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是怎样炼成的?据说成功背后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去年10月份一度被媒体在上海拍到的一款蓝色的单车,并被认为是即将推出的“Lite”版本。随着真正的摩拜Lite出世,相关后续也无疾而终。这到底是不是摩拜呢?
在近日接受凤凰科技专访的时候,摩拜联合创始人、CTO夏一平揭开了这个谜底:这款带有横杠的蓝车是摩拜的第一辆试验品。
在此之前,创业团队还给这个新项目起过另外一个名字——丁丁单车。和后来的“摩拜”这两个字相比,这个名字更为朴素、易上口,但缺乏了一种耐人寻味的厚重感。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总觉得一定要起一个很接地气的名字,互联网风格的名字很难叫得起来。后来我们发现,品牌的调性有的时候也是用名字来设定的。”夏一平说。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按照最新的官方数据,摩拜现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投放了超过360万辆车,日订单数量超过2000万。每一刻都有无数辆车在请求定位、开锁、结束行程。摩拜现在每天存储的数据量是1T,这对后台构成了巨大的挑战,CTO夏一平每天也感受着一半兴奋一半担心的冰火两重天。
数据是不会假话的。
从一开始,摩拜创始人之间就定下了数据驱动的共识。无论是市场还是产品,各个部门都需要数据帮助分析遇到的问题。数据思维贯穿于整个公司的各个环节之中。
摩拜的车锁中的定位功能则让公司能更方便的获取数据。“打个比方来说,运营不需要自己去计算分析,就知道这个片区有多少车需要维修。”夏一平说。
不仅仅是维修,摩拜精确的定位信息帮助平台做出了多方面的大量决策,比如精确计算出某一个具体地点的供需情况,进而发出调度指令:供小于求就要多加投放,供过于求就想办法把车带走。
前一段时间, 摩拜单车 发布了自己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魔方”,在骑行模拟、供需预测、停放预测和地理围栏四大人工智能领域发挥作用。通过整合地域、时间、天气、运力、车型、人群及其他数百个变量因子,来预测未来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共享单车骑行状态并进行 可视化 展现,从而提升运营效率。
在用户成几何倍数增长的同时,问题数量也在成正比地增长,但是摩拜的工作人员并不能有这样的增长。
在摩拜的“用户举报”栏中,现在每天几十万人举报,也意味着有大量的照片。摩拜的技术人员就写了一套图片识别的算法,来分析用户举报时提交的照片,判断照片里的摩拜单车是不是真的违反了规定(当然也得判断照片里的车是不是摩拜单车)。按照夏一平的说法,现在识别的精准度能够达到98%。
摩拜开放吗?
有人说,ofo和摩拜,这两个共享单车市场上最大的玩家,走了两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ofo想要连接所有的共享单车品牌,做一个开放性的平台。3月份ofo与杭州骑呗单车联合推出定制版小黄车ofo L1。
夏一平并不认为ofo的这种开放平台对用户会有很大的好处。他认为,摩拜并不排斥做开放平台,只是一定要对平台内的单车有严格的质量要求,不能给城市堆垃圾,也不能给用户安全造成隐患。“开放不是没有原则的开放。”他说。
从第一代单车开始,免维护和安全性就是摩拜单车的第一要求,超过了其他一切指标。这种思维方式下的摩拜,自然也不会轻易去做一个容纳所有自行车的共享平台。
比起对于单车的开放,夏一平更愿意谈的是摩拜的数据和技术能力的开放。
此前摩拜和国内十一家部委直属的研究机构、领先的科研院所和NGO联合摩拜单车,共同发起成立全球首个城市出行开放研究院。在他看来,在技术研究上的开放,才能带来真正的影响力,才是摩拜真正的开放之处。
从汽车到自行车,夏一平带来了什么?
夏一平不是传统的自行车业内人士。
他曾在福特Autolab负责亚太区车载互联服务产品规划和开发工作,其间也接受过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她此前是汽车行业的记者)不少采访,有些文章现在在胡玮炜的专栏页面上还能看到。
在汽车公司内部做车联网并不顺利后,夏一平开始想要独立创业。
他先是联合 通用汽车 中国科学研究院院长 杜江 凌等人做了一个开源汽车项目OpenCarLab,但是由于愿景太过宏大,加上他当时还在克莱斯勒工作,无法全部投入到这个创业项目当中去,这次创业并未成功。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次创业“把我圈子里的reputation(声誉)都搞差了”。
之后他还曾考虑过要做汽车的分时租赁,快要拿到投资的时候,胡玮炜联系他说,要不要一起做自行车租赁。2015年1月中旬,他在北京跟摩拜单车 天使投资人 李斌 和胡玮炜谈了一次,第二天他就跟老板谈离职,两三天后,夏已经出现在摩拜的北京办公室开始工作了。
在摩拜的工作很不同。夏一平牵头研发了前五代的智能锁。从摩拜上线到现在,智能锁搭载的后台交互系统都已经迭代了好几十次。因为车锁具有联网功能,现在几百万台车,摩拜可以做到一到两天内把车锁系统全部升级一遍。
不过现在他的工作又有了新的变化。夏一平略带兴奋地表示,现在有了精力,他要开始研发摩拜新型锁。至于到底有什么样地创新之处,他大笑着说,这是公司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