七年后的小米递交了招股书,上市在即,年近五十的雷军终于证明,这的确是一家擅长硬件的互联网平台,而并非其他。

一切的核心来自于雷军口中的「5%」和「平价硬件构建互联网和 IoT 平台」——依赖于硬件利润的公司,估值体系终究有限,甚至会成为阻碍小米从千亿市值迈向未来的万亿市值。而上市前夕的「5%」,则确保了小米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好产品、好价格、和好的信任体系。

这也正是雷军在今天的公开信中表达给世界的核心信息——是小米的价值观,也是小米的方法论。从一开始就是如此。

同时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小米 2017 年收入为 1,146.25 亿元,同比增长 67.5%;2017 年经营利润为 122.15 亿元,同比增长 222.7%。

十年前,雷军还处于离开金山之后的调整期,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每天背个包去徒步。他坦言,金山 IPO 后的那段时间他迷失了,每天早上起床不知道要干嘛。

  幸运地是这段时间并未持续太久。一年后,雷军便开始逢人就谈论手机,甚至吃饭吃到一半就掏出一部魅族 M8。再过一年,2010 年 4 月 6 日, 小米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注册,但此时他还是个硬件盲,怎么做手机还想不清。

不过,互联网思维却一直没有缺位。

   定位: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小米成立两个月后,就启动了第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项目「MIUI 操作 系统」。它不仅是一个基于 Andriod 的主 程序 操作系统,更重要的是,还被雷军要求是个「活的系统」。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有所耳闻,MIUI 的粉丝量滚雪球般增长。据创业家的相关报道,截至 2011 年 7 月底,MIUI 就拥有大约 50 万论坛粉丝,其中活跃用户超过 30 万。不仅如此,还有 24 个国家的粉丝自发地把 NIUI 升级为当地语言版本,自主刷机量达到 100 万。

  「活」的 MIUI 系统第一次体现了小米公司的互联网思维。这种人人都可以参与的编 程方 式,使得 MIUI 迭代更快,也使得开发不再封闭、不再中心化。它不仅充分利用了粉丝们的认知盈余,还套牢了一大批忠实用户。

利用这个机会,雷军提前了生产手机的计划。做了一款发烧友们喜欢的手机:「米格机」。2011 年 8 月,北京 798,雷军发布了第一代小米手机,代号「米格机」。在发布会上,雷军每公布一个技术参数,就能引起了一阵欢呼。

除了在产品开发上的开放性外,小米产品的定价也体现了「This is for everyone」。

「米格机」配置双核 1.5G、800 万像素镜头、4 英寸屏幕,从 1.6 米高度摔下还能开机,售价仅为 1999 元。七年后,2018 年 4 月 25 日,小米在最新举办的一场发布会上推出新主力销售机型:小米 6X。高通骁龙 660 AIE 处理器,前后两千万像素,起售价仅为 1599 元。

不光是手机,从更大的硬件生态来看也是如此,199 元的声波电动牙刷、299 元的蓝牙项圈耳机、1699 元的扫地机器人,传统价高的科技物件开始迈出消费下沉的步子。

在最新的公开信中,雷军表示要永远坚持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 5%。他认为商业运转环节的巨大损耗不能让用户买单,小米要掀起一场把好东西越做越便宜商业革命。

  不过,也有很多人质疑这「5%」。荣耀手机负责人 赵明 就在一场活动上公开表示,中国硬件公司硬件综合净利润率能够达到 5% 的公司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荣耀如果能够实现 5% 就很开心了。

更有人认为,作为一个硬件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想象力空间本身有限,雷军反复强调这个观点是为了向外界释放信号:小米不是一件硬件公司,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故事的开始,人们还并不理解小米和雷军。第一场「米格机」发布会后,有网友吐槽说,小米让他想起了 神舟电脑 ,「山寨」、「low」成为了小米的负面标签。但米粉们似乎并不介意,到 2014 年,小米在一片争议中,用三千万人民币的本金换取了超过一百亿美金的营业额。雷军也因此在 2015 年入选《时代周刊》一百位最有影响力的人。

