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片导演与流量演员之争?深八杨幂“封后”始末:粉丝经济的疯狂与“堕落”
近日,杨幂凭借电影《逆时营救》获得第 50 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雷米奖最佳女演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荣誉”,杨幂和她的嘉行工作室显得十分冷静,仅仅官宣了两组礼服照片并未进行大肆渲染。反而是杨幂粉丝和一众营销大号不甘寂寞,联手为“大幂幂”编排出首个“国际影后”的头衔,并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奔走相告,长期霸占微博热搜。然而用力过猛,往往适得其反,无奈杨幂的粉丝大都年纪尚轻,还不太明白这个道理。
随后有不少影评人和业内人士发声,质疑杨幂“国际影后”的含金量。其中以 毒舌电影 《杨幂们拿这种“国际影后”,丢谁的脸》流传最广。甚至“惊动了”不少老资格的圈内人士,导演 李杨 更在自己的微博上进行转发。然而“发者无心,观者有意”,在杨幂粉丝看来李杨的这一举动简直可以等同于公然“宣战”。眼见为爱豆苦心经营的“高大全”形象被人戳破,怒火中烧之余粉丝也打起了“自卫反击战”。
他们频频通过微博对李杨本人进行恶意攻击,直指李杨是“野鸡导演”,转发文章是想蹭杨幂热度。经历过文革、拿过多项大奖的李杨有些错愕,发微博表示“自己没有针对任何演员进行评论和批评”,并提出“只是进行转发,难道转发也是罪过吗?”然而“幂粉”们并没有就此收手,不但更加变本加厉,甚至将战火引到其家人身上,言辞之污秽令人咋舌。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被陌生人夜以继日地咒骂,还未曾见过这种阵仗的李杨忍无可忍,将私信截图全数贴出。
一时间,到底是谁“戏太多”在网络上扮演挑梁小丑的角色引发热议,而杨幂粉丝这种过激行为又该不该由“爱豆”来为其“埋单”也成了大家讨论的议题。
李杨发博“怒怼”杨幂粉丝,
“野鸡导演”“戏太多”?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引发这场“撕逼大战”的源头“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雷米奖”究竟是个怎样的奖项?
其实在毒舌电影的原文中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 该奖项虽然历史悠久,但影响力显然与“北美地区三大评选性质电影节”的头衔难以匹配。 并且就颁奖现场粗糙的布置而言,没挂平整的背景布、PPT 介绍页,山寨款“小金人”等细节,无一不在宣示该电影节的规格。此外,观察百度百科的介绍文字也可以发现,该电影节的奖项设置完全属于“母爱泛滥”的级别,每年有15%-20%的参选影片得奖,甚至可以看作是“电影爱好者之间的自娱自乐”,专业程度和权威性可见一斑。
那么,即便李杨的转发是有意批评,也可以说是有理有据。然而,事实是李杨真的在对杨幂进行刻意贬低吗?
首先,李杨转发的文章本身就并非将矛头对准杨幂,而只是以该事件为引子,重点讨论了“中国演员”拿“野鸡奖项”却被国内大肆吹捧的现象, 强调的是这种“夸大其词”的行为对电影产业的伤害。 此外,观察李杨以往的微博动态,大都是与此风格类似的批判型文章,说明导演日常就在关注电影产业的走向,并非针对杨幂“国际影后”事件跳出来蹭热搜。同时,导演转发问章时并未发表任何观点,仅仅转发就遭遇口诛笔伐,粉丝的反映实在过激。
如此说来,反倒是粉丝这种天生热爱“搞事”的属性,陷自己的爱豆于负面的境地,排除恶意诋毁,导演李杨在 中国电影 界有没有发声的资格?
李杨与娄烨、管虎、贾樟柯同属于内地第六代导演,曾于慕尼黑大学进修,2003年电影处女作《盲井》曾获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第5届法国杜维尔亚洲电影节五项大奖,以及金马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最佳新人奖等。在法国《电影》杂志评出的2003年全球十佳影片中,《盲井》排名第二,只是一直没有获得内地公映的机会。此外,他还曾担任徐克电影《智取威虎山》的编剧和音效工作。
与杨幂“流量小花”的形象比起来,李杨实力派导演的形象可以说是鲜明的 。其实,当时对杨幂“国际影后”头衔颇有微词的人不在少数,但为何偏偏李杨遭遇炮轰?
