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原则下 数万家机构如何竞合十万亿级消费金融市场?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中,投资驱动的时代正在远去,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驱动力。数据显示,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4%,一季度更是高达77.2%。消费能力提升的背后不仅在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也在于消费金融服务可获得率的提升,消费金融行业已傲立在风口。

消费狂潮

中国近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物质已较为丰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也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国内的消费信贷规模呈现快速攀升态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至2016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住户部门的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到5.3万亿元,再加上非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平台的贷款,我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含房贷)估计接近 6万亿元(含房贷规模在25万亿左右)。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

“中国的按揭占绝对主导,25万亿当中,大概有19万亿是住房按揭,剩下的大概6万亿金融机构的钱,加上目前新兴起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钱,中国差不多6万亿左右的消费信贷当中,信用卡的规模大概是4万亿左右,剩下的都是分期。”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在《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发布会上说道。

南都金融研究所与万惠金融研究院发布的《2017新青年消费金融白皮书》显示,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青年人群正在成长为消费主力。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这一人群推崇更高品质的生活品质,是愿意花钱,也是更懂得花钱的一代。相较于走“储蓄消费”路线的父辈们,新青年对于储蓄和信用消费的态度更加开放。在消费方式的选择上,信用消费已经成为他们的消费习惯,他们更擅长通过消费金融产品来提升生活质量,以及进行财务规划,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根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数据,80、90后人群合计4.1亿人,共占比30%。随着90-99年出生人已步入18-27岁,消费能力逐渐提升,成为引领消费的新人群。根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7消费金融洞察报告》,从2013年到2016年,短短4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从60亿猛增到4367.1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7%。

  “在消费升级大浪潮驱动下,未来几年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广阔,互联网金融机构,电商、支付机构都在厉兵秣马鏖战消费金融大市场,整个消费金融市场成为蓝海市场,蕴藏着银行业未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招商银行 副行长刘建军在银监会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表示。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提供消费金融业务的机构从参与主体来看,主要分为六类: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和线下贷款中介公司。其中,银行与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特别是有场景的如 蚂蚁金服 、 京东金融 、乐信集团,随着优势逐渐凸显,已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主力军。

  银行优势在于资 金成 本很便宜,资金实力很强,额度较高,所以银行在房贷、车贷这类大额度消费占据绝对的优势。同时银行的风险忍受度比较低,如果一个银行坏账超过了2%,不利于内部容忍机制的考核,但这也同时限制了银行拓展人群的范围。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可以借助自身场景、技术、多维度建立的信用体系,覆盖银行所覆盖不了的更广泛的人群。

竞合或将成为主流

此前银行的消费金融主要以房贷、车贷为主,目前信用卡作为银行发展消费金融的重要业务之一,已构建了覆盖工薪阶层、大学生、出国旅行群体、高净值财富人群、小微商户、私家车主、网购一族等各类群体的信用卡产品体系。

“银行业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消费金融市场找到自己的一片发展空间,让消费金融市场焕发应有的活力和潜力。”刘建军表示,招行已整合行内零售信贷部、信用卡中心资源,以及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在组织架构上已形成“市场细化、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联盟关系,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在市场上已形成一定优势。

  招行零售信贷部主要聚焦一亿存量客群,提供包括大额房贷、抵押消费贷款、线上小额信用消费贷款在内的产品及服务;招行信用卡中心则聚焦为年轻客群提供多样化的消费分期产品及服务;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则是独立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非银机构,是招行积极布局互联网 普惠金融 的举措,它填补了传统银行消费金融服务的空白,覆盖长尾客户。

  “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中国 工商银行 董事长易会满称。

截至10月中旬,工银信用卡贷款余额已超过 5100亿元,5年来拉动信用卡消费额10.5万亿元,有效满足了亿万持卡人消费和经营中的资金需求。2016年7月,工商银行跃居全球最大信用卡发卡银行,代表中国的商业银行登上了全球银行业的顶端。截至目前,工银信用卡发卡量已达1.38亿张。

在现实生活中,借方和贷方进行匹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较难服务于征信数据缺失或不足的人群,而在这一波金融科技的浪潮中,场景和风控领域的跨界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监管机构也乐见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机构合作。

  6月20日,百度与农业银行宣布战略合作;6月16日,京东与工行正式启动全面业务合作;今年5月底,工行正与乐信旗下的 分期乐 联合开发一款“工银分期乐联名卡”。更早之前, 阿里巴巴 与 建设银行 也达成了类似的战略合作。基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预测能力,人工智能差异化定价技术有望为银行带来新的创收点。

