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的王健林除了头疼儿子,到底还有什么事让他发愁?
王健林正在考虑的重要的事,紧急的事。
丢掉首富的位置,儿子比自己变得更有名,与 马云 的 1 亿元赌局,这些可能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 万达 的生意可能遇到了麻烦。
以 万达 广场所代表的重资产模式出了问题。它原有的业态变得过时,品牌不在对它趋之若鹜,因为当地房价不高,也无法像过去几年那样通过把更多万达广场开进低线城市获得持续增长。作为万达集团最重要的产品,它的未来可能有更大的麻烦。
坏消息也随之而来。今年 1 月初,万达决定关闭 10 家严重亏损百货,占总店铺数的 10%,同时压缩 25 家经营不善的百货楼层。
万达的百货业务已经让王健林头疼了好几年。连续亏损,2013 年更是成为唯一一个没有完成增长目标的业务,拖了当时正在努力寻求上市的万达商业地产的后腿。尽管在 2014 年完成了集团设定的目标,但王健林仍然决定对其进行调整和止损。
万达百货遇到了整个百货业面临的问题:经济增长的放缓打击消费信心,2012 年中国的 GDP 第一次没有实现 8% 的增长;渠道多元化分散了百货的人流,根据世邦魏理仕 2013 年下半年的《演变中的中国零售业格局》报告,百货店门店总数占全部连锁企业门店数的比重自 2002 年的 5.7% 下降至 2012 年的 2.3%;取而代之的是便利店、折扣店、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等新零售业态的出现;当然还有网购的冲击——网络消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 2008 年的 1.1% 上升至 2013 年的 7.8%。
在大环境造成“外患”不断的同时,万达百货还面临许多的“内忧”。“万达广场和万达百货招商上会有不少重叠,60% 以上是服装,不容易调整。同时你越往低线城市走,你的招商压力越大,一些国际快时尚品牌不一定跟你走,它要考虑到当地的消费能力,以及当地时尚匹配度。如果没有 ZARA,H&M 这些牌子,那么万达也和别的没区别了。”前 美邦服饰 副总裁、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告诉《好奇心日报》。
ZARA 等快时尚品牌也不再一味追求开店扩张
这些被关闭或者压缩的门店集中于宁波、东莞、宜兴、芜湖这样的二三线城市,大多在 2012 年之后开业,而调整的方向则是减少服装,增加体验式的业态。“万达百货包括三四级市场的万千百货,全部都得调,原来面积 30000 多平米,优化后可能就剩下一楼一点及二楼做的大歌星,(万达)现在跟我们在谈,希望我们全部能进。”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开发管理总部执行总裁蒋勇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是另一个迫使万达广场做出调整的原因,做为风向标的天猫“双 11”购物节销售额在过去 5 年增长了 700 倍,2014 年销售额 571 亿,一天的销售额就超过了万达商业地产去年全年收入的 1/3。
互联网带来的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对象,就是那些跟着万达把门店开到全国各地的品牌们。他们开始重新权衡线上线下的业务关系,对于一些偏远地区、人气并不足的新项目,一些品牌选择放弃万达这样的线下渠道,用天猫上的旗舰店作为补充。
在一些行动更快的品牌——它们同样也是万达的商户,已经通过几年的发展尝到了电子商务甜头。杰克琼斯“双 11”的销售额从 2009 年的 500 万增长到了 2014 年的 1.8 亿,优衣库去年“双 11”的销售额也超过了 1.2 亿;包括 ZARA、H&M 在内的国际快时尚品牌,也在去年宣布上天猫开店,不愿错过这块新崛起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