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创投合伙人张勇:海兴电力的上市,只是中国清洁技术产业的开始
张勇 和 周良 璋在敲钟
2016年入年以来, 启明创投 在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回报逐渐明朗。11月8日,杭州 海兴电力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兴电力)将在 上海证券 交易所正式敲响上市的 钟声 ,而 启明创投 投资的另一家清洁技术企业,也正在主板排队中。
10月31日,海兴电力发布其招股意向书。招股书显示,启明创投以启明环宇投资有限公司的名义持有海兴电力4.96%的股份,是它的第三大股东。近年来,该公司业务发展健康,各项财务指标持续提高,营业收入从2013年的1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0亿元,净利润从2013年的2.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3亿元,总资产从2013年末的15亿元增长到2015年末的24亿元。
启明创投与海兴电力的缘分始于2011年。2011年,海兴电力进行了其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融资,启明创投便是领投者。2011年至今已5年有余,如今启明创投也先后在清洁技术领域投资了10多家企业,而启明创投 合伙人 张勇 便是这一次次投资背后的操盘者。
非典型的学者式投资人
张勇 ,启明创投的人更喜欢称呼其为“张博士”。张博士和蔼、爱笑,一如照片。未见其人,而笑已先闻,绝无半点理工男“木讷”的气质。技术背景的他,在本科、硕士阶段学的都是 自动化 ,博士阶段读的是电子工程学,对于数据和系统有很好的基础。下学之后,他先后在西门子、通用电气等著名的跨国企业任职。在GE近十年的工作时间里, 张勇 从一开始的做研发,到管理研发团队以及参与管理国际团队,再到和同事一起发起“IN CHI NA,FOR CHI NA”(立足中国,服务中国)的项目,孵化GE内部项目并对其进行投资。这段投资经历为 张勇 打开了一扇窗, 张勇 也逐渐对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事后,他回忆道:“你的机会打开了你的视野,那我想再挑战一下自己,看看如果脱离强壮的母体,自己是否还具备真正的投资能力。
2008年,通过一个共同的朋友, 张勇 结识了启明创投创始人Gary Rieschel。在和 张勇 接触的过程中,Gary看到了他做投资的潜力,于是便向其发出了加盟的邀请。 张勇 也因此于2009年2月正式加入启明,负责清洁技术产业的投资。除了专职投资外, 张勇 还活跃于学界(做大学的兼职教授)、实业(担任企业的董事或观察员),因行业所需,和政府也有接触。也正是得益于和不 同行 业的接触, 张勇 也因此受益匪浅。比如和学界接触, 张勇 能够持续保持对技术的敏锐度,而实业、商业的经历,使其对于该技术的商业化以及可行性做出判断;和政府接触,能够姣好地理解政策发展的脉络,能够帮助他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行业判断。多元化,多领域的经历,如春雨润无声,从各自的维度影响着张勇,并使其逐渐形成了一套跨界、跨领域的投资理念和风格。
清洁技术投资 是和VC 相违背的
2001年,清洁技术(cleantech)这个词被Nicholas Parker 提出。但是至今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出现,从投资的角度,张勇对它进行了解读。
张勇认为,从某种角度上,清洁技术可约等于节能减排,将能源作为 一条 主线,清洁技术可以被分为三部分:能源的生产、能源的使用以及能源的传输和配给,其中能源的生产里面包括如何将化石能源清洁化、如何推行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 以及怎样将废弃的能源重新利用起来;能源的使用包括很多“用能大户”,比如水处理方面的海淡,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运输行业,电动车、混合汽车、轨道交通等;能源的传输和配给,像海兴电力便是智能电网的领跑者。此外,贯穿这三个领域的使能技术、支撑技术也有两个:电力电子控制和新材料。它们共同构成了清洁技术的产业链条。