  得益于“鹰眼”引擎拥有的6000多个风控模型数据变量,乐信已做到99%的订单“零人工”干预,最快1秒反馈结果;日均处理60万笔订单,相当于3000名审核员的工作量。分期乐商城最新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 交通银行 、 广发银行 、 上海银行 等11家银行信用卡已接入商城,今年内预计还将有4家信用卡入驻。

  在消费金融领域,现在谁能够把长尾客户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谁就占据了市场上竞争的优势。消费金融要靠精细化运营和差异化策略,背后的技术依赖于人工智能(AI)。基于超高维度的人工智能技术,第四范式已做到客户细分和客户个性化的挖掘,现在已经不是千人千面做一个分析,而是一个人在不同环境和场景下的个性化研究。在理财产品推荐、消费信贷、信用卡交 易分期 等业务场景中构建了前所未有的基于AI的客户洞察力,并已与十数家大中型银行信用卡中心展开合作。

  相对于乐信和第四范式与银行在信用卡业务领域的合作, 京东金融 则从2015年开始,陆续与 中信银行 、 光大银行 、 民生银行 、广州银行、 华夏银行 、 北京银行 、上海银行、招商银行合作推出小白卡。

“合作开始的前一百天,中信银行小白卡申请高达一百万张,这创造了我们的纪录。”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吕天贵向《经济观察报》记者称。

据京东金融方面透露,目前与11家银行合作小白卡申请人数已超过400多万,这完全突破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想象,也是京东金融大数据风控技术提升金融能力的成功展示。

然而,银行的服务门槛相对较高,更多注重消费和当前的生活品质的年轻一代消费者由于信用较低、缺乏足够的征信数据,难以享受银行相对低利率产品,转而投向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及小贷公司等。

“2009年银监会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其定位和传统的银行有明显的不同,鼓励为低收入长尾人群服务而不是中高收入人群。”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称。

从现实消费金融市场发展来看,80/90后人群有购买电子产品,自我投资的需求。比如,购买最新的苹果手机,背后则源于他们坚信将来有足够好的条件来偿还贷款。

穿透性监管

在目前提供消费金融业务的机构中,除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外,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线下贷款中介机构大都未持有金融牌照。

央行2017年10月16日凌晨发布消息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目前许多科技公司开始提供金融产品,有些公司取得了牌照,但有些没有任何牌照的公司却仍然提供信贷和支付服务、出售保险产品,这可能会带来竞争问题和金融稳定风险。

然而,以金融科技为支撑的新金融正在突破金融监管机构的边界。近年多项(类)金融创新领域在兴起之时并未受到严格监管,如P2P、股权众筹、ICO等。

“持牌合规是公司的立业之本。”马上消费金融CEO赵国庆指出,风口上的消费金融更需要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服务百姓大众、持牌合规经营、鼓励科技创新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随着行业逐渐成熟,政策监管趋严格,不合规经营的公司终将被淘汰。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明确要求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将所有金融业务纳入监管。对此,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文红建议,监管机构应进一步梳理我国现存的金融科技及互联网金融业务,明确哪些业务需要持牌经营及其所适用的监管规则。对此,要求各金融监管部门按照“穿透”原则,无论某项业务采用何种名称和形式,都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研究其业务模式、产品结构和流程,分析其业务实质、法律关系和风险特征,明确其是否需要纳入监管以及所需申领的牌照类型和适用的监管规则,从而确保对同类金融业务实行统一的监管标准,维护公平竞争,防止监管套利,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当前的消费金融乱象,实际上在国外很早已出现,解决的根本途径是立法,形成制度约束。”何飞表示,未来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是场景、风控、数据积累和不良资产处置。

根据德银的统计,金融机构的数据应用程度只有34%。一个用户的资金流(存贷汇花)数据,不均衡的分布于银行和互联网公司,两边数据合并银行和金融机构才能获得一个更为完整的用户画像,精准提炼用户信用体系,而信用体系的完善,对用户来说,可以降低其信贷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则可以完善其风控能力,一举两得。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与互联网巨头都瞄准金融科技的方向。金融科技在基础设施层面是数据,在应用层面是金融业务。银行目前缺乏用户行为数据,互联网巨头在业务丰富程度上也远不如银行,无论从业务还是技术层面,互联网巨头与银行的关系都是合作大于竞争。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合作有望成为一种趋势,金融+科技将呈现新局面。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