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为什么要与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合作?大型国有银行转型不能等了!
近日,四大行与BATJ(百度、 阿里巴巴 、腾讯和京东,简称BATJ)合作的新闻密集曝光,倍受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金融脱媒倒逼之下,各商业银行竞相通过跨界合作强化替代与渗透提升竞争优势,这些举措将会冲击目前的金融业格局。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分析银行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背后的机理,辨析合作的方式,展望商业银行未来合作的着力点。
银行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金融业监管趋严,以监管套利为主的“伪”金融创新受阻,以强化金融深化为主的“真”金融创新大有可为。作为“真”金融创新重要一部分的金融科技创新亟待拓展。金融和技术深度融合带来的成本效率改变以及想象力改变的奇点日益临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代表的数据、算法、算力三者将合力改变金融的技术基础,由此也将深刻影响着银行的获客成本、风险甄别成本、运营成本和资 金成 本等。银行和科技的深度结合将促进银行转型,加快传统业务优势渗透到新的金融服务领域。
一方面,商业银行内部技术迭代缓慢,线下获客能力遭遇瓶颈,亟待寻求突破。依托于与具有场景和大数据科技公司的合作,强化客户下沉,提升长尾客户服务力度,将是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基础也需要金融科技的助力。科技已成为重塑银行业重要的内生力量,但是传统银行面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轮信息技术革新,在系统开发、重塑产品、客户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和反应速度已远落后于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通过合作可以快速灵活地借助对方的优势,银行有望加速提升资金流转、客户交叉、产品加载等方面综合化经营能力。
取长补短,强强合作
跨界合作是扩大金融服务领域的重要手段。在新形势下,曾经弥漫在互联网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之间的紧张对峙,也因各取所需而开始加强合作。一方面,受监管约束,互联网科技公司的金融业务发展空间收窄,需要寻找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虽然许多互联网巨头公司已经取得支付业务等 许可 证,也有通过小贷公司进入信贷领域,但是伴随互联网金融监管收紧,互联网金融公司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寻求监管套利的空间也变得相对窄小。
央行已明确指出要划清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界限。金融科技不直接从事金融业务,必须与持牌机构合作。迫于压力,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强调自身技术先于金融的科技属性。 蚂蚁金服 、京东、百度多次表态将定位金融科技,重在用技术和数据能力帮助金融机构服务客户促进 普惠金融 。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借助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力量加快自身金融科技的迭代速度。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强项是技术,银行的强项是金融业务品种丰富。互联网科技公司流程简单快捷、应用场景丰富,在数据、客群积累和信息搜集处理方面优势明显,但在金融服务多样化方面存在短板。银行业务模式齐全、风险管理经验丰富,在提供大额和中长期贷款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数据处理、场景、营销以及新模式探索上处于下风。
在此背景下,互联网科技公司与传统银行已经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它们之间并非零和游戏,而是彼此互补、互为生态。二者取长补短,强强联合将会产生“1+1>2”的乘数效应,也将形成新金融格局。
合作并非排他性的,其它银行也有机会
其实早在2004年,BATJ就开始与各大银行开展战略合作。据不完全统计,商业银行与BAT之间,至少已有25起合作。并且,一方面,互联网科技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是一对多的。 阿里巴巴 与11家银行建立过合作,腾讯和百度也分别与7家银行建立了合作机制。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合作也存在一对多的特点。 工商银行 、 建设银行 、 招商银行 、 中信银行 等也均与BAT签署过合作协议。可以看出,这些合作是属于非排他性合作,包括股份制银行在内的其它银行未来均有可能在战略和业务层级与BATJ进行深度各异,方式各异的合作。
合作重点
2017年之前的合作内容虽然多元化,但真正比较成熟且能切实落地的仍在零售、支付领域,其它领域的合作依旧处在初步阶段。在支付领域,合作主要涉及快捷支付、安全认证、资金结算等。合作的结果是,通过银行卡身份认证,互联网第三支付机构获取了大量客户;银行的支付功能被互联网巨头严重侵蚀。在零售领域,合作主要涉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初步探索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消费金融和小微企业融资等,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比如,2004年7月,工商银行与腾讯就已签署电子商务战略合作协议,但具体落地的内容并不多;2007年6月,阿里巴巴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分别签订协议,共同推出企业信用贷款、网商融资服务等,但相关合作并未取得显著进展,2011年后基本宣告结束。
