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不买账投资人不看好,共享健身仓还能撑多久?
纪胖说:
去年下半年,以共享概念结合体育内核,共享健身仓自问世之日起便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但共享健身仓是否确实是市场刚需,解决了市场痛点,发展是否如预期般良好,目前尚存疑问。
每天,住在恒松园小区的刘女士都会在下班后去楼下的觅跑共享健身仓里运动30-40分钟,由于在外企工作,刘女士的业余时间不多,因此在楼下的共享健身仓没有出现前,她很少去健身房。“现在有了这个共享健身仓,让我能抽空锻炼一下,确实挺方便”。
可是,随着记者进一步与刘女士沟通后却发现,刘女士在共享健身仓里主要从事速度极慢的跑步。
“速度最高不超过8km/小时,太快了,累!” 刘女士说,“而且也影响我看电视。”她说的电视,是指共享健身仓中跑步机前面的一台小米电视。由此可见,刘女士并不属于重度跑步爱好者,她的意见似乎不能代表一众跑友的心声。那么资深跑友又是如何看待共享健身仓的呢?投资人又对这样的创业项目持什么态度?
消费者:在共享健身仓里跑步的都不是运动人群
从北京地铁5号线A出口出来后就是刘女士居住的恒松园小区,觅跑健身仓就设在3号楼入口正对面,非常显眼。据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恒松园小区一共有六栋楼,人群较为密集。
但通过实地考察记者发现,位置如此显眼的共享健身仓,光顾的消费者很少。记者想,可能周末人会多一些。1月20日(周六),记者与跑步爱好者周悦又一次前往,发现自早8点至下午1点,共享健身仓除了我们两人外,没有被任何人使用过。
周悦此前是跑路跑的,可是随着冬天的到来,室外空气质量和温度都不再适合路跑,于是她决定尝试一下共享健身仓。作为95后,周悦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扫码开门,却不料被拒之门外。
“门上写着扫码开门,结果我扫码后显示的却是下载APP的界面,OK,那我下载。”周悦与共享健身仓的第一次接触不太顺畅。下载了APP之后,周悦以为再扫码就能顺利进入,结果在又等了4分钟后门依然没有打开。
“提示让我交押金,这个页面跳转需要这么慢吗?”然而在APP上缴纳押金时却又遇到跳转失败,无奈之下,周悦只得联系客服。觅跑地推人员告诉她,现在APP可能出了一些问题,可以试试微信小 程序 。在微信小程序“觅跑”缴纳押金后,周悦终于打开了共享健身仓的大门。“冬天让我在冷风里等了小10分钟,这用户体验真不爽。”话说如此,在打开共享健身仓大门的一刻,周悦依然满怀期待。
“毕竟是新鲜玩意儿。”她一边说,一边兴奋地发了一条朋友圈。
进入之后,记者发现,共享健身仓面积不大,里面有一台海尔空调,一台小米电视和一台易跑跑步机,另外还配备了新风系统和灭火器。共享健身仓的打扫记录显示,上次打扫是在1月16日。
周悦第一时间打开了跑步机,在跑了5公里后,她按下了停止键。通过亲身体验,周悦发现这里配置的跑步机跟普通家庭用的差不多,“肯定是1万元以下的机器”。
由于地板是木制的,所以跑起来噪声很大也很吵。“跑步之前我加了个跑友群,里面一共才有7个人,”总的来说,周悦认为体验足够新奇,但是满足不了需求,“我宁愿在室外跑步或者去健身房办卡,也不会再来这儿了。”第一次接触共享健身仓,给周悦的感觉很不好,作为主攻跑步的人群一员,她明确表示不会再来跑共享健身仓,那么其他健身爱好者是否会愿意买单呢?
