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好车CEO李研珠:我们为什么敢叫B2B 3.0?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上个月(2016年9月),开复老师在创 新工场 LP大会上,提了B2B 3.0的概念,并且把卖好车作为典型推荐给工场的投资者。那时候我才发现,我们艰苦探索之后正在大步向前的是一个特别的事业。就像书上说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谢谢 老师告诉我, 这个豁然开朗的桃花源,叫 B2B 3.0

  我常常跟团队讲, 我们是一个跨界团队,必须保持对汽车行业的足够尊重 ,而且,互联网在这个行业中这么多年的折腾,也督促我们必须谨言慎行。于是我们经常复盘自己做过的事,这次的复盘比较久一点,我也有机会分享对行业的看法。

当然,这没可能是一篇纯分享,CEO也没时间做公益科普,我当然会提到自己的事。

本文的思路是这样,先说之前B2B玩法的问题,没问题哪儿来的3.0嘛,然后说整个市场的机会,最后说这个机会带来的玩法变化,好车迭代成3.0感受到的变化。

   首先, B2B 的玩法错在哪儿?

  从这个角度说大家好接受一点:十几年前,我刚到淘宝,马老师的 阿里巴巴 已经可以养活淘宝了,当时 阿里巴巴 的广告词是“卖家买家轻松找对方, 阿里巴巴 ,商人的网站。”这其实说的是“连接”, 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买家和卖家很难找到对方,因此信息平台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很快,大家发现这种方式只能收“会员费”,因为买家和卖家的交易跟网站没啥关系。马老师也在公司年会上说, 阿里巴巴 做到了买卖双方“Meet at Alibaba”,接下来五年要做到他们“Work at Alibaba”。

略遗憾,阿里巴巴到现在也没有实现Work。

Work at Alibaba真的有那么难吗?

  是的,这种方式对交易行为的介入程度,非常浅,甚至是 只说媒,不介入 。人们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能介入交易,让买卖跟自己有关系。于是诞生了 第二种模式 撮合交易 ,现在也大都是这样的玩法。

  撮合交易很有意思, 基本出发点还是 信息不对称 ,再加上了 双方不信任 ,于是第三方开始利用这两点,在买卖双方不断刷存在感,让交易在线上生成。然后再植入其他的业务。从而赚取利润。各种“找字辈”大都是这个玩法。好不好?好。解决问题了吗?解决了。

但这有问题吗?有。首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不对称程度一定越来越弱。其次,撮合环节实际增加了信息流的长度,甚至增加了资金流的长度。第三,对实际成交环节的控制还是很弱。

他们常常会做一件有趣的事。通过补贴和线下手段,把线下订单放到线上来。同时他们的指标也主要集中在“交易量”和GMV。比如各种车各种房各种车的业务。

  这种方式对交易的介入程度,看着非常深,因为买卖都在线上成交了,实际却是“特别浅”。为什么?因为这个方式常常只在交易形成的时刻介入,后面几乎所有事情都是买卖双方自己完成,最多网站会“要求”把流程在线上走一遍,甚至走了还可以给点钱。换个角度说, 人家主要的交易过程,跟你真没啥关系。

“是的,跟你真没啥关系。”

我总结过之前B2B的三个问题:

   1. 凭啥非要把交易流程搬上来?

   卫哲 在一次分享中提到,B2B的难点之一是交易实际成交价格不可能透明。没错,只要我们深入过任 何一 个行业,交易的细节、价格,大都是私下谈好的,这不是怀着一颗透明的心的互联网就可以改变的,任何国家都没有改变过。

而“交易流程”搬上来的目的是什么呢?沉淀数据。可是这个数据对谁有用呢?只有互联网本身吧。所以,买卖双方常常是勉强在线上“走个流程”,为了对自己有用的钱和对网站有用的数。

简单说,交易流程,卖家、买家、网站方只有第三个有需求,别人都没利益,所以这事儿不对。

   2. 凭啥给人家钱?

  上面的问题看懂了,凭啥给人家钱就好理解了。因为只有网站有需求,所以三方的事儿,另外两个当然需要有利益啊。可是,做生意还要贴钱,这事儿你换成买卖任 何一 方,你看他们是不是觉得这个网站是SB?

   3. 凭啥不想着赚钱?

