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定生死!近百家机构豪赌200亿的这个行业,大限已至?!
望前方,巨头经历多轮融资之后弹药充足,北上深等多城接连祭出“限投令”;回头看,连ofo的投资人都不再淡定,身处第三梯队开外想要找钱只会难上加难。
经历一年多疯狂生长,共享单车终于迎来“收割季”:死掉的悟空、町町、卡拉以及负面新闻缠身的酷奇、小蓝们只是开始,一大波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的玩家大限将至!
1000天生死之战,细思惊恐!
在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整理的共享单车融资表中,从2015年初有公司拿到钱开始计时,过去近三年时间里,整个行业融资总额已近200亿元、有近百家投资机构和百家创业公司入局。
细思极恐!据此推算,共享单车行业平均融资额为2亿元,而按过去1000天算,这些创业公司每天要烧掉20万元!而这还只是不完全统计数字。
隶属行业第一梯队的ofo和摩拜,目前已分别融资97亿和73亿,二者融资之和占比超85%,其背后的投资机构也都超过20家。
再看行业第二梯队,永安行低碳的母公司在A股上市、身后有 蚂蚁金服 背书,未来肯定不愁生死;而小蓝也曾拿到4亿融资,但近来却曝出资金紧张、急