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战场:国家砸了上千亿元 但投资人冲锋在前 十多年前就布局清洁能源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仿佛一夜之间,大半个中国变成了寂静岭。

  12月19日夜间开始,华北、黄淮等地霾天气进入最严重时段,范围明显扩大,重度霾区域面积翻倍。目前已超过百万平方公里,波及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北、安徽、江苏等12省市。 其中,京津冀地区达到最重,石家庄PM2.5破千,雾霾浓得化不开

“治霾”战场:国家砸了上千亿元 但投资人冲锋在前 十多年前就布局清洁能源

  更雪上加霜的是,这轮雾霾最严重的时刻还没过去,还会持续数十个小时。受此影响,北京 首都机场 早上已有181次航班取消,多条高速公路采取路段封闭措施。苍穹之下,无法呼吸。让人不解的是,国家投资上千亿元、治理了数年,这场“治霾大战”为何越来越糟糕?

   “治霾”背后的经济账

2013年9月,国务院颁发被称为史上最严“治霾”蓝图:《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被简称为“大气十条”或“国十条”。之后,中央财政开始设立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第一年即投入50亿元,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2014年,这个数字上涨到了100亿元。

而根据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2015年11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实施的投融资需求及影响》研究报告显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的直接投资共需1.84万亿元。

但是,国家的这笔治霾“专项资金”并不能保证落到实处。12月12日,财政部对外发布一份关于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通报,专项资金被挪用的情况较为突出。有的地方,甚至用防治大气污染的钱,来搞办公楼维修、招待等其他事项。

此外,电力行业骗补贴的现象也很普遍。据报道,在几次重度雾霾期间,环保部组织专家组对雾霾进行实时源解析,结果显示,燃煤排放是华北地区污染的第一大来源——整个华北地区每年要消耗的燃煤是4亿吨,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全世界的二十分之一。

  于是,从2014开始,环保部发文督促燃煤电厂改造,落实电价补贴政策。具体为,脱硫电价加价标准为每千瓦时1.5分,脱硝电价为每千瓦时1分,除尘电价为每千瓦时2分。补贴额度刨除成本后,火电厂每度电还能有0.5分钱的收益。但在实际 操作 中,效果并不理想。

这样的结果,无疑令人十分焦急。那么,到底如何解决雾霾?或许轮到资本出手了。

1 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本文为 投资界 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 来源与作者微信转载须联系授权(editor@zero2ipo.com.cn)。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