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空姐遇难,一颗共享经济结下的恶果?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三年前的冬天, 曾强 奸一名女乘客的网约车司机最终被判无期徒刑。这名司机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捕,早在2011年,他就曾因另一起备受关注的强奸案而警方抓获。

  是不是与21岁空姐乘坐滴滴 顺风车 的遭遇极其相似?三年前的这名司机叫做亚达夫,服务于印度Uber

这一年7月,Uber平台完成20亿次订单服务。要知道,这距离Uber宣布完成10亿次订单仅仅过去了6个月,Uber完成第一个10亿次订单用了6年。过去几年,随着Uber的野蛮扩张,射杀、性侵等负面新闻成为笼罩在头顶上的阴云。

在地球的另一端,Uber的头号竞争对手滴滴,通过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等出行方式构建起了出行平台,在完成了国内市场布局后,滴滴又把势力范围扩大到国际市场。新能源、无人驾驶更是承载了滴滴有关未来大交通的梦想。

而现在,与Uber曾经势均力敌并最终拿下Uber中国市场的滴滴正在重蹈Uber覆辙。21岁空姐的悲惨遭遇,向滴滴与公众敲了一记警钟,关于用户安全的讨论从未如此广泛地受到关注。

其实,不仅是滴滴,包括lyft、airbnb等共享经济模式的代表公司也在遭受类似困扰。这些令人唏嘘惋惜的悲惨遭遇,似乎正在逐渐瓦解共享经济铸造起来的坚固城墙。

   社交陷阱与隐私暴露

  当滴滴顺风车在2015年的 夏天 上线时,低于出租车、快车的低廉价格,新鲜的乘车方式,让不少司机和乘客投身其中。

2016年6月,滴滴顺风车披露了运营一周年的成绩单:平台共运送2亿人次出行,总行驶里程达到29.96亿公里,使用乘客数突破3000万人,覆盖城市已经达到343个。

当时或许没人能想到,这个不以盈利为目的、主打资源共享的出行平台会在后来的一段时间成为“葬身的坟墓”。

随着事件发酵,人们的关注点开始集中到顺风车产品关于社交属性的定义上。在现有的顺风车产品中,滴滴和嘀嗒都曾强调社交化,为了践行这一产品调性,滴滴还曾建议乘客坐副驾驶,因为这样“显得更礼貌”。

显然,滴滴是看好顺风车与社交相结合的思路的。2016年9月,滴滴顺风车上线了新版本,乘客可以设置常用路线,可主动选择车主;车主可以设置自动接单、主动邀请乘客共乘,以及新增车主乘客相互关注等功能。

似乎是为了狙击半路杀出的劲敌滴滴,早于滴滴顺风车一年的嘀嗒出行随后也开始大张旗鼓宣扬社交理念,甚至还推出了结伴郊游、晒图求脱单的活动,并在产品中增加了类似于微信朋友圈的模块。

在一段时间里,社交成为拼车产品的必备属性。在滴滴顺风车的行程结束后,车主和乘客可以在APP端的评价页面中选择滴滴预先设定好的“这个美女不一般”、“直男”、“美女晚上约吗”等“印象标签”来评价对方。

然而,当时没有人太多关注到,一些并不恰当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车主和乘客的信息,部分评价(尤其是对女性的评价)显得十分露骨。

不仅是滴滴,airbnb的房东在分享房屋时也要提供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号码,电话等常规信息,还要提供社交媒体信息。交易结束后,评价又会二次曝光双方的相关信息。

这些超出交易之外的信息,让隐私成为一种“货币”,甚至对交易双方的人身财产安全埋下隐患。

   审核漏洞

尽管滴滴一再表示,滴滴与公安部门展开紧密合作,对车主进行背景筛查,排除犯罪记录人员、在逃人员、吸毒、重性精神病人员等人员进入平台;只有通过审核,才能在平台进行接单。但诸如此类的事件一再发生,让人不禁对此类平台的审核力度有所怀疑。

《深网》在尝试注册成为滴滴顺风车主时发现,只需上传本人驾照、本人或他人行驶证即可完成注册。

相比较来看,专快车的的要求更加严格。根据滴滴APP中的招募信息显示,滴滴注册司机除了实行实名制、需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之外,还有明确提示需无暴力犯罪、吸毒记录,无酒驾、毒驾等严重违反交通法规事故的前科。

据《深网》了解,此前滴滴针对专车司机会开办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全程采取封闭式管理,并在培训基地实行统一管理。培训的内容涵盖文化、业务、必备技能三个模块,包含安全驾驶、礼仪、沟通技巧、英语、载客实战技巧、服务标准、地理等。

随着滴滴单量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对业务推广的要求,一些快车司机在满足特定单数标准后也能申请升级专车司机,而之前的“封闭培训”、“军事化管理”成为一纸空谈。

平台、司机与租赁公司的三角关系也成为安全问题频出的原因所在。按照滴滴的平台模式,司机通常挂靠于租赁公司,并不直接与滴滴签署劳动协议,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削弱了平台对于司机的监管力度。

从有关部门颁布的网约车和小客车合乘的相关条例来看,对于顺风车驾驶员的要求标准也显然不及网约车。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拟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车辆需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并对网约车驾驶员做出了明确规定,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以及无暴力犯罪记录。

《北京市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指导意见》对驾驶员的要求则低了很多,如驾驶员应有1年以上驾龄,身体健康;在合乘中应当依法自律、安全驾驶;所选择的线路应当符合顺路便行的原则。

无论是从平台审核,还是相关政策解读,顺风车的限制都要比网约车低很多。

   共享经济之殇

滴滴所暴露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近日,CNN对美国的警方报告、联邦法庭记录、县法院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在过去4年里至少有103名Uber司机、18名Lyft司机受到指控,他们涉嫌强暴、强行触摸、绑架,还有其它一些罪行;去年10月,一名在Airbnb上预订了一间墨尔本民宿的顾客,遭到居住在该房的三名男子杀害。

过去几年里,风投强劲的共享经济凭借对社会资源价值的充分挖掘、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运营和用户交易成本的优势成为近年来最具创新性的商业模式,更催生出了诸如Uber、Airbnb这样的“独角兽”公司。

多数人都沉浸在共享经济为生活所提供的便捷享受中,比如比传统出租车价格更加低廉的网约车,比连锁酒店更具个性化和人情味的民宿公寓。

而当危害到民众人身安全的问题逐渐显露时,人们对于共享经济模式应该陷入重新思考:

究竟所谓的共享经济平台到底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应该承担和明确哪些责任,如何通过互联网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交易双方行为的审核与干预,以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这些都比在享受共享经济带来的方便时又一味斥责它来的更重要。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本文被转载3次

首发媒体 投资界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共享经济下一个风口21世纪经济21经济报道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