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我们的对手是滴滴,不是ofo!即将公布C+轮融资,引入美元基金巨头
继9月底1亿美元C轮融资消息之后, 摩拜单车 新一轮C+轮融资即将公布。记者获悉, 摩拜单车 C+轮融资近亿美元,总共十多家投资机构参投,估值大涨。之前的投资机构继续跟投,引入了一家很大的美元基金。
橙蓝军队vs小黄车,双方都在蓄势待发。
11日,ofo的小黄车已走出校园,进入中关村和上地。网友爆料称,摩拜“小蓝车”也已经在上海街头露出真容,采用普通自行车构造,比红色摩拜单车更加轻巧。摩拜方面人士证实,摩拜新车即将推出,肯定会安装GPS定位系统。
但监管者的介入是最令二者尴尬的。12日,摩拜和ofo被物业管理拖走的照片在网络流传。摩拜方面表示,类似的情况之前一直有,摩拜和一些园区沟通之后设立了一些推荐停车点。如果用户违停,摩拜会跟踪处罚。
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看上去很美好,但如何应对种种变数?
熊猫资本 是摩拜单车早期投资人,他表示,熊猫在摩拜身上赌的很大,动用全公司资源,帮助摩拜完成下一轮融资。以下是专访内容:
CE:最近共享单车特别火,ofo决定从校内走向大众市场, 小鸣单车 、优拜单车也在摩拳擦掌,您如何分析这个行业的走向,三个月能决定行业的格局吗?
李论 : 摩拜把整个市场做火了之后,别的公司进来一起把没有满足的空间填上也挺好。我们一直不太同意,创业一定是要谁干掉谁。我们不太认为ofo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虽然它一直盯着我们。 滴滴 投了ofo我们也不担心,因为我们认为 滴滴 能干的事情很有限。
我们现在已经是市场第一,打法应该专注于跑得更好更快,只要自己不犯错,最大敌人其实是自己。到现在这仗基本也就结束了,我们是跟滴滴打仗,不是跟ofo打仗。
CE:在这场竞争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李论 : 单车用户最关心的一点,在于离我最近的车在哪里。关键是投车量,最后是产能和规模经济的竞争。这个市场需求量太大了,上海自行车保有量在1800万-2000万之间,大概2人一辆。量已经很大了,但是共享单车领域想让用户很方便的用车,(还需要大量投入,)我们也想各种办法来拉产能。
这种竞争不是同质化的竞争。如果你自信产品能做的像苹果,即使之前的用户买的都是三星、 华为 ,你也应该 有信 心逐步可以争夺用户。我们不担心,我们会按照自己的节奏,上产能,让产品服务更多用户,加快迭代,对于用户反馈的车有点重等问题,想办法克服,让骑行体验更好。
CE:摩拜和小鸣、优拜这些最新的创业公司相比,最大的护城河是什么?
李论 : 其实这些新进来的竞争者,它们的模式跟ofo比较类似。至今为止,这几家企业连锁的问题都没解决,比如ofo3.0版本的车,还是密码锁而非GPS锁。它们的模型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完全是按照物联网的构思来做这件事,本质上是链接了车和人,它们的模式跟我们不太一样,都是用传统自行车,不是自己设计,自己生产的。
我们一台车寿命是按照5年设计的,ofo可能存续只有3个月,为了竞争,必须投大量的车,成为炮灰,其实是在产生垃圾。而且车连GPS都没有,坏了怎么回收?依靠人力搬运还是很有限,因为没有GPS很难定位,成本太高,不是未来先进的商业模型。
CE:摩拜和ofo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李论 : ofo是一家运营驱动的公司,很像滴滴。我们其实是一家产品驱动的公司。虽然有点重,骑行体验有点糟糕。就像苹果,1、2、3代出来的时候,都不太好用。苹果产品真正让人惊艳,是4代的时候,所有人开始兴奋。产品本身有迭代过程,只要是好的产品,永远胜算在我手里。靠运营驱动、资本驱动的战争,速战速决,三个月内把规模涨完,但一个产品的竞争,随时给人以机会。
CE:ofo和其他共享单车的硬件也在不断升级,也可以改造成智能GPS锁。
李论: 我相信殊途同归,大家都会往这个方向做,但总有一个时间窗口的问题。
CE:摩拜的产品定位从一开始就确定好了吗?
李论: 早期摩拜也是普通自行车,去年年底开始坚定自己设计车、造车。那时候我们还没有投资它。其实那个阶段他们的压力很大,跟早期投资人分歧很大,融资不太顺利,大家都质疑模式怎么这么重。
摩拜COO胡玮炜非常有定见,是极客汽车创始人。她对很多事情想得很清楚。比如说,摩拜的核心基因到底是什么?到底要不要花大力气设计一款成本比较高的车?她把整个模型想明白了,就是要自己造车。伟大的创业者一定是想在别人前面,这是团队很厉害的地方。
CE:自己造车的模型是怎样推演的?
李论: 他们一开始买了几百辆试投,然后在小规模的时候就建经济模型,推演几年以后车的数量、骑行次数、用户数量等等。他们发现,假设不一样,生命周期3个月跟5年相比,导出的结果也不一样。既然我要这个结果,从结果推导,应该输入的数据是50个月的车,应该造车。
后面的投资人都推演过这套模型。比如,C轮 华平 、高瓴、红杉都投了。 华平投资 做了大量市场调研,是一家非常科学和审慎的公司,建了一套模型,跟我们内部推演的非常接近。红杉投资close的那天,我正 好在 香港红杉办公室,跟 沈南鹏 聊天,聊到摩拜的将来,大家都看得明白,规划都差不太多。只是一开始大家很少逆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