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权帝国”VS“松散联盟”?一文看清马云、马化腾的新零售布局思路
12月18日早间消息,腾讯和京东将向 唯品会 投资8.63亿美元,股权认购价格较 唯品会 上周五收盘价溢价55%。交易结束后,腾讯和京东在唯品会将分别持股7%和5.5%。这次合作意味着三家公司将进行资源互换,战略协同,以谋求共同发展,此举将对中国电商的生态及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至此,腾讯在新零售领域的“反阿里舰队”初具规模:在电商领域有京东、拼多多、 蘑菇街 、 小红书 ,还有生活服务平台——美团,以及分类信息网站 58同城 。
首创“新零售”概念的阿里,除了依靠盒马鲜生、口碑和天猫淘宝构建的新零售“三驾马车”,还投资了苏宁云商、 三江购物 、高鑫零售、 饿了么 等公司。
就目前两家在新零售领域的布局思路来看,风格迥然不同。
在外界印象里, 马云 是一个高调、演讲能力出众,思维跳跃的文科男,而 马化腾 是一个低调、务实的IT男。他们在新零售的布局上也展现出不同风格。
虽然“新零售”的概念直到2016年底才被马云提出,但其实两家之前在相关领域已经有布局。全天候科技整理了近年来腾讯、阿里已公开的投资项目,发现两者在投资过程中呈现如下特点:
1、腾讯投资新零售的特点
-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腾讯投资的公司大多与阿里有业务竞争。
无论是电商领域的京东、唯品会,还是生鲜领域的永辉,生活服务领域的美团,它们都是在各自领域里与阿里旗下业务有直接竞争关系。
- 投资关键词:流量变现、去中心化、生态开放,不谋求控股。
从腾讯已公开的投资项目可以看出,腾讯在被投公司的持股比例相对较低,很多都低于10%,更多是为实现多领域覆盖。
2、阿里新零售投资的特点
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投资则显得较为“强势”,呈现出的特点是:更注重资产投入,想要更多的“权”。
全天候科技总结发现,在早前的投资过程中,阿里在被投公司的持股比例相对较小,但近两年,阿里持有被投资公司的比例大多超过30%,甚至对部分公司达到绝对控股,比如,在银泰持股达74%,对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的持股超过80%;另外,在这些被投公司里,阿里在管理权、财权等方面也有诸多要求。
如果把阿里、腾讯在新零售领域的投资视为一种战术,那么,战术差异背后则是阿里、腾讯的战略思维和理念的根本差异。这可以从两家公司的公开表态中管窥一二。
不久前在广州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上,马化腾曾以“赋能合作伙伴为题”发表演讲,他表示,腾讯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腾讯的策略是,“我们不是整条命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是只要半条命,另外半条命就靠生态里面的其他合作伙伴”。
而在腾讯、京东联手入股唯品会之后,有观点称,腾讯已组建 “反阿里联盟”,形成统一战线,发起一场“人民战争”。针对这种观点,马化腾在朋友圈点评说:“物极必反”。
阿里巴巴 CEO 张勇 曾在今年6月举办的 阿里巴巴 投资者日大会上强调,天猫是新零售变革的主引擎,是全球品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主阵地,整个生态中的所有合作伙伴都随着天猫的升级而发生新的化学反应,包括品牌商和零售商的关系、品牌商和渠道商的关系、品牌商和物流商的关系,从供应链,到销售通路,到营销方式乃至线上线下关系,都开始重构协作。
对于腾讯站在后台,组建松散联盟“反阿里”的思路,阿里巴巴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 王帅 则在12月19日的一场演讲中公开表态,他称,“听到过有同行说,把自己的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但很大的一个前提是,你的半条命交没交给合作伙伴先不谈,但合作伙伴的整条命是都交给了你和你的入口。”
在王帅看来,“很多推杯交盏满面红光的联合起来反垄断,这何尝不是战略上的懒惰和不思进取以及战术上的路径依赖和焦灼冲动。”
犹如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向全天候科技分析的那样,无论是对京东、永辉还是唯品会的投资,腾讯都遵循了“优质流量换优质股权”的策略。腾讯不会走到台前,核心是加强社交平台与线下零售的联动。
而对于新零售,阿里则选择走向前台,把自己定位为推动这场新商业变革的主力和主角,居于中心,身体力行,力图掌控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