娱乐独角兽认为,首先是因为该文章题目确实敏感,有制造“争议”的嫌疑。其次,李杨作为通过微博黄V认证的导演,拥有15万粉丝,具有一定影响力。在不时鞭策、监督影视圈发展的同时,他也应当注意自己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和一个微博大V的责任感,对于这种题目具有鲜明导向性的文章,转发时应当再三思量,否则只看题目或许真的会误导粉丝和读者。除此之外,李杨作为一个公民也有自己的言论自由的权利,粉丝与其费尽心思去堵别人的嘴,不如鼓励自家爱豆脚踏实地,努力做好一个演员的本分。
自封“国际影后”引来撕逼大战,
杨幂是否该为“粉丝行为”买单?
其实今天的杨幂,相比《宫锁心玉》时期俨然是有很大进步的。况且,无论是影评还是对演员演技的评价,都属于比较主观的认知范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越是争议较大的演员,获得认可就越是艰难,无论是观众还是前辈,都应该给予年轻演员成长的空间,给予他们充分的耐心,而演员自身也应该时刻警醒自己,用改变和行动说话,而不是安于现状、安于“捞金”。
无论偶像还是演员存在即是合理的,但一个正常的影视圈环境应该是注重专业、强调实力,而不是推崇偶像吸引流量。因此, 把“国际影后”这样一个女演员中至高无上的荣誉,给予一个偶像出身、刚刚开窍的年轻演员,表面上是鼓励,实际上很有可能演变成捧杀。 因为演员除了要与过去的自己进行纵向对比之外,还应当与同时代的演员进行横向对比,很显然杨幂的演技不至于“打败天下无敌手”,对此观众也会有自己的判断。
其次,此次杨幂粉丝手撕导演李杨的行为不仅不会为杨幂正名,反而会适得其反。其污言秽语不仅抹黑自家爱豆形象,反而更在普通观众心中坐实杨幂“野鸡影后”的形象,而且这种“无理搅三分”的行为更会让人对“杨幂”这个标签建设起一道心理防线,从情绪上开始抵触,甚至会让被攻击者要求“粉丝行为,爱豆买单”。曾经,周星驰就因为一篇题为《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周星驰?》的网文触怒向华强及向太陈岚而遭到持续多日的炮轰,最后不得不出面做出回应。
事情发生后,周星驰助理找到作者出面澄清,但他面对轩然大波却并没有勇气站出来。撰文的粉丝就此隐身于亿万网友之中,文章中涉及向华强夫妇的部分也有待考证,但因为网友信以为真,周星驰就此被迫卷进舆论漩涡,不得不为他广大粉丝的骂战行为买单。但事实上自始至终周星驰都没有做错什么,即便一贯为人低调,也被迫出面做出回应。 而现在,更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粉丝行为偶像买单”逼迫公众人物出来道歉,排除煽动性营销作祟,这对公众人物而言其实是属于道德上的绑架。
粉丝维护偶像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在合乎法理的范围之内进行。作为粉丝,借着偶像的名义去做伤害他人的事不仅是对偶像个人形象的抹黑,也是对整个粉丝群体形象的破坏。如果有人扛着维护偶像名义的大旗去对他人进行谩骂威胁,一旦这种恶意伤害触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的是粉丝而不是他们的偶像,偶像本人没义务为粉丝的行为进行道歉。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本就不是天经地义,也不应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
因此,粉丝更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把别人当成宣泄口,在行动之前也应该理智的加以判断,切勿人云亦云。从始至终,无论是杨幂“国际影后”头衔,还是粉丝攻击导演李杨,都更像是粉丝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杨幂方面并未进行过大张旗鼓的宣传,却与李杨导演一样,都成为了这场闹剧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