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欲“借壳”上市,教育行业有多火可见一斑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又到一年毕业季,当汽车行业的offer和公务员录取通知书同时摆在你面前,你会怎么选择?

  上市公司 亚夏汽车 (002607.SZ)给出的答案是后者。

  近日,正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亚夏汽车复牌,和连续下跌的深证成指相比, 亚夏汽车四个交易日连续涨停。 截止5月28日收盘,该股股价为5.95元/股,为今年以来的最高价。

  这得益于上周三亚夏汽车披露的重组草案修订稿。公告称, 亚夏汽车拟与李永新等11名中公教育股东所持股份进行资产置换,拟置出资产作价13.51亿元,拟置入资产作价185亿元,差额部分由公司以3.68元/股发行股份,由中公教育全体股东购买。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将变更为李永新和鲁忠芳。

  尽管如此,不少券商研究员认为本次“借壳”仍有风险。 天风证券 最新研报指出,本次交易尚需通过证监会批准,民促法细则尚未完全落地(此前民促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指出成人职教培训不在教育行政部门 许可 范围内)。

   185亿“借壳”亚夏汽车

官网显示,亚夏汽车是全国十佳乘用车经销服务商、中国第一批平行进口试点企业。公司于2011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汽车服务业仅有的二家IPO上市企业之一。

  但其财务数据却并不是很乐观。 根据年报,亚夏汽车2015年扣非净利润亏损4114万元。虽然近几年业绩有所好转,但这家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却连续两年为负,且呈逐年扩大趋势,到2017年,这一数值为负1.26亿元,现金流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和不甚出名的亚夏汽车相比, 本次“借壳”的中公教育可以说是每位梦想着一举成“公”考生心中的“黄埔军校”。 “公务员考试首选品牌”这句广告语也早已遍布大街小巷、公交地铁。

  除了声名在外的口碑,中公教育的财务数据则是其冲击A股的信心来源。 根据审计报告,中公教育近几年扩张态势明显,去年营收达40亿元,净利润5.2亿元,且不存在流动性问题。 

  业绩喜人得益于公务员及非公考试的持续高涨。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数据, 近年来,国考审核通过人数在不断增加,到2017年有148.6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参考人数也在持续上升。从报考规模来看,2009年到2018年,国考报名人数已连续10年在百万以上。

  如此高的报考人数,加之又是行业翘楚(根据安信证券数据,公考市场前两大巨头中公和 华图教育 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为 17.19%,其中中公教育为 11.04%、 华图教育 为6.15%),中公有着这样的骄人业绩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公司的走向,5月16日下午,亚夏汽车在深交所举行了说明会。亚夏汽车及重组标的中公教育代表在会上表示, 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转型进入非学历职业就业培训行业,盈利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持续经营能力和综合实力将得到增强。

同时,中公教育方面认为,公司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与K12教育(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行业依赖师资的特征不同,公考行业对内容更加注重,对名师依赖少,名师即使出现流失,也并不会造成公司利润的系统性下滑。

  至于为何青睐教育行业? 野马财经 (微信公号:ymcj8686)就此事联系了亚夏汽车方面, 但对方并未正面答复,并称一切以公告为准。

   汽车行业有多难做

  至于这家卖汽车的公司为什么要“卖壳”,除了现金流情况堪忧外, 汽车销售行业不赚钱想必也是原因之一。

  亚夏汽车2017年年报显示, 去年为其贡献了大量营收的汽车销售产品的毛利率只有可怜的1.02%,并且这个毛利率比前一年还有所下降。也就是说,如此低的毛利率,亚夏汽车靠卖汽车基本赚不到什么钱。

  对此,一位资深汽车销售人士向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透露, 目前4S店卖车并不赚钱,主要靠卖车险以及其他服务来获利。

另外,面对新能源车退补,汽车关税下降,国内汽车行业逐渐开放,竞争进一步加剧也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华创证券汽车组在其一篇汽车行业报告中就指出了该行业的风险,其称,经济周期下行,汽车销量不达预期。

   不止是卖车的不好卖,大佬们造车也困难重重。

  投入众多的FF91至今尚不能量产,贾老板还沉浸在 高山 雪地试车之中,为此一众乐视股民还在苦苦挣扎;与此同时,举债投资银隆的 董明珠 情况也没有好到哪去,负面消息频出,不少人骂她疯了;而 马云 、 刘强东 投资的 蔚来汽车 虽早已在去年上海国际车展亮相,但交付时间却一推再推。

  就国内汽车行业的未来走向,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咨询了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 他表示,在我国经济增速的换挡期,中国的汽车产业,其实将面临的一个较大的挑战。整个汽车销售市场也将面临着进一步洗盘。 但从长期来看,我还是比较看好汽车行业,但是不同汽车产业将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随意打赏

可见一斑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