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催生的快递柜,2017年5大难题拷问行业
继滴滴之后,出现了一大批共享服务平台,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经济,从理论上来说,是用户的使用权代替所有权,让物品本身的利用效益发挥最大,使用成本降低。
快递柜应趋势而生,作为用户取件、快递员投件的智能终端设备,节省取件人的时间,更成倍提升物流行业投递效率。
快递柜行业经过4年左右的探索发展,已初步完成行业第一轮“跑马圈地”,形成速递易、e栈、丰巢三足鼎立的局面,对于这三大快递柜公司而言,也分别面临各自的困境。既没有垄断技术,又没有品牌势能,仅占据先发优势的速递易面临惨败局面。
今年1月完成25亿融资的丰巢有了下一轮扩张的资本,但值得注意的是,原有三大股东纷纷离场,折射丰巢商业模式致命弊端。e栈倒是值得关注的后起之秀,从投入市场到现在,经历了短暂不稳定的探索期,而合理的战略规划避免了非理性烧钱。
2017年,将是快递柜市场整合的关键一年,整个行业目前面临5大难题:
盈利模式单一
据媒体数据,速递易从2015开始一直处于亏损模式,2017年一季度,亏损将近3000万元,而亏损原因是:因为预留了部分广告位。一个市值曾高达500亿的上市公司,其业务模式竟如此单一。
比速递易晚了2年进入市场的e栈,战略布局聚焦北上广深,拥有 中集集团 物流设备运营基因优势。 据最新公布数据,2017年4月,e栈布点数北上广深佛超过2万,深圳市场占有率第一,自去年双十一开始对快递公司收快件投递费用,是推动行业收费的领头企业,也因此确定了行业初步的盈利模式,即投递业务收费。
丰巢盈利模式与e栈近似,除了通过广告、收寄件实现盈收,唯一不同的是线上盈收方式: 丰巢为满足顺丰的业务布局需求,在微信公众号有自营商超,而e栈则作为第三方平台通过APP为各类电商商家导流,收取曝光流量费。线上商超市场早已由京东、天猫、沃尔玛等大巨头瓜分殆尽,丰巢的线上商超流量基本来源于自有用户,很难形成规模或者市场影响力,顺丰想通过丰巢来拓展电商市场的愿景恐很难实现。对于丰巢而言,与第二梯队的线上商超合作(如天虹),优势互补,也许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布局
三泰控股自2013年到2015年募集资金总额72.72个亿,拿到资本的速递易,在未做好战略规划的情况下全国扩张,导致大量的无效规模与闲置资金。丰巢与速递易布局策略近似,只是丰巢有基于顺丰的快递行业运营优势,目前显露的问题并不明显。
相比而言,e栈的差异化布局,集中在快递柜需求量大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密集布局与合理的网点规划,带来高周转率。在盈利模式没有清晰的情况下,集中布局避免了大量无效资金投入,从行业整体使用率来看,一线城市由于商业的发达与劳动力的紧缺,使用率最高,e栈未来也许会是行业中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盈利的企业。
联合
几年前这个市场刚刚兴起,大大小小的企业纷纷开始涌入,经历一轮市场洗牌,中小企业开始退出,市场格局渐渐明晰,这个有强大资本需求的市场,已经不适合单打独斗,e栈加入创赢联盟,优势互补或者强强联合,国家队EMS可能介入收购速递易,丰巢早已联合四通一达,市场整合这一大趋势值得期待。
融资
业内已有消息称,中国邮政将入股速递易,涉及的交易额达20亿元,丰巢去年融资25亿,e栈A轮融资3个亿,融资后的e栈促成了与云柜、富友的创赢联盟(三家快递柜企业网点总和约6万个,规模超过了速递易和丰巢),实力不容小觑,在资本市场上比较活跃,推测后续会有资本不断加入。在这个需要大资本支持的市场,融资对于各大快递企业来说无疑非常重要,是行业扩张的命脉。
体验及流量
对于整个快递柜行业而言,用户体验是一个亟待完善的问题,如果说快递柜解决了行业的痛点,那更多是为快递公司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投递效率,对用户而言,解决的是那部分上班时间无人在家的用户收快递问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有部分用户希望快递员上门送快递,对他们而言快递柜就并不“快捷”。
而对于已有的用户如何转化为流量,已经烧了百亿的快递柜企业都没弄明白。流量需要从用户来,但是承载用户的APP对用户而言不是“必需品”,所以流量转化是有限的,没有流量就减少一个重大盈利渠道。如何解决用户体验及实现流量转化,是快递柜企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未来快递柜行业市场终将走向整合,也许会是物联网行业的下一个“BAT”,速递易能否通过国家队的介入实现触底反弹?丰巢能否借助顺丰资源优势挖掘出更优的上升通道?而势能聚焦的e栈能否凭借强大的运营能力和技术优势,充分发挥作为第三方平台的开放性,快步实现盈利…快递柜行业的新神话,还需时间去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