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招商跌破定增价,王亚伟折戟新三板?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中科招商 的定增,是今年新三板市场最重要的一次堂会,大腕云集。

  业界传说, 即便贵为一哥王亚伟,也只敢隐姓埋名潜身资管通道,以18元/股价格扫货5亿元,生怕被人发现行踪。 彼时,三哥身边所有人都在托各种关系希望能分到一杯羹。

  然而截止6月23日收盘, 中科招商 二级市场协议成交收盘价为19.28元,按照股转系统规则,这仅仅是收盘前最后半小时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

实际上,当日盘中成交价格已经大幅集中于16.6元附近,不仅跌破18元/股的定增价,而且正在逼近做市商16.2元/股的成本价。

  仅仅在一个月前, 中科招 商的二级市场价格尚为30元左右。

   中科招 商为什么这么火?现在跌破定增价又意味着什么?

   85亿疯狂抢筹

  三哥熟识的朋友是这样解释投资逻辑的:中科招商和 九鼎 ,当时一个300亿市值,一个500亿市值,3个月之内都会转做市。这样一来,这两只股票届时将会成为做市指数权重最大的成分股,未来公募入场必然大举配置这样的蓝筹股。

  而从交易量来看,这两只蓝筹股也遥遥领先,事实上 九鼎 的交易量已经形成了类似竞价交易的曲线,即便是采用协议转让交易,其交易量也远远大于任何一支做市股。这种流动性和股权分散速度,未来分层、竞价也必然是首批纳入。中科招商适用于同样的逻辑。

最重要的是,它们本身又持有大批挂牌和拟挂牌新三板企业的股权,享受三板长牛,而未来它们又一定会是第一批拿到做市牌照的非券商机构。

   你能想到的所有政策利好,九鼎和中科招商全都吃得到。

彼时,九鼎已经是200多倍PE,中科招商18元定增价所对应PE只有60倍,仅以PE指标来看,较为便宜。

   朋友的计划是:最早在7月份中科招商转做市前,以30元左右价格脱手这500万股,主要原因是为了资金快速周转,以期做回报更高的新定增票。

短短一周之内,中科招商定增门票已经从2000万元一路涨到了1亿元一张,这是因为一共最多35个发行对象,中信建投就内定了15个,留下的名额一共只有20个。

因为投资者热情太过惊人,中科招商将原本接近90亿元的定增拆成两次发行,一次50亿,一次35亿。

第一次发行结果:发行金额50.32亿,发行量27957.6万股,32名投资者认购。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远远超过这一数量的投资者正隐藏在资管和信托计划中,它们组成了份额最大的前两名。

一个月之后,中科招商第二轮定增启动,门票涨到了2亿元一张,这一次的名额只有15个,总共发行金额35.1亿。

由于名额太少门槛太高,大量代持份额潜伏其中,根据股转系统披露的几次转让情况可以得知,很多投资者是以30元以上价格接盘中科招商。

   一个月跌破定增价

让我们来看看中科招商现在的股价:

没错,中科招商的股价从30-33元的区间,且战且退,战至25-30元一线仍然胶着,但是没过多久便告失守,于20元左右徘徊,当前接近19元,乃至多次跌破18元定增价,假如三板二级市场低迷持续,7月份抛在30元左右已经不抱希望。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走势?

5月19日第一批定增股上市流通。迄今为止的一个月内,仅有的几则交易信息披露说明了一些问题(股转系统只披露协议成交价格较前收盘价变动幅度超过50%的情形,因此披露交易仅为交易量的极少一部分),以下为6月1日首次披露的抛售情况:

6月1日当天,白石资产卖出中科招商299000股,成交价约24元左右,成交额约720万元。这批股份为白石资产4月7日以18元价格取得的定增股,当日约售出其持有规模的5%。

此后中科招商的交易价格长期在20元上下盘整,进入6月以来收盘价多次跌破18元。

当大家都想迅速脱手的时候,互相踩踏就是不可避免的大概率事件,原本想割别人韭菜,自己反而成了韭菜。

  诚然,不到3个月收获10%-30%的浮盈并不算寒碜,问题是其中的时间成本以及通道成本: 当你看到大批好项目如雨后春笋一样从全国各个不知名的角落冒出来,被套牢的你会如何抉择?

所以三哥认为,定增价18元甚至都不是底,一定会有投资者因为机会成本太高而选择继续出货。

而且正如你知道的那样,第二批总额为35亿元的定增股还没有上市交易,无法忍受机会成本的投资者现在能不抓紧时间出货吗?

观察盘口,6月15日以来,已开始有上千手成交低于18元/股,于16元-17元一线零星成交;而在6月23日午后,则首次出现连续于18元以下大笔成交的情况。


(6月19日单笔最大成交600手,抛盘价16.65元)


(6月23日下午首次出现成交价连续低于18元,当日单笔最大成交仍为600手,抛盘价16.65元)

   王亚伟会被套牢吗?

所有新三板二级市场投资者所担心的“定增诅咒”,正在中科招商应验,原本想赚快钱的资金,显然要失算了:二级市场已经寒冷彻骨,没有人在30元给它们抬轿子,持有3个月就高价出货的计划已成泡影。

讲到这里,让我们回顾一下三哥这位朋友买入中科招商的逻辑:大蓝筹、首批享受全部政策红利、持有大量三板企业股权。

  这些逻辑还成立吗?长期来看,三哥认为还没有出错的迹象。 显然,假如王亚伟也潜伏其中,他也绝不会三个月内就匆匆撤出。三哥也认为,现在选择在18元附近出逃的股份数量并不大,是风险偏好较低的边际投资者决定了成交价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单纯认为三板定增没有锁定期,就直接采用A股快进快出的方式进行三板投资,恐怕并不可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内,三板将加速成为价值投资市场,适合长线投资。

   当投资者想在三板赚快钱的时候,无论是市场还是政策,现在都已经站在他的对立面。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