在恒松园小区记者遇到了一名羽毛球爱好者,通过攀谈,该名爱好者表示之前因为好奇进去过一次。“我觉得真正的体育爱好者不会在里面跑步,因为谁愿意把自己关在一个闭塞的小空间里啊!而且小白用户如果想让跑步大神带,就要走出去,这里面又没有人能提供指导意见。”该名爱好者对共享健身仓也持排斥态度。
性价比高是共享健身仓的一个优势,可是,周悦算了一笔账,发现并不便宜。“5分钟1块钱,共享健身仓看似便宜,其实价位并不低,”周悦说,“如果我每天坚持跑步1小时,使用共享健身仓的费用每小时是12元,全年如果跑300天,就是3600元,这个价钱我完全可以找一个不错的健身房办年卡。”从一个有意向使用共享健身仓的潜在用户到决定再也不去的消费者,周悦仅用了几个小时。她总结称: “第一,一开始的用户体验太差,第一印象就不好;第二,跑步是一个人的事儿,也是社交属性非常强的事儿,在这里我找不到跑步的乐趣;第三,跑步机和各种设备谈不上顶尖,但是价格不低,这样的性价比没有竞争力。”
投资人:投共享健身仓需谨慎消费者不看好意味着共享健身仓的“共享”概念受到了挑战。众所 周知 ,“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够从概念变成实体,离不开刚需、痛点和高频三个因素,也是投资人看好的原因。
去年,某共享健身仓品牌以财务模型说服一位投资人对其进行了天使轮投资。而据该投资人透露,当时在投该项目时,对 于刚 需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看这个项目时,我们考虑的是目前跑步是国民第一运动,近七成体育爱好者会参与到跑步中去,不过我们没考虑到的是,大部分跑步爱好者不愿意把自己放在一个3-4平米的小屋子里跑,跑步是刚需,但是解决刚需的手段不该是一台配有跑步机的共享健身仓。”该投资人说。既然不是刚需,那么所谓的痛点也就难以成立。“跑步场所少?这本来就是个伪命题,跑步门槛那么低,在小区或者在附近的公园就能实现。”对于有的创业者提出的空气质量问题,该投资人表示,安装个新风系统就一定能保证共享健身仓里面的空气质量是优级的?“况且新风系统还需要手动去开关”。
不是刚需也解决不了跑友的痛点,自然不会有人高频次使用共享健身仓。该投资人称:“一个跑友群才只有7个人,没准儿这还是属于人多的,线下健身仓只能容下一个人跑步,线下都没法聚在一起锻炼,线上的微信群又有什么意义?”
除了用户不认可,设备也是一大问题,从各方面来看,共享健身仓好像并不是一个好的生意。但某不愿署名的共享健身仓创业者依然认为,按照商业计划书以及财务模型,共享健身仓其实可以做成一个生意。
“我现在仍然认为,共享健身仓可行,而且想象空间很大,一个仓体就是一个移动的广告牌,共享健身仓甚至可能成为下一个‘ 分众传媒 ’,”该名创业者表示现在出现这么多问题,原因在落地上,“电力问题、场地问题都成了制约共享健身仓发展的因素。”另一位投资人认为,共享健身仓回报周期过长,而且目前的盈利渠道有限。“拿共享单车来说,一辆摩拜的最高报价是3000元人民币,light版的摩拜只有几百块,ofo的报价更低,100块钱出头,但是共享健身仓不一样,”一个仓体成本最低也需要两万块钱,回报周期相对来说太长,初期投入又太大,押金也不足以覆盖成本。”在该投资人看来,投共享健身仓的很多机构都是在制造泡沫。
“为了共享而共享的生意站不住脚,追着风口投资的机构要么是自己傻,要么就是在‘博傻’,赌有比自己更傻的人来接盘。” 该投资人强调,这句话不仅限于共享健身仓,对于所有投资自己不懂的领域的投资人,都可以用这句话来定位。
采访最后,该投资人讲了一个在路演时看到的一幕。“我觉得这就是个笑话,跟大家分享一下,”该投资人说,“有个创业者在路演时说,仓体不仅可以解决跑步,还能看电视,还可以在里面开会,底下评委一片嘘声,我估计评委们想的是,人家到你这共享健身仓到底是干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