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商业文明启示:多的是嗜血者,少的是捍卫兵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互联网给你的那双翅膀,可能已经变成了捆绑。阶段性的话题与过剩的情绪像狗一样追着企业与消费者,道德缺失的怪圈正在画地为牢。

  出门用滴滴叫辆车,付款用 支付宝 买个单,闲碎时间刷刷朋友圈,出行用携程订个票,手头紧还能从蚂蚁借呗赊个账。这一切最后变成 今日头条 里为你定制的那栏“头条”,让你刷了三屏还意犹未尽。

如果没有支付宝账单默认的“芝麻信用”勾选,没有“携程在手,看清楚再走”的叩问,没有趣店赴美IPO引发的种种质疑,没有对今日头条是新闻媒体还是广告商的反思,我们可能很难认识到,消费者已经从精神个体变成了流量数据,中国的商业环境也日渐沦为一个“楚门的世界”。

技术与失德的合力,让世界沦为一块过滤后信息超载、假象丛生的电子屏幕,暗夜之中闪烁的,不再是道德之光,却是眈眈虎视。

追溯历史,在缺乏诚信正义的经济秩序中,诸多前景本应璀璨的企业遭到了刀锋凌厉的阉割。三鹿、冠生园、三株口服液等无一例外。

如今,澎湃前进的“中国速度”蒙蔽了享受着最后一波流量红利与整合优势的互联网企业们,让他们误以为,往日并非地狱。

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将溢,时代的镰刀,从未就此放下。

  互联网技术成为商业文明的“嗜血者”?

对于技术的无上崇拜构成了中国如今商业环境中最大的噪音。在技术声浪的冲击下,我们日渐失去耐心,寡于探索,无所敬畏。

1994年4月20日,我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第一条TCP/IP全功能链接,成为全球互联网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实现了从0到1的蜕变。2018年,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渗透进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重塑了一代中国人的认知与思维,也铸就了一个神话般的商业之局。

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如同大鹏展翅,逾越千里万里,成为世界商业舞台上当之无愧的花旦。

   加华伟业资本 认为,任何看似新鲜的事物,上升到历史视角下,都未曾真正新鲜过。

正如《道德经》所言: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置于商业语境下看,这句话讲的是从商之道,应当通道于自然,复归于天常。无视自然规律的商业创新,会打破消费者与企业的平衡关系,造成不可估量的灾难。

显然,中国互联网企业蒙眼狂奔的背后,正在经历着调整与取舍,上演着新一轮的价值往复与均值回归。

于是,伴随着这种“追尾感”,叩问与质疑之声纷沓而至。捆绑销售、隐私窃取、数据滥用、生态造梦,这些关键词有如一台巡航机,几个字就照出了互联网商业大环境之乱,参与其中的政商企民,无一幸免。

造成这种互联网经济乱象的原因,其实不难分析。

  首先,中国互联网经济最初的商业模式不是从0到1,而是从1到100,这就导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的价值实现得益 于海 量的用户基数。而在互联网的发展初期,单一用户获取成本极低,行业的先发优势明显。

  其次,互联网的发展基于一种“流量思维”。换言之,纵然是 马云 这样的用户,在互联网的流量思维模式下,他也只是一个单一数据点,与手机屏幕前 平凡 的你我他并无本质差异。这可能导致互联网企业天然存在“重视用户体验,不重视用户”的发展悖论。

最后,虚拟经济的特质,在为互联网企业戴上铠甲的同时,也成为了它的软肋。虚拟经济缺乏情感价值,用户的服务只能通过屏幕与文字传达,无法进行深层次的需求挖掘。情感交流的愉悦与压力,均在这种服务模式下逐渐退位,而混乱无序的商业环境就成了这种服务模式的直接映射。

