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破产危机,与马云结盟,这位霸道总裁将公司做到了年收9000亿!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年营收将近9000亿人民币的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是典型的草根创业家。到他成人,都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而家里最好的家具只是把藤椅。

郭台铭走上创业路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是,一个朋友找他帮忙,替一家外商找个塑料零件加工厂。必然是,半工半读也才读到船务专科的郭台铭,在航运公司实习时,就已经有了开工厂的想法。

经历破产危机,与马云结盟,这位霸道总裁将公司做到了年收9000亿!

当时,台湾的航运贸易越来越好,很多同学都学什么干什么进入航运公司上班,但郭台铭逆向思考:没有工厂哪来的贸易呢?开工厂才能发展出更好的事业。

生意送上门了,此时不做更待何时?郭台铭把母亲做标会筹的10万台币拿过来,再找几个哥们合资,在台北注册了资本为30万台币的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之所以叫塑料企业,纯粹是为了从名字上够格接那张单子。

他当时真是不够格开厂的,穷到模具都买不起。为完成定单,郭台铭四处找模具厂帮忙。但千辛万苦生产搞起来,不到1年光景,生意却不能持续了。石油危机越来越严峻,加工贸易一片萧条,外商的单子很快就下面没有了。

做牛做马一年多,结果是:东拉西扯欠一屁股债,兄弟们全都退股说拜拜。郭台铭输得不服气,卯足劲向岳父借了70万台币要把输掉的赢回来。当时,电视机生意火爆,他把公司改名鸿海精密工业并转型电视机零件代工生产。

  带着失败者的标签重 新开始 ,路走得更加艰难。郭台铭后来比喻, 当时的自己就是“寒冬中的孤雁”,他咬紧牙憋着劲,非得飞出一个春天来。

危机阴霾渐散,制造业慢慢蓬勃后,郭台铭以将近两年始终伴有破产危机感的抗战,带领鸿海从亏损走向盈利。到1977年时,其资本额已增加到200万台币。

此时,台湾经济起飞,制造业蓬勃发展,房产地皮和工业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不少开厂的人都做起了炒房炒地或者囤积倒卖原材料的快生意。手握百万资本的郭台铭,看着这种钱来得这么轻松这么快,也一度有点hold不住自己,天天盘算:我到底是要把这些钱拿去跟着炒,还是继续把苦哈哈的工厂办下去?

纠结两星期后,郭台铭决定还是把工厂办好,不羡慕别人的快钱和轻松钱,做长远的生意,做赢到最后的人。他坚信,谈长远,兴办工业一定要比投机炒作好!

要做长远的生意,必须拥有更好的设备、技术和人才。于是,郭台铭决定用这笔钱兴建自己的模具厂,告别过去千辛万苦拿到订单,还要求爹爹告奶奶找磨具,而若人家不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却无能为力的悲剧。

不少朋友都认为郭台铭是傻掉顶,甚至他自己也一度认为是做了错误决定。不到一年,当初找上门让他买,他也动过心的土地涨了10多倍,但他的模具厂和一堆新困难,却让刚刚有点钱的他又成了两手空空的人。

一方面是模具开发的压力,因为设备和员工都是新的,郭台铭和创业伙伴,后来的鸿海总工程师陈一飞,决定借机打破台湾模具界的“师徒制”传统,将模具的开发公式化,但这受到老模具师傅的强烈反对,甚至集体抗议。

一方面是财务压力,模具本身不产生利润,刚开始成本较高,工厂产量小,规模效应也发挥不出来,已经盈利的鸿海受此拖累,转眼又再度资金周不转。

他费尽周折把这些解决想要扩产,却又遇到一个新的大麻烦:找不到理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都想到大公司去上班,寂寂无名而且看上去毫无前途的鸿海没人爱。

处处都是困难,甚至家庭生活也受到牵连。

经历破产危机,与马云结盟,这位霸道总裁将公司做到了年收9000亿!

当时,郭台铭的儿子刚出生不久,他每天一、两点才睡,五、六点就要出门。“为了睡好,只好跟太太分房睡。儿子整整哭一个月,最后我忍不住问太太:为什么儿子一直哭?太太才跟我说∶‘你已经三个月没有拿钱回家了!’”

为了节省钱,那时的郭台铭,连长途电话都要到父母家去打。 有次过年,给员工发完年终奖后,他口袋里只剩下2000块钱:初一给父母1000;初二给太太娘家1000;初三就身无分文,一头扎进工厂中。

“有时真不知这个决定是不是太傻,但每到过年我都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一天不累积技术,便一天要受制于人!”

1 2 3 下一页 阅读全文

随意打赏

马云1500亿马云多少亿马云汽车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