对比之前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合作的核心已转向金融科技层面,基础设施层面的合作重点在数据,应用层面的合作重点是渠道。一是在数据方面,强化数据基础共享和数据处理应用,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进而打通信用体系,开展诸如客户画像、精准营销、智能投顾、智能客服、金融反欺诈等方面的合作。比如,2017年6月22日腾讯与 中国银行 、 华夏银行 分别建立联合实验室,探索深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二是在渠道方面,拓展线上线下渠道,强化物流及电商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提升金融产品及渠道用户等领域的金融科技应用,共建普惠金融。比如,2017年3月28日,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宣布双方将共同推进信用卡线上开卡,以及线下线上渠道业务合作、电子支付业务合作。
下一步合作着力点
银行业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公司与商业银行将共生合作,构筑新型的竞合关系,共同打造金融科技生态。由于银行与互联网科技巨头在体制机制、产品服务、企业文化等方面差异较大,所以合作目前仍处于探路阶段。共生合作从竞争到竞合到融合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对于计划新建合作或深化合作的商业银行来讲,一是可创新机制体制以拓展合作空间,发挥专业化经营能效。比如,中信银行与百度共同发起成立百信银行,作为独立法人提升科技研发自主性,建立更加市场化、激励相容的薪酬机制以提升人才的积极能动性。二是规划好合作的短、中、长期目标,在不丧失主动性的前提下,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聚焦具备优势基因的领域。展望未来几年,下一步合作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场景合作,完善互联网经营生态圈
科技与金融互为生态的格局将共同服务更多没有服务到的客户,并不断提升客户体验。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商业银行场景化的服务创新将迎来更多便利,以替代目前的功能型服务。一是可通过合作积极布局互联网经营生态圈,主要集聚涵盖电商、支付、征信、P2P、O2O和供应链金融等为一体的互联网经营的深度合作,在互联网空间打开经营新局面。二是在后端合作,从大数据洞察、互联网渠道、社会化营销、数字化创新、 程序 化风控、智能化流程、开放性平台、 高敏 捷的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在前端建立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战略,推出新的产品,发展新的服务手段,从而达到用户的预期。
二、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管理效率
与科技公司的合作为商业银行加速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了契机。银行可利用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技术优势,加快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于集团化管控、综合经营、精细化管理中,全面提升银行的管理水平。一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客户服务的精细化程度。通过数据挖掘,数据运用等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特征信息发掘,提升精准获客,精确营销等。二是运用云计算技术提升集团化管理水平。云计算的分布式集中、灵活性、低成本等特征可以高效打通银行集团内部的信息系统,帮助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大幅提高集团的协同价值。三是构建信息平台,挖掘平台经济生态圈市场价值。通过搭建统一的、大规模的交易平台,提升金融企业与客户的交互性。拓展并全面融入产业平台生态圈,强化产业链金融服务力度。
三、强化客户资源共享,拓展消费金融
一是搭建平台,促使银行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客户数据共享,通过大数据、智能匹配等手段提升数据价值,挖掘客户的潜在金融需求。二是借助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第三方支付或社交平台所积累的客户以及数据资源,从余额理财和社交金融切入,拓展客户征信、行为习惯在金融服务方面的应用。三是加速技术驱动应用于从资产获取到资金对接,乃至用户体验的全过程,提升消费金融业务线上化、移动化、数据化以及智能化,撬动消费金融万亿级市场。
四、合作发力,积极探索智能银行
智能银行优化多渠道与全流程服务,将传统银行服务模式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利用智能设备、数字媒体和人机交互技术为客户带来“自助、智能”的全新感受和体验。银行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可以合力打造新一代的智能银行,探索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验,从全渠道整合、客户关怀和智能洞察、大数据、社区化等维度对银行服务进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