互联网经济的价值复归,正伴随着中国新时代的经济转轨,它把商业文明这个亘古难解的论题,再一次摆到了中国经济复兴的时代语境之下。

   创新使命与全球视角,消费者与企业鱼水一脉

  加华伟业资本创始 合伙人 宋向前 先生曾在多个场合谈到,商业的发展,应当是消费供需的平衡再造。

古希腊时期,消费需求伴随着城邦兴起,贸易秩序催生了繁荣的政治与文化。在这一商业文明中,公民与政商互为你我,依存共生;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的瓦特,尽管没有发明汽车,却在巨大的商业势能中实现了汽车消费的供需共融,即汽车生产企业培养了消费者,消费者也反向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创新改良。

借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商业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商业体系的再造。

诚然,商业创新是每一位企业家的天然使命。但是熊彼特在创新理论中,也提出了一个更为重要的观点,“试图无限期地维持过时的行业当然没有必要,但试图设法避免它们一下子崩溃却是必要的,也有必要努力把一场混乱 ——可能变为加重萧条后果的中心——变成有秩序的撤退”。

加华伟业资本认为,全速前进的商业发展,若是在破旧立新的进程中,缺乏秩序文明的庇佑,将极有可能引发前所未有的混乱。而这也将打破商业创新带来的社会正向效应。

全球视角下,尊重消费者的企业,也必将在消费者的尊重之下,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有如鱼水之养,放水才能养鱼,鱼生方能活水。

加华伟业资本坚信,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诚信正义的商业文明建设,符合“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在这一文明秩序的发展中,全球企业都处于同一阵营,商业同脉,更无国界之别。建立消费者与企业鱼水一脉的关系,铸造以诚信立本,凭正义为根的秩序文明,是中国企业成为全球商业领航者的必经之举。

2017年,在美国声誉研究所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坚称从不卖假货的Amazon连续第三年成为美国最有信誉的企业。这份报告基于8.3万多美国人,对企业产品/服务、创新、企业文化、企业治理、企业公民、领导才能和财务状况的评分得出。

  与此同时,中国电商巨头 阿里巴巴 却在国际市场上饱受假货之苦。2016年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重新将淘宝列入年度“恶名市场”黑名单,假货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成为阿里走向全球化的阿碦流斯之踵。

商业经济的发展,不应被其逐利性所驯化,截流了对于消费者的尊重。

   转轨时期,中国商业更需要文明作为根基

  文化人类学家 莱斯利 •怀特曾经写过一个文明指数公式:文明 = 能量×技术。能量为根,技术是文明生根成长的燃料。时代变迁,如今中国大地不缺这股劲儿,然而技术,却带着正负因子。正负之分,源于内心的价值坚守与道德底线,这也几乎成为决定文明方向的关键因素。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中国而言,“平衡”、“充分”的协调发展更为关键,“协调”应当成为“发展”的修饰语,社会公平与正义才是发展的终极要义。

加华伟业资本一直认为,产融深化是商业发展的重要推力,金融机构对于道德的恪守也尤为关键。

   巴菲特 在谈及伯克希尔哈撒韦时曾说,商业文化来自最顶端,关于文化,人们看你做什么,而不是听你说什么。34万人为伯克希尔工作,建立公司文化需要花很多的时间,但很值得。

文明之“明”,日月同辉。道阻且长,但是它很值得。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如高垒的巨石阵,然而这一块块石头,真的坚硬稳固吗?巨石的根基,是否也需要柔软人性的支撑呢?

“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让中国成为了连接世界的重要力量,我们正在全球化的版图中逐渐建立一种强大的话语权,向商业世界输出打上了“中国”标签的文明。在这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商业文明这一章,是转轨时期的中国必须修习的课题。

  2017年, 陈春 花在中国管理全球论坛上说,生意,就是生活的意义。只有把生活变得更美好,把生活变得更便捷,能帮助更多人的生活有进步、有改善的时候,这样的生意才是最好的生意。

疾速而往的商业发展,如同一条星光熠熠的红地毯。而坚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企业家们,却正走在坚硬的石板路上。

加华伟业资本提醒,那些踩惯了红地毯的人,也需要多回头走走石板路,感受那种一步一脚印的踏实感。红地毯上得到的欢呼声,需要这种踏实感与之辉映,才能一路通往远途光明。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