很多做B端业务的互联网选手,都怀着“先做规模再赚钱”的愿望。可是拜托,B2B本来就是跟企业做生意的事儿,你的业务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企业应该付钱,我们需要考虑的其实不是啥时候收钱,而是怎么节约成本增加收入从而赚钱的事儿。

看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看出,以前的B2B,买卖双方跟你没什么关系,交易之后有你没你也没啥两样,你还要花这钱求人家跟你玩。这太可怕了,那个玩法,不对。

英雄该登场了。

必须有一个新的方式解决企业的问题,并解决B2B领域的问题。那必须要满足:

   1. 必须深度介入交易,介入的时间越久,环节越多越好。

   2. 必须有效缩短信息流、物流、金流,并且从中不是增加环节,而是减少环节。

   3. 本身就是个生意,不是学雷锋。

  这就是我们说的B2B 3.0。名字无所谓,但是必须对行业极度了解,通过多样的服务介入,介入程度很深,而且, 并非通过交易量来衡量指标,而是服务的广度深度和数量。

   第二,市场给 B2B 的机会令人兴奋。

ToC市场已经机会很少了,ToB市场才刚刚开始,互联网也才刚刚落地。

我曾经表达过,企业需要的服务非常多,B2B只是ToB市场中关于交易和流通的一部分,而要在B2B领域有好的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其实很清晰。

   1. 大的经济环境在调整或者转变期。这会让积极的企业更愿意尝试新的业务,业务的基盘就会大。

   2. 产业存在比较明显的供需不平衡状态。这会让业务抓手变得简单清晰,业务拓展速度会快。

   3. 行业有结构变化趋势。这会让从业者之间的竞争加剧,业务可能性增多。

从经济角度说,这次中国企业的机会很难得。

全球经济萧条,中国制造疲软,实体经济下滑,外币汇率不稳,似乎都是不好的消息。有话说风来了猪都能飞,但风没来的时候正好是减轻体重优化结构,这样风来了才能比别人飞得远不是?

   徐新 老板口中十几年不遇的资本寒冬让我们赶上了,却正好是企业想清楚要做什么以及怎么能落地的好机会。这个国家不再需要“去实向虚”的投资热潮,更需要真正为企业服务,改变经济现状的实际行动。

从产业角度说,“供给侧改革”就是供需关系不平衡的结果。

  中国有数百家汽车工厂,开足 马力 生产的汽车足够两个地球使用。汽车流通市场的主旋律变成了“去库存”和“拓展下沉渠道”,市场正发生迅速转变。

“买卖两方,一方极度集中,一方极度分散”是B2B发展的战术条件,不止汽车,几乎所有的制造业和流通行业都存在这个情况。你说机会大不大?

从汽车行业角度说,大盘稳定内部风起云涌,结构变革加剧。

新车市场总量保持2200-2400万台微增长的情况下,内部轿车/SUV的占比,一线城市和二三四线城市的比例,20万以上和以下的占比,第一台和增购车的占比,90后购车人群的占比,购买场所中4S和综合经销商的占比,每个环节都在洗牌,都在以想不到的速度发生变化。每当我看到这些数字每年都有两位数的比例变化时,我都很开心自己选对了方向。

  因此,经济转型让业务基盘足够大,产业现状让业务拓展足 够快 ,行业变革让业务可能足够多。干嘛不干?

当卖好车认清这些的时候,我们全面升级自己的业务,几个月的时间就拓展了几万家经销商,每个月管理和服务的车辆也有几万台,全流程介入服务的交易有数亿。很多个指标我们都是No.1。经销商朋友说,接触互联网企业好几年了,你们这个速度真太快了。这大概就是走对了路,油门就敢踩了吧。

我做了10年ToC市场,之后总结了一本“玩法变了”。现在我和团队扑进ToB市场,希望几年之后,共同出一本新的“玩法变了2.0”。

   第三,新的 B2B 该怎么玩?

