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医疗只是看起来很美,内地医疗机构“出海”为何会遭遇水土不服?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全球信息、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越来越多内地居民倾向于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更好的医疗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国内患者纷纷利用海外医疗资源,获取更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从整个跨境医疗服务市场来看,主要分为上游的医疗资源提供方、中游的医疗服务厂商和下游的市场需求方,而海外医疗服务主要由跨境医疗厂商所提供。 代表企业包括春雨国际、 盛诺一家 、就医160、麻省医疗国际等,这些厂商在海外医疗服务中具有“中介属性”:一边连接的是资源提供方,例如梅奥诊所、克利夫兰诊所、MD 安德森 癌症中心等,而另一边则连接的是患者。

  如果按照侧重点分,跨境医疗服务可大体分为两类: 重医疗产品和大健康产品。 易观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海外医疗产品占比前四位的分别是重症治疗、海外体检、医疗美容和生育辅助,其中单重症医疗产品的占比就超过40%。较为火爆服务目的地则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多个国家。

   跨境医疗“势头”猛,可为什么出海的他们没笑到最后?

  2016年发布的《中国高净值人群跨境医疗健康白皮书》中预测,目前全国约2.74%的人口成为家庭年收入逾百万的“高净值人群”,并且这个群体将持续扩容。而这部分人群最感兴趣的话题就包括健康养生和旅游度假。 跨境医疗则在高净值人群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喜爱,这类人更有实力、也更有意识地去享受这项医疗服务。

  跨境医疗势头强劲,推动其升温的不仅仅有国家政策支持,出境游也贡献了一部分力量。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的通知》中指出,医疗产业环境要发展新业态,提升健康医疗发展,提升医疗服务国际化水平。 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能力预测,未来10年时间,海外医疗市场及其相关产业的市场潜力,有可能超过数百亿美元。 美国斯坦福研究机构调研显示,全球医疗旅游收入预计在2017年达到6785亿元,而中国将成为世界医疗旅游的主要客源国。

  据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上以跨境医疗为主要业务的机构已有上千家。 近年也有不少海外医疗服务厂商获得资本青睐: 2016年3月,携康长荣获2000万元A轮融资;2016年9月,春雨国际获山形资本和 华耀资本 相继投资的A轮及A+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5千万元;2016年11月19日,携程宣布战略投资智特医疗,进军医疗旅游市场;又如2017年3月,好医友获汉鼎宇佑集团4000万美元A轮融资;2017年5月,麻省医疗国际获复兴同浩资本7500万元B轮投资……

   机会与风险总是并存,看似“风生水起”的跨境医疗服务商,实际上正在经历着“水土不服”。 一方面,从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本身来说,服务质量、费用、便捷程度和可接受度都属于患者考虑的范围内,由于跨境的性质和服务商自身服务水平差异、 高昂 的就医费用,使得不少非高净值人群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尽管我国高净值人群近年呈上升趋势,但重医疗产品的诊后服务跟进和二次诊断依旧为用户的主要痛点,而医疗诊断并非儿戏,每一步都关乎着生命。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这个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其风险投资无法迅速得到回报,有人开张就有人关门;跨境医疗服务机构至少得花上五年才能站稳脚跟,所以很多想赚快钱的人等不及就退出了。

   跨境医疗真的有那么“美”?

  除了上述列举新获得融资的玩家外,从21世纪初起,我国就有涉及跨境医疗的“元老”。据媒体此前报道,播种网是我国最早涉足跨境医疗的企业,成立于2003年。亿欧浏览其主页观察到,目前播种网为国内外包括美国、日本、泰国等生殖中心提供咨询和预约渠道。此外,互联网医疗平台 好大夫在线 亦有在其官网上开设有海外就诊版块,据了解,其海外就诊业务是和盛诺一家合作的,主要为患者提供就医咨询、远程问诊和赴美就医等服务,涵盖病种广泛。

  而在这个数百亿美元的潜力市场中,为何玩家仍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也是另一个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海外就医对于患者来说究竟是福是祸,跨境医疗服务厂商究竟该进还是该退,我们或 许可 以从以下几个点去思考

   1、出海诊疗是否是硬需求? 据亿欧了解,几乎市面上所有跨境医疗服务商均已提供在线诊疗的解决方案,重症患者除了需要在海外获取国内还没有上市的新药、接受更为先进的手术治疗外,可以选择运用在线诊疗达成与医生的沟通。如果在线问诊能解决患者大部分的问题(例如看x光片、分析病历单、给予建议和简单交流),患者是否还需要出国寻求医疗帮助?

此外,国家方面近年也出手提高国内医疗服务质量。国务院办公厅从从2015年起推行建设分级诊疗,支持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病人,从三级医疗机构中、从专家手中,转移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手中。此举不仅盘活了三级医院手中的医疗服务资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2、消费升级驱动患者出海就医,本土医院还有客户吗? 我国的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本土医院,而他们所供给的也是基础医疗服务,对于高端医疗服务,不得不说在这方面,我国公立医院是欠缺的。而一旦将患者转诊至国外,这就意味着本土医院面临着收入流失的危险,本土医院方未必愿意“放人”。

   3、风口上的跨境医疗,真的有那么美? 上文有所提到,海外就医的形式目前依旧没有被广泛采用,目前还依旧是一门“小众”生意。“出海”的成本不仅包括就医,还有生活、交通等多中开销。因此在患者当中,高净值家庭倾向于选择这种诊疗形式。此外,由于患者在国外并不受到像国内有医保卡等方面的支持,即使当下有保险公司推出针对海外医疗的保险业务,海外诊疗费用仍然高昂。

春雨国际CEO熊娟曾说:“跨境医疗市场日趋火爆,说明了人们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望。然而,我国传统跨境医疗中介代理机构仍存在诸多弊病,不规范、出境诊疗门槛高、中间费用贵、流程烦琐等问题。”跨境医疗,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

   跨境医疗:一朵含苞玫瑰?

海外就医的形式的确为国内医疗增添了色彩,在患者可负担起费用、并且在国内医疗技术不足以支撑其需求等多种情况下,患者可选择“出海”诊疗,但跨境医疗并不适合所有人。

   一方面, 患者看到外国的医疗服务,但却未看见其背后的地质环境和经济、政治、社会基础差异,中国和海外国情、国体不同,如果将外国医疗服务的范本照搬来学习,依旧是不适合中国的道路,因此不可一概而论; 另一方面, 国内医院积极对标海外医疗产业链上游的资源提供方,不断完善自身,提高技术研发和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利好,与海外医疗服务厂商协同打造海内海外医疗服务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 主营业务为海外医疗服务的47家中介和互联网平台企业中,仅有4.3%企业融资超过A轮, 中国的海外医疗市场仍处于探索期。 盛诺一家CEO蔡强曾在一次采访中展望未来的跨境医疗:“下一步,我们要把国外的病人吸引到中国来,每年会有很多人去国外旅行,也有很多外国人来中国旅游。从这个角度来讲,我相信会有很多外国人到中国看中医和西医。”

跨境医疗市场下一步走向究竟如何,医疗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将如何更好地平衡?中医是否会成为我国医疗服务“引进来”的突破口?对此,亿欧将持续保持关注。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投资界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airbnb水土不服跨境医疗机构水土不服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