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中国”的李嘉诚,2017年的日子好过吗?还来中国吗?
“香港有一个调侃的段子叫“李氏力场”,大意是说李嘉诚拥有像物理学中力场一样的本事,甚至可以让一个城市不受台风的威胁。然而李嘉诚的神技似乎在逐渐失效,出售内地资产转投欧洲也没有帮他获得更多财富,反而2016年他的财富缩水了13亿美元,而今年恐怕他会亏得更多。”
据彭博社报道,欧洲一系列选举可能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由于欧洲是香港首富李嘉诚目前砸钱最多的地方,该市场的动荡将让李嘉诚的财富面临大幅缩水风险。
去年英国意外脱欧连续拖累李嘉诚公司的股价,随着荷兰、法国和德国2017年陆续进行的大选,欧洲政局可能面临天翻复地变化,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加大了其主战场的不确定性。
88岁的李嘉诚在香港的年会上告诉其2000多名员工:“即将来临的鸡年可能面临更大的政治和经济挑战,但是雄鸡是自尊、野心和毅力的象征,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去辨识不断变化且具有稳定性的长期机会。”
这位亚洲第三大富豪目前有两家龙头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CK Hutchison Holdings Limited)与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其中长和(长江和记实业)是一家业务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的大型综合企业,也是香港交易所主板中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而欧洲市场对李嘉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长和在欧洲的业务利润占其总利润的60%,服务的种类从电信、化妆品再到港口等等。
而英国是李嘉诚投资最大的市场,随着首相梅姨决定尽快触发英国脱欧,英国继续面临巨大风险。首当其冲的就是货币风险。
从英国脱欧就能看到,政治动荡给李嘉诚的企业带来的最大打击就来自于货币的贬值,相比脱欧前,李嘉诚在英国每赚100万英镑,如果兑换成港币,现在相当于缩水了18%。各大银行机构比如汇丰银行就表示今年欧洲即将举行的各种选举将对欧元走势起到决定性作用。
根据摩根士丹利在去年英国脱欧公投后发布的一份报告,除了汇率因素之外,政治动荡将导致欧洲市场对长和产品需求的减少,尤其是在港口和零售业。
受困欧洲
2017年,欧洲政治戏的首个看点就是3月15日的荷兰大选,虽然这不是一个可能造成欧盟崩溃的政治风险,应当被视为欧盟合法性危机的一个征兆。荷兰大选还是可以用来测试欧元区核心国家是否会出现民粹主义政党。
目前,民调预测结果显示,荷兰反欧洲党将赢得大选胜利。而且如果荷兰大选的结果支持反欧洲政策,这可能会损害荷兰的投资环境。而李嘉诚在荷兰的投资主要包括港口、零售业和基础设施。
接下来就是5月的法国大选,根据民调结果,前总理菲永(Francois Fillon)和极右派政党民族阵线(FN)主席玛琳.勒庞(Marine Le Pen)将在首轮投票中脱颖而出。
这也意味,法国也很可能再度变天,左派下台,改由右派或极右派执政,又以右派菲永胜算较大。而这也增加了法国脱欧的可能性。一些空头已经开始押注“欧盟解体”,因为法国大选可能是新一轮市场震荡的诱发因素。在法国,李嘉诚的最大手笔就是收购了法国最大的香水零售商Marionnaud。
2017法国大选的三位候选人
德国在夏季以后也将决定下一任总理人选,因为难民问题,德国也面临着来自民粹主义的挑战。而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李嘉诚在2005年收购了德国保健与美容产品连锁店Dirk Rossmann。
而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就更不用说了,1996年将Orange电讯公司在英国上市,2010年长江基建以9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电网公司,后来又以155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资产,其在英国的投资,被形容为“买下了整个英国”。
然而,“硬脱欧”的忧虑依然持续施压英镑和英国经济。
逃离欧洲
根据彭博社亿万富翁指数,2016年李嘉诚的身家减少了13亿美元,至286亿美元,但仍是亚洲第三大富翁,排在马云和王健林之后。
今天,其香港主要上市公司长和(0001.HK)、长实地产(1113.HK)、长江基建(1038.HK)、电能实业(0006.HK)股价均下跌。
除了政治因素影响,这位“超人”在2016年的收购交易上遇到“闭门羹”也比往年要多。比如,5月欧盟以"强烈担心"为由否决了李嘉诚收购英国移动运营商O2的计划,长和打造英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的计划也破灭了,然后是8月又因澳大利亚政府干涉其竞购当地最大电网企业Ausgrid而伤透了心。
长和和长江基建属于李嘉诚产业的最大利润贡献者,但是大和证券的估计,这两家公司在过去一年达成的交易数量属于这10年来最低。
2016年年底,长江基建又提出以54亿美元现金收购澳大利亚企业Duet Group,以期扩大其电力和天然气管线资产,这属于李嘉诚在澳大利亚准备进行的最大收购计划。彭博社认为,李嘉诚将目光转向澳大利亚也是想逃离欧洲,尤其是英国。
将重心转向欧洲确实让李嘉诚面临了更多的威胁。与英国的情况相反,李家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产业,悉数溢价或增值,成为李家保证现金流的最重要渠道。但在此之前数年间,李嘉诚连续抛售了多个重要物业项目,这被外界视为是他对中国经济不看好的集中表现,甚至被认为是在退出中国。
不过更多分析人士认为,这只是李嘉诚作为一个商人“低买高卖”的投资策略而已。
然而,对于李家的投资策略,我们其实可以发现,进入耋耄之年的李嘉诚正在退居幕后,其长子李泽钜已经扛起大旗。2012 年,李泽钜正式掌控市值逾8500亿港元的产业。
李泽钜没有任何中国内地生活经验。有评价认为,他的这一特点,影响到了李家产业和投资的布局,是近些年李家钟情海外投资,减持甚至抛售内地和香港物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李家大规模进入英国可能也是由李泽钜主导,那随着西方政局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李家还会把投资重心放到中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