这段会特别简单。因为前面该论述的都差不多了。我总结了几个点:

   1. 必须、必须、必须深入了解行业。

B2B从来都不是给一个大而全的全行业解决方案准备的,这也是我认为阿里巴巴B2B一直有问题的原因之一。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特点,而且差异远大于共性。

  我们会告诫所有同事,不准闭门造车。因此有 非常多卖好车员工长期和经销商客户混在一起,包括产品和开发。 举个例子,互联网人认为,我搭建一个平台,让卖家上传车源,买家搜索车源,就可以解决找车的问题。其实远不是这样, 什么时间介入搜索,什么时间推送什么消息,买家需求如何精准的传递给卖家,并让他们自己建立有效连接,这才是重点。 玩法完全不一样。光做这个还不够,我们绝对是最了解汽车如何运输如何配板,经销商如何转库、如何付款,客户如何砍价和办贷款的团队,甚至客户打临牌有几个渠道分别是什么哪个是假的,我们都必须知道。

这样很重是么?拜托,对行业的理解只有深浅没有轻重。

   2. 关注服务,创造交易环境,但不苛求交易流程。

  买卖双方勾搭上,达成交易,这个过程不用怎么介入,他们会谈好,他们谈的啥也不会跟我说。我需要做的是 创造交易的场景,创造方便交易的工具服务。

当他们需要用我的服务,自然会叫我。那时候我就按照我的服务流程,把交易数据都搬上来了。比如经销商需要物流,那么买卖双方、货物价格、数量、时间、价格我都知道了。同样,经销商需要我垫资,那我当然要知道所有交易信息。这样我拿到了同样的信息,一样做了大数据和信用,但我还赚钱了。

   3. 不做 Player ,更需要寡欲、有耐心。

如果是平台,就不要做平台上玩家在做的事儿,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可是当面对B2B,尤其是汽车流通行业的时候,里面的利益会熏得人睁不开眼,我们时刻告诉自己,盯着这个,平台就丧失价值,就把事情做小了。

同时,ToB市场需要“养”,B端客户常常都是慢热型的,急不来。我们的管理系统,养了小半年,才弄出经销商口碑,然后才开始突飞猛进。

   4. 对业务分段,拆解业务,不要指望单一业务解决问题。

  我深深觉得B端市场很难用C端“就解决一个问题,拉 来客 户再叠加”的做法有效果。基于对业务的理解,客户需要的服务其实非常多样,他们更加需要类似“瑞士军刀”这样的服务提供商,而不是单独解决一个问题的服务商,道理很简单,越多人沟通事情越复杂。

所以,把客户的业务拆分成不同的产品,用组合的方式提供,效果往往会更好。而且,使用了组合服务,客户的迁移成本就更高了。

同时,我们会发现,多样的业务解决了客户对问题,但是也让自己的指标变得很多样很复杂,这其实是正常的,客户的需求不一样。

   5. 重视服务品质和口碑, B 类客户的转化和激活都很难,拉回更难。

B和C不同,企业客户做决定很难,改变主意也很难。客户用了你的服务,他更换的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品牌和口碑特别重要。B类客户的圈子都很小,你的口碑差,很快全世界都知道了,这时候别说挽回客户,就是拉新都费劲了。

   6. 不要介意被看成什么,我们是在做生意。

这点我体验很深。有几千个经销商使用了我们的门店管理系统,觉得很好,他眼里我就是一个提供系统服务的。有上千个经销商跟我们有金融业务,他们眼里我是一个提供钱和监管的。有数万个经销商每天利用我们平台寻车和卖车,他们眼里我就是一个买卖平台。这事儿特别像盲人摸象,可是真的要在意这个么?我也纠结过,后来发现,我是大象就好了,我的腿能满足A,肚子能满足B,鼻子能满足C,没问题啊,而且我还可以给A推荐我的鼻子。

同时,我们在做的是生意,这点要特别记住。我提供服务,经销商需要,他就买单,不需要就不买。我提供服务我就收费,比提供就不收费。每一单都有收入,这是生意啊。

  做到了上面这六点,就是现在的“卖好车”了。在这里, 你可以找到数十万车源、全国 33 省市 16000 家经销商,还可以通过 好车物联 “” 好车金融 等服务一站式解决车源、钱、流转的问题。 当你的用户需要找你买车时,你登录下我们的App,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

   1. B2B 的春天来了,但是玩法也变了。

   2. 卖好车做了很多尝试,很幸福的走对了路。而且愿意分享。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投资界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买好车ceo李研珠买好车平安好车好车无忧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