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厨房进军高校,网友表示终于不用“提心吊胆”在宿舍偷偷煮火锅了!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其实在共享经济还未大热之际,共享厨房这一共享经济形式就已经悄然诞生,从私厨共享到触达高校,共享厨房形式越来越多样,同时打破常规进军校园,也为学生提供锻炼平台,如果能实现长久运营下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福音,可是刚火没多久,便暴露利益链条的薄弱,而要想实现长期的盈利目标,延伸利益链条才是经营关键。

近日,湖北大学一大四学生利用学校食堂创办一间共享厨房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版,受到网友热议。据悉,共享厨房每使用一次收费10元,为保证学生的用餐安全,食材均由学校食堂严格审核,网友表示终于不用“提心吊胆”在宿舍偷偷煮火锅了。

其实在共享经济还未大热之际,共享厨房这一共享经济形式就已经悄然诞生,但是那时候的人们对于共享厨房这一概念还不太认可,直至今年8月份共享厨房进军校园,这一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且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从私厨共享到触达高校,共享厨房形式多样

早在2013年,共享厨房这一模式就已经出现,最初涉及这一行业的是一种连接家庭厨房和都市白领的餐饮O2O共享平台,为的是让吃腻了小餐馆的都市白领尝到“家的味道”,同时退休在家的阿姨们也可以通过为这些都市白领做饭菜赚到一些外快,当时平台一经推出,就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例如“ 妈妈的菜 ”、“ 丫米厨房 ”、“蹭饭”等平台业务都有涉及家庭共享厨房,它们也都曾经历过生意辉煌的时刻。数据显示2014年底“妈妈的菜”就拿到了数百万元融资,此外“丫米厨房”2015年初拿到了IDG千万级天使轮融资,“蹭饭”也曾拿到过近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融资,可见其实力均不容小觑。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国内出现的私厨共享平台多达十余家,且普遍受到资本青睐。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平台雇请的阿姨们所能供应的菜品有限和菜品品质的不统一,导致平台的流量受限,使得正在探索盈利模式阶段的私厨共享平台们难以实现盈利目标。同时,盈利模式的不清晰造成了平台生命的脆弱性,许多私厨共享平台均存在成本高、客单价低和利润少等问题,因此一旦资金链断裂,平台们极易死去。据了解,2015年8月“妈妈的菜”就已宣布暂停运营,另一同类平台“ 妈妈味道 ”也于2016年2月黯然出局,直至今年2月份,曾经红极一时的私厨共享平台仅剩下两位生存者。

另外一种共享厨房形式则是为快速崛起的餐饮外卖平台提供场地和运营服务,类似于企业孵化器的共享厨房。此类共享厨房依靠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租赁场地,分割成各个独立的厨房档口,出租给外卖商户获得收益,同时,平台还提供运营管理、品牌打造、数据分析等一系列配套服务。

据悉,目前国内具备一定规模的此类平台有熊猫星厨、隐食纪和餐予者等等,这些平台均有不俗的潜力。这种厨房共享的模式能为商户简化开店流程,降低开店运营成本,提高外卖员取餐以及配送的效率,并且具有可复制性。同时,设备完善的共享厨房还能降低进入行业的壁垒。截止到今年5月份,隐食纪在南京汇集了30多家外卖品牌,熊猫星厨共在北京铺店18家,在B端市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除了上述两种模式之外,共享厨房还有一种服务于高校学生的形式,只要学生提前在共享厨房的公众号后台留言预约,每人交10元使用费,带上自己的食材就能使用共享厨房过一把“厨瘾”。据悉,这一高校内的共享食堂虽然目标定位在本校,但是也有其他学校的学生过来尝鲜,尤其经过网络曝光之后热度逐渐上涨,这种新型的厨房租赁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

   进军校园打破常规,共享厨房为学生提供锻炼平台

  众所 周知 ,考虑到学校宿舍用电的安全问题,全国大部分大学宿舍均明令禁止学生在宿舍使用如电饭锅、电磁炉等大功率“违规电器”,也就意味着学生无法在宿舍做饭菜,绝大多数学生只能选择学校食堂或者依靠外卖解决吃饭问题,想要吃到自己做的食物基本不可能,而湖北大学出现的共享厨房正好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同时也为学生们带来一定的福利。