清洁技术投资是和VC相违背的。从时间和金钱上来讲,清洁技术的试错成本很大。而VC一般具有一定的“寿命”,而5—10年的“寿命”并不足以覆盖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周期。这无疑会增加清洁技术产业的投资者的投资难度。
对此,选定清洁技术产业的细分领域之后,张勇会非常谨慎地选择“第一单”,它不但要能带来好的投资回报,而且还要成为启明创投在该行业布局的“影子”,发挥着平台的作用。将被投资企业的发展节奏和VC周期结合好,以及换位思考也是张勇在采访当中不断强调的重点。通常,张勇以交朋友的心态,和企业家们接触得很早。从企业家的角度,张勇和他们交流投资理念以及行业认知,会坦诚VC的时间约束等限制和能够为企业做出的贡献,以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企业家只要认你,在投资阶段就会等你。”进入到企业之后,张勇及其团队会和企业一起配合,将合作期的价值做正向的放大,真正地起到VC应该发挥的作用和价值。
“理解企业”一直是张勇投资理念中非常重要的构成。“理解企业,理解这个行业,听得懂他(企业家)说什么,同时又能够帮助他去思考,也就是说起到一个催化剂、陪练的作用,能够帮忙不添乱的同时,能够让他更好地专注于擅长的事情,然后帮他在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上,能够具体地做一些事情,这样的话,企业的价值可能就有一个相对提速的放大。”
投资海兴电力,便是如此。海兴电力是一家低调的,以出口为导向的公司。在2009年初,张勇就结识了它的创始人 周良 璋。周是八十年代初的老大学生,也是技术背景出身,所以两人有很多共同语言。和周以及海兴电力接触两年多,张勇一直没有存着投资海兴的心思,一是因为和周接触,张勇本着接触比较有意思的企业家,共建行业生态圈的想法;二是因为2009年的海兴电力已经初具规模,并不缺钱,也不是一家特别适合VC投资的标的。就这样,接触了两年,2011年当海兴电力认识到上市的必要性的时候,周也逐渐地转变了对资本市场的态度,“我们也便当仁不让地领投了这一轮”。周良璋也说出了一番让张勇感动的话,“海兴本身不需要融资,但是如果融资的话,肯定还是得启明来做”。
随着启明创投在清洁技术产业布局的增加,被投企业的 合力 优势逐渐明显。中持水务是一家做污水处理的企业。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因为膜的需求,和启明创投投资的另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凯鑫发生了业务联系。可以预见随着被投企业多样性的增加,未来它们在业务上的协调性也会愈加增加。而被投企业的协调共振,也是张勇在投资之初的构想。
长期看多毋庸置疑 中短期也有不确定性
从整个产业发展周期来看,目前,我国的清洁技术还处于行业发展的早期,但“我们的优势还没有被充分利用”。除了民众以及政府改良环境的需求愈加明确以及中国的内需拉动外,围绕着制造业在技术和工程研发方面的中国优势也同样不可忽视。具体而言:
中国是全球工程师人数和综合实力最强的地方。任 何一 个产品或者一个解决方案,从实验室出来到原型期,可能就完成了三分之一,后续的三分之二需要非常强的工程能力做支撑,而在技能上和人员上中国有绝对的优势。
此外,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在完善产品解决方案的时候,能够将产品打磨的周期极大的缩短,变成一个可以真正的市场化推广的产品。而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能够将其更加高效地运转起来。
而且中国清洁技术产业可以在框架上比拟日本,在技术和法规上借鉴欧美,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发优势,将它们的经验吸取,把它们的教训规避,同时结合着国内的原创将 合力 效应放大。
“长期看多毋庸置疑”,张勇总结道。但同时张勇还指出,“中短期不确定性”。
所谓的“中短期不确定性”指的是从资产荒的角度,钱要比好的标的多,这就造成了“泡沫”以及估值在短期内居高不下。
“我觉得投资人要真正做好这个行业,对这个行业要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要有合理的预期,同时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