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已矣,商心正浓:一个地方官员是如何转型成商人,一手打造了如今的乌镇?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16年1月的乌镇仍然流淌着互联网的气味。

  一个多月前,这里聚集了全球政要和互联网 精英 ,宣言、演讲、论坛、权力、利益、创新……因为世界互联网大会,这座江南小镇聚集了世界目光。

  操盘乌镇旅游16年的陈向宏从未想到乌镇能有今天。事实上,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乌镇,他并未主动争取过。“也是上头定了我才知道。”陈向宏对我说。如今的乌镇是一个互联网小镇,免费4G网络覆盖每一个角落,只需扫一扫 支付宝 二维码就可在每个商铺完成付款——这在中国的乡镇是罕见的。在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外地游客同样无需办卡,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借车。

但陈向宏更愿意强调的不是超前的互联网思维,而是保护开发的理念。

他曾经是一个级别不低的官员,组织派他来管乌镇,他由此逐渐变成商人。

1999年陈向宏来乌镇上任那天,坐的是一辆越野吉普车。适逢大雨,下车走几步,回去后鞋子脱下来像是从浑水里捞起来一般。沿河街区杂乱无章,“一片旧房子,一片新房子,还有一片老房子”。他决定再现古镇当年风姿,但这衰墙乱瓦给他出了一道难题。

必须放下架子。改造小镇风貌需要巨量资金,资金链紧绷时,为了找钱,他陪杭州一家银行的行长喝酒。“陈总好酒量,我们今天也不欺负你,我喝一瓶,你也喝一瓶,喝掉几瓶我们就贷你几千万。”那天陈向宏身体不太舒服,但也鼓起劲大口大口喝起来,最后实在喝不下了,他说能不能喝半瓶算500万。

陈向宏当时的压力是,如果乌镇做不好,别说仕途无望,就连前期的投入也收不回来。

现在,他放弃了仕途,决心留在乌镇。采访时,他的一篇面向全国上百家合作旅行社客户的发言稿刚写到一半——乌镇还没成为他的理想国。

仕途已矣,商心正浓:一个地方官员是如何转型成商人,一手打造了如今的乌镇?

乌镇西栅景区恒益行馆对面保留着一片烧毁的废墟。1999年2月16日,大年初一下午,乌镇一个老太太独自在家做饭时出去串门,结果把沿河几十米的房子烧着了,其中包括7间历史建筑。

时任桐乡市政府办公室主任陈向宏被任命为政府工作组组长,派到乌镇安置那些因火灾无家可归的居民。因安置工作得力,陈向宏就此调任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委会主任和乌镇旅游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今天,乌镇旅游吸纳了3500名员工就业,其中70%以上是当地人,他们依然习惯叫陈向宏“陈主任”。

  陈向宏出生于1963年,是乌镇北栅子弟,在这里一直长到7岁。他熟悉乌镇的每一条街巷,也了解 老百姓 的家长里短。乌镇位于苏沪杭之间,小时候,每逢附近的农民到镇上赶集,中市到南栅两三公里长的路段人流如织。还有每天一班定时从大城市开来的轮船停靠乌镇码头,来自上海等大城市的讯息很快传到镇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乌镇大户人家子弟木心在家里弹钢琴,看西洋画册。乌镇本地上了年纪的人都见过蔡司相机、手摇唱片机这些在当时很摩登的玩意儿。

因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具有了国家影响力

陈向宏此番回乡,乌镇却不复当年胜景。乌镇鼎盛时期有10万人,那一年只剩下9000人。沿河两岸断壁残垣连绵不断,垃圾堆、鸟笼子、马桶杂陈。地面上是开起车来叮当响的碎石路,“车子跳,乌镇到”是当时流传的一句民谚。比小镇风貌更破败的是人心。镇上原有几家国营米厂、电扇厂、缫丝厂,现在这些厂子全部倒闭,大量工人下岗。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打牌、玩鸟,无所事事。

故园不再,游子伤怀。

1995年元月,木心曾独自潜回阔别50多年的故乡。他举目望去,唯见运河两岸“房屋倾颓零落,形同墓道废墟,可是都还住着人,门窗桌椅,动用什物,一概陈旧不堪,这些东西已不足出卖,也没人窃取”。木心发现,自家半个多世纪前的老宅已变身工厂,工人们用落后的工艺拉着风箱,呕哑嘲哳。回到纽约后,木心作文《乌镇》记录此次归乡之旅。此文后来发表在台湾《中华时报》副刊,其中一句话直抒胸臆:永别了,我不会再来。

陈向宏刚上任,乌镇居民徐家瑅弄到这份印有木心文章的报纸,拿给陈向宏看。他看后心有戚戚,要请木心还乡。四处打听木心下落,但无人知晓。

当时国内书店还买不到木心的书,陈向宏更不知道木心身价几何,唯一确定的是,木心是家乡走出去的文人。

2000年,茅盾文学奖在乌镇颁奖,陈向宏又一次向参会作家打听木心消息。王安忆说,她的朋友陈丹青认识木心。于是,王安忆一个越洋电话打到陈丹青在美国的寓所:告诉木心,他的家乡在找他。

联络上木心后,陈向宏当即决断:买下木心故居产权,命厂家搬出,给予补偿。他嘱托陈丹青:“丹青老师,你回去告诉先生,我们尊重他本人的意愿,只要老先生回话,随时翻新故居。”

木心故居施工的每一步都是由木心本人画好草图,陈丹青捎给陈向宏,他再让人按图施工,并拍照请先生过目。木心没有意见,施工再进入下一步。若是反馈了意见,陈向宏总是一句话:没问题,我们做吧。他没有官气。

  居民不理解,木心是作家吗?他加入作协了吗?办过画展吗?陈向宏说:“先生 在外 漂泊了大半辈子,现在故乡把他请回来,是一种应有的礼仪和姿态。”

2006年9月8日,木心在陈丹青的陪同下回到乌镇。陈向宏告诉我,他只是想请先生回来,“直到2011年年底先生去世,我们连他的名字都没有拿来宣传过。”

开发东栅是陈向宏来到乌镇后首期大工程,拆迁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也是矛盾的焦点。破土动工前,陈向宏考察了周庄、同里等周边的江南古镇,提出要在这些古镇模式的基础上“做减法”。具体操作是,拿上百年前乌镇的风貌作对照,什么不和谐就拆什么。他拆掉了景区里所有的新房子,外迁数家工厂,把高压线、低压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通通埋到了地下。

有几个老年人看不惯他拆房,天天站桥头骂他,还有人连续三天把粪便倒在他办公室门口。前三天他忍了,第四天他报了警,之后咬咬牙,继续做。

  改造东栅,桐乡市政府的态度更多是放任自流。投入了一笔初始资金,之后市政府就不想再追加投入了。陈向宏同政府周旋,不继续投资留下的也是一个烂尾工程,他就辞职。另一面,他尽可能地为工程省钱。当时他邀请古建筑保护专家已经画出了东栅茅盾故居两侧200米范围的改造设计图,最后实在没钱了,剩余的1000 多米 由他自己来画。

2000年,乌镇东栅景区落成并开门迎客,很多人提议他打出“茅盾故乡乌镇”的名号。陈向宏否决了这一提法,最后一锤定音:中国乌镇。

他拎着包去桐乡开会,一进场大家笑话他,“中国乌镇”来了,他面不改色。在陈向宏设计的蓝图中,将来乌镇不只是一两个名人或旅游景点被人们记住,而是整个乌镇深入人心,成为度假旅游的目的地。

1 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