一方面,共享厨房为小型的同学聚会提供了新去处。据了解,一般学生会在同乡或寝室聚会、生日派对等聚会场合想到共享厨房,这种新型的聚会方式不仅增进了群体之间的凝聚力,同时也是不同地区的学生之间一种文化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另一方面,共享厨房成为了学生锻炼厨艺的平台。大学生动手做菜,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离家在外的自我生存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互相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据了解,开业初期的高校共享厨房由于宣传不到位导致客流量不多,但一经网络走红之后客流量有明显增长,此种厨房共享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平时在学校接触不到的厨艺锻炼平台,学生从中既能体验到分享美食的快乐和传递友情,如果能实现长久运营下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福音。

  刚火没多久,便暴露利益链条的薄弱

虽说目前这一共享厨房的形式受到学生和网友的一致好评,但是由于还没有足够成熟的生存土壤,共享厨房并没有给创业者带来有效的经济收益。据新闻报道,湖北大学出现的共享厨房现在还处于亏本经营状态,前期投资购买的烤箱、冰箱以及宣传费用等花销大概一两万左右,短期内收回成本还是有点困难。这种亏本经营的状态,也暴露了其不可忽视的经营弱点。

其一,缺乏利益链条,资金积累环节太过于薄弱。无疑,共享厨房在筹备过程中的所有厨房用品都需要花钱,这里面的开销成本已是不低,并且当前仅靠收取租赁费用获得报酬的方式,不仅让资金的积累环节显得太过于薄弱,而且其产生的利益链条也显得过于单调,这样一来,如果一直坚持当前单调的收费模式,那么其亏本经营的状态将会持续很长时间,经营者也难以实现收益的目的。

其二,用户黏性不易建立。可以预见,学生使用共享厨房的目的更多在于小型的聚会,一般情况下个人不会为了一顿饭去租用共享厨房,单从学生群体的角度来看,一个固定的群体使用共享厨房的频率不会太高,一个交叉多个群体的学生也不可能经常性“光顾”共享厨房,因此用户黏性很难建立起来。

其三,厨房配置较为单一,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众所周知,不同种类的美食所需要的厨具等类型要求不一致,而共享厨房由于空间大小等因素的限制,很难备齐所有的厨房用具。而高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品种,因此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其四,较为依赖学校的支持。须知,共享厨房之所以能在校内顺利开展业务,这期间离不开学校的支持。由于高校共享厨房难以控制的因素太多,尤其是在卫生安全的把控上,共用的油、米、酱油、盐等,使用、存放都存在卫生隐患,厨具使用后清洁、消毒是否到位……等等这些环节如果哪一环出了问题,对学生以及校方都不利,因此学校的支持对于共享厨房的建立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如果失去了学校的支持,要想在校外开设一个共享厨房,场地的选择和租金都是不小的难题,加上建设资金和厨房用具的配备,无疑是一笔更大的投资。

综上所述,初生的高校共享厨房自身发展还受着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以上因素都是制约共享厨房的推广和发展的关键点,要想实现持续发展,高校共享厨房还需从自身角度出发寻找利益链条,延长其生命线。

资金回收过程缓慢,延伸利益链条成持续经营关键

前面提到,高校共享厨房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做饭的场所,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创业行为,为同学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能实现获取利益的目标。但同时,如果剥掉了情怀的外衣,其剩下的只是单薄的利益来源,链条过于薄弱,资金积累过程过于缓慢,与服务于外卖平台的共享厨房盈利模式进行对比就显得更加单薄了。因此要想实现长期的盈利目标,就要延伸其利益链条。

首先,因为其属于全国首例高校共享厨房平台,品牌效应较容易建立起来,但正因为是首例,因此难以找到借鉴的模式,此时借助借鉴前面提到的家庭私厨“统一采购、统一配置、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的运营模式,助推食品安全上一新台阶,这样不仅降低了食物成本,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最关键的是节约了学生的购买食材的时间。

其次,通过购入大量食材、调料等,省去用户准备这些用品的麻烦。前面提到,学生使用共享厨房的食材是自己采购的,那么如果共享厨房为其备好了这些,减去消费者购买食材的麻烦,既方便了用户,还能使经营者增加收益。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食物可以聚集人类的核心凝聚力,尤其是在中国,饮食文化的互相传递,是宣扬,是传承。无论是古老的,还是新创造的,抑或是新旧融合的饮食习惯,它们存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乡土记忆中,并将长期流传下去。共享厨房正好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传承者的角色,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在这里发生碰撞,产生交流,是增进学生之间情谊的中介。虽然其现在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环节都过于薄弱,产业链条还未建立起来,后期的收益和推广将会是怎样,相信不久后就能知晓答案。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本文被转载4次

首发媒体 投资界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高校共享宿舍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