不过,2016 年小米像是走进了死胡同,突然间粉丝们不买账了,小米手机销量大幅下降。

用雷军自己的话来说「在竞争很激烈的手机行业,一个公司一般一旦开始下滑了,就进入了死亡通道」。这让还沉浸在此前取得的「数字」成绩中的雷军意识到头上的那把达摩克利斯剑。

   补课:做回粉丝期待的公司

在此之前,小米的供应链一直为公司和行业诟病。因为供应链的问题,原定于 2015 年发布的小米 5 拖到了 2016 年 2 月。没有小米 5,8000 万既定销售目标落了空。

雷军也曾反思过供应链问题。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在一次讨论手机供应链存在问题的内部会议中,雷军就曾提出过为什么 OPPO 和 vivo 在供应链方面能做好而小米不行的疑问。但他不认为这是小米遇到的真正问题。

他认为此时小米真正遇到的问题是前三年成长太快而透支了这两年的成长,是大家对小米的期望值使得小米有点扛不住。「有人觉得小米不够酷了,不是我们真的不酷了,是大家对我们的期望值提高了。」

为了创新,为了保持酷的品质,2016 年 10 月,小米选择发布了小米 MIX。雷军说,如果我们真的想做一家很酷的公司,我们需要提前投资。他告诉 MIX 团队——不考虑量产、不考虑成本。

雷军认为,当时小米的增长遇到了天花板,而大家又习惯了此前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所以当第一次小米没有创造奇迹时,大家会猜想小米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但其实小米是正常的,疯狂增长了几年之后,要调整脚步,放慢速度。

雷军也的确调整了脚步。小米开始聚焦核心业务、加大研发投入、吸引人才,把尽可能多的资源放在产品上。从 2016 年 5 月开始,雷军更是直接接管手机部。他认为他的直接接管会使得公司上下的资源投入度、反应速度提升。而在这种公司最关键的时候,反应速度是第一位。

  出于种种原因,雷军选择亲自管理研发和供应链。但一个人毕竟分身乏术,于是他聘请了紫米科技(小米生态链企业)创始人 张峰 来协助其解决小米供应商元器件及手机供应的问题。

在最困难的时候,小米发布了小米 MIX 这款对销量没有任何帮助的手机,有人评价说这不像一家已经泄气的公司会做的事。雷军曾表示,小米 MIX 的诞生正是这一两年小米战略调整的结果,也体现调整背后的几个原则:调整心态、大胆创新。

当时接受媒体采访的雷军坦言,前五年小米是在不管不顾地跑,把长处发挥到极致。但现在他们开始强调木桶理论,要堵住那些漏水的短板。而具体的短板,他却不愿多言。

直到 2017 年 7 月,雷军在一封公开信中公布了小米手机第二季度成绩单,单机出货量 2316 万台,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这才用数据证明了雷军终于补回了落下的课程,小米安全了。

2014 年雷军做客极客公园时谈到,希望小米是一家小公司,他「看到大公司就头疼」,并且所有产品,只有他看过的才能上架,任何细节都需要他看过,但这就意味着小米不能做太多事情。

他说:「我见到每个人,就说能不能少做点东西,因为我们请了很多很厉害的人,每个人都希望要证明存在感,做很多的产品,我说能不能少做一些,能不能把 70% 的事情都不干,专注搞好 30% 的事情,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世界第一。」

但小米的野心不仅是做好专注的几个产品,还要做成科技届的无印良品,要做好「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这并不矛盾,因为雷军的想法还有一部分,他不满足专注于那几个产品,他要把许多产品交给合作伙伴——即小米模式。举例而言,移动电源小米自己不做,但可以跟一家创业公司合作,实现产业链共赢。

雷军说这不好理解,对于不了解小米的用户来说,这就像开杂货铺,做杂了能做得好吗?他曾在 2016 年表示,小米模式被用户接受,可能需要 15 年。

而今天小米已经正式递交 IPO 申请文件,或许大家都没想到,作为一家互联网平台的小米,被接受得如此之快。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随意打赏

价值观方法论小米公司上市小米上市时间小米6上市小米要上市小米方法论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