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顺风车带血,根在创始人程维1句话!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去年末接受《财经》专访时的程维,估计不会想到,今年滴滴的主要业务,是天天道歉。

所以他才会信心满满的说:“网约车竞争在2016年就结束了,2017年滴滴的重点是修炼内功,2018年我们会全面出击。”

但现实狠狠甩了滴滴一记响亮的耳光。

  4个月前,“滴滴司机持刀要求乘客删差评”、“空姐乘坐 顺风车 遇害案”引起的舆论讨伐将将退潮,又发生了“乐清女孩乘滴滴顺风车遇害”案,这一次,滴滴客服,将滴滴狠狠的订在耻辱柱上。

美女、奸杀,敏感的关键词,与国民痛点“安全”相遇,关注度直线上升,也导致人人自危。事件爆出后,刀哥所在的一个群,迅速把群名改为“卸载滴滴保平安”。

   1

两条声明,加一张图,滴滴又一次没得洗!

这几次出事,滴滴都没得洗。上次是顺风车存在诱导社交的问题,这次更严重,遇害人朋友、警方两方的声明,都指向:滴滴以及其客服,存在重大渎职问题:

第一:事发前一天,已经有乘客投诉该司机不轨动机,并强烈要求滴滴对其封号,但明显滴滴方面并未处理,嫌疑人第二天正常靠滴滴顺风车拉到了受害者。

如果说这一点,滴滴尚有辩驳余地,那接下来滴滴客服的表现,就牢牢得将滴滴盯在了耻辱柱上。

第二:受害者14点10分上车后,发现情况不对,通过微信找朋友求救,朋友随后致电滴滴客服,滴滴客服称为保护司机隐私,不能立即提供其联系方式和车牌号,需上报处理。

这一点有争议,但可以理解。随便一个电话,客服就能交出司机联系方式,也很可怕。

不过,根据对话截图来看,受害人朋友明显是多次联系滴滴客服,客服的回答是永远的千篇一律:已经联系上级,但需等待1个小时。

17:40,在等待一个又一个1小时后,滴滴客服才告知已联系司机,受害人并未上车。至于车牌号等关键信息,是在晚间才提供给警方。

但为时已晚,上车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最终救回来的,只是一具鲜血淋漓的尸体。

知乎上有高答质疑到:

人命关天啊,都拿不出一个主管的电话?

多讽刺啊,报警人报警时,他们要求等待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

出了事,他们根本不用一个小时就开完了会,作出了七百多个字的道歉声明。

你以为他们处理事情很慢,他们只是懒政罢了。

   2

滴滴发出”狗头“声明:

你只管死,我只管赔?

舆论群情激昂,滴滴的公关团队,明显比客服敬业,即使周末,声明发布得也很迅速。

而且有一点必须承认,从上次的百万悬赏找凶手,到这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个平台,滴滴认错的态度是积极的,也从未试图推卸责任。

但它再诚恳、再及时、再负责的声明,也压不住大众的愤怒和惶恐。这次声明,更是被解读为:“滴滴:你只管死,我只管赔。”

因为在声明中,滴滴提出了一个解决“顺风车频频带血”的方案:

未来再出刑事案件,

按法律规定,

给予3倍赔偿。

没有一个公司希望自己的用户出事,相信滴滴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此时发布此类言论,明显大众不买账:

“我要你赔钱有用?我要人活着啊。一个人赔三百万对你们的盈利来说不痛不痒是吧,可失去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失去了全部。”

滴滴你别道歉了,我们只想好好活着!

“滴滴一下,美好出行”不觉是是打脸吗?连命都不能保证,哪里美好?

危机公关的原则之一是:重视用户想法。用户要安全,滴滴目前却只能用钱来解决恐慌,大众当然不买账。

不过用户的安全,也不是滴滴公关部能解决的,而是取决于产品本身。

顺风车曾被称为:踩在国家管制政策的红线上,这是出行领域比较安全的选择。

从2015年6月滴滴上线顺风车算起,顺风车经历过很辉煌的一段时间,滴滴也对顺风车业务寄予厚望。

可短短3年后,顺风车就开始频频带血,客服渎职是一个重大原因,追根究底,在创始人程维最常说的这句话。

   3

战斗力爆表的程维:

