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价换量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国内抗体药的竞争核心是“创新技术+产业化能力”
由 清科集团 、投资界、新芽主办的2018中国创业武林大会于2018年9月18-20日在北京 香格里拉 大酒店举行。本届大会设立包括人工智能、企业服务、高端制造、新零售、泛娱乐、金融科技、医疗科技与器械等在内的16场行业视听风暴,横跨3大热门领域、万家精品项目以及百余家参评机构与行业媒体的强力支持下,汇集各领域领先的知名投资人和创业者进行一年一度行业的灵思碰撞。
此外,国内首家投资维度的企业评选——V50风云榜、新芽榜也将现场决出年度榜单。该榜单已陪伴创业者十三年,被誉为“行业投资风向标”。 天广实 生物技术董事长兼总经理 李锋 在会上做了名为《从仿制到创新,国内抗体药物的研发与市场》的主题演讲,投资界(ID:pedaily2012)整理如下:
国外抗体药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产业,如今全球销售最多的产品中有六七个都是抗体类的品种。 中国医药 市场已经很大,但是在用药结构上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异,2017年国内畅销的品种跟国外畅销的品种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比性。尽管中国抗体行业已经快速发展了将近十年,但是仍然满足不了巨大的用药需求。
抗体药物有它自己独特的一些特点,特别是跟小分子化疗药物相比。抗体的特点取决于它的分子结构,它的分子结构比较复杂,相对于像阿司匹林这样的小分子化药,抗体药物有15万的分子量,并且有很复杂的转移化修饰。
总结下来,抗体产业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创新的机会更多。抗体的分子结构很复杂,在复杂结构中无论是做一个新靶点,还是做一个新分子或结构改造的创新药,创新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换句话说,你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对现有的抗体进行改造,获得药物专利并且改进疗效,研发出自己有知识产权的新分子。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抗体行业能更迅速的与国际接轨,我们在抗体药创新技术方面的差距其实是比小分子的化药差距是要小很多的,今天中国的创新药很多都集中在抗体药物、蛋白药物、生物医疗领域。
第二个特点是,大分子蛋白药物的一个难点在于它的量产化门槛比较高。抗体药临床剂量比较高,需要规模生产、高纯度,对工艺、质控各方面的技术门槛比较高。即使是抗体仿制药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投入也是比较高的,这跟小分子化药是有显著的不同。
国内的抗体药物产业发展大概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从21世纪初年到2016年这个阶段,可以看作是一个生物抗体类似物竞争比较火热的阶段,国内的抗体企业是以生物药类似物为主打的;如今。中国抗体类似物已经出现恶性竞争。以肿瘤抗体药物贝伐单抗为例,今天在中国已经有将近20家的临床申报。
为了引导中国的抗体类似药的发展,2015年,CDE(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出台了国内抗体类似物的指导原则。跟小分子化学药仿制药概念相比,生物药类似物一致性评价的标准是一期+三期的投入,小分子化学药做一期的研究就可以上市了,但对于生物药大分子来说,除了做一期等效研究之外还要做三期的等效研究,这是跟国际上接轨的法规。抗体类似物临床费用和难度大大提高,因为在中国做三期是一个很高的门槛。
产业化生产方面,在中国新建一个厂要投3到6亿人民币,投资大,周期长。近年来,国家在医保支付端近做了很大的改革,2017年有三十几个抗癌药品种进入了国家医保,其中包括中国销售抗体药的三大品种,这三个品种分别降价了60%左右。原研药降价对类似物的利润空间也带来了影响。
中国规定可以使用原研药的通用名,生物药抗体药可能利用通用名进入医保“带量采购”,这也符合国家用仿制取代原研的方向。 未来国内抗体类似物市场会迎来价格战,核心的竞争力是产业化能力 ,临床投入和产业化投入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国内最终能够容纳的同品种的抗体类似物不会太多,后续的追赶者很难收回成本。
从抗体仿制药生产成本来看,很多人往往认为抗体药物的生产是高投入、高价格、高利润。实际上,对于抗体类似物,特别对于肿瘤大品种而言,随着原研药的降价,未来以价换量的竞争维持不了。原研药的售价已经很低,大约在2万人民币一克,国产类似物进入市场就要大幅度降价,卖到5千、1万已经是乐观估计。实际上,如今国内抗体产业化的规模还是远远低于全球化市场供应的生产者。国内抗体类似物每克的生产成本大概在1500到3000元之间,占销售价格的30%,再加上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 未来抗体类似物成本净利润的空间和毛利空间并不是很高。
这个背景下,创新抗体存在机会。国内最近最热的创新抗体是PD-1,也被称为神药。PD-1的价格在中国非常低,这次在国内的售价大概是美国的40%左右, 100毫克一支在中国售价不到1万人民币,月治疗费用在4万人民币。未来可能还会推出增药的政策,而且为了进入医保肯定会实行以价换量的模式,把人均的年治疗费用拉低到10到15万达到进医保的目的。但是经过成本的分析,我们发现国产类似物的毛利率还是能达到90%以上,只要把市场占领了,创新药的利润还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由于抗体仿制药的恶性竞争,国内抗体企业最终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创新。 根据国际上领军抗体企业的特质来看,比如我之前服务过的金泰公司,他们把创新技术和产业化能力整合的比较好,通过结合两者的优势迅速的推出自己的核心品种,聚焦重点领域,从而得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胜出。
就国内抗体创新药的竞争,我特别要提出的是关于新药审批加速和上市 许可 人制度的实施对抗体企业的影响。6年多前我回国时,2013年第一次申报临床,大概要等将近20个月,未来CDE承诺是60个工作日,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快。在申报端我们要促进创新,但是另一方面,前一段发生的 长生生物 疫苗事件,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制药行业,特别是大分子注射剂行业在生产方面的不足和缺陷。
此外,生产端也会迎来更加严格的监管,特别是像疫苗、抗体这种蛋白类的药物,会直接注射到人的血液中,未来会和口服制剂的安全要求一样。药监局现场核查越来越严格,这就需要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但并不是每一个创新的生物制药企业都会建立自己严格的GMT符合大分子药物标准的生产车间。天广实生物希望首先建立领先的创新抗体平台,同时建设完备的产业化能力,这样才能够开发核心品种。
天广实生物主要聚焦肿瘤抗体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在建设自己的产业化基地,一期产业化建设基本完成,已经完成土建,正在进行设备安装。目前除了四个在临床阶段的抗体之外,我们有11个创新的品种,每年有2个创新申报临床。未来天广实生物将坚持产业化核心品种和构建创新能力两条退走路,希望可以在一个比较好的年份进入市场。我们的使命就是做中国患者的first-in-class,为患者提供可负担的创新药。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zoewang,原文:http://news.pedaily.cn/201809/4358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