产品做到70%就可以上线

在当前新一辈的巨头中,83年的程维,虽然是年龄最小的,但战斗力爆表却是出了名的。

单看外表,很难相信,经常戴一副黑框眼镜,穿Polo衫,温文尔雅的程维,会是一个战争史爱好者,在滴滴图书馆入口的第一排书架上,清一色地陈列着战争史书。

这种狼性,也是程维能带着滴滴从“血海狼窝”中,频频胜出的根本原因。

2017年底,程维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布:滴滴目前的日单量在2500万单以上,已经是全球是最大的出行平台。

2012年6月成立的滴滴,用短短5年时间,就站在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最前端。

  收获巨大用户的同时,滴滴也遭遇了远比任 何一 个公司都要艰难的创业史。

出行领域,从快的到优步,他PK掉了无数对手,这个数量有多大?即使到今天,仍有350家对手在线。

资本层面,程维也一直活在巨头的阴影下,一家成立5年的公司,需要不断协调BAT、协调全世界的资本,而保证不被吃掉。

政策层面,国家对互联网+虽表示“鼓励创新、审慎包容”,但出行领域始终没有完全一锤定音,其也时常处于危险边缘。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面对血海狼窝,程维的保命秘诀之一就是:快!

新品上线,两个月就要1000个司机在线;入局要快,新品上线,两个月就要1000个司机在线;扩张要快,占领市场,烧钱提速!融资也要快!创业公司6个月融资一次的速度,在程维这里变成了3个月。

  做产品,自然要求快!业务能力偏线下的创业者,95%面临的困难都是找不到技术 合伙人 ,程维也是。从 支付宝 出来后,他决定两个月后就上线滴滴软件,没人做,怎么办?

当时两条路,自己找团队,或者直接照外包。为了节省时间,程维找了外包!

后来发现研发不靠谱,程维找了张博做CTO,并叮嘱他:时间不能再拖了,产品必须要上。硬着头皮上,能响就行吧。

时间真的是太赶了,以至于程维拿着这个软件去交通部演示,呼叫了两次,所有人盯着看,看了30秒都没响。

吃过亏的程维,自此学会一个道理:“产品做到70%再上线。”这样既能赶时间,也能不让产品出现大bug,剩下的问题,可以边跑边迭代。

  从滴滴打车公司产品总监 罗文 和设计总监赵天翔,2016年做客腾讯汇时,总结滴滴做产品的经验时,说的这番话,不难看出,程维“70%就上线”的这一点,被很好的贯彻以及继承了:

滴滴打车4次产品迭代的演进思路再次告诫我们,一款产品不用等到做到完美才能够发布和推广。

集中设计和开发团队的实力,先解决那些80%的用户所面临的共同的、高频的诉求和痛点,并且作到专注和简单。

20%差异化的需求先不满足,而是在后面持续的迭代过程中去完善和优化。

这个产品理念下,滴滴上线新品的速度,快到让外界感慨:“专车、快车、代驾、巴士,从来没有哪家公司在这么短的时间推出这么多垂直产品的企业。”

可这样的产品思路,真的适合滴滴吗?

  上一次,滴滴顺风车出现空姐被害案后,投资人 朱啸虎 曾在朋友圈说:国民软件没有承担起国民责任。

滴滴作为一家占据着国内近8成网约车市场的公司,平均每天的接单量达到3000万单,称之为国民级的应用是名副其实的。但是,一个又一个的被害人用事实证明,作为国民级软件,70%就上线的产品理念,无法承担起国民级的责任。

   结语:1%的侥幸,会带来100%的伤害

  不知程维是否跟 马化腾 交流过做产品的心得,小马哥在腾讯做大做强后,再谈产品,他的要求是:

“为产品做设计,最难的是订优先级和先后顺序,判断功能的好坏不能写个报告统计下流量证明是完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要看用户是不是需要这个功能。”

魔鬼,往往藏在细节中,企业,总会为自己不重视的细节付出代价,而在国民软件的光环下,1%的侥幸,往往会带来100%的伤害。

更何况,正如程维自己所说:

创业没有侥幸,

任何关头,

滴滴没有顶住,

就死了!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随意打赏

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滴滴顺风车注册滴滴顺风车司机滴滴创始人程维滴滴顺风车客服滴滴出行顺风车滴滴顺风车车主滴滴顺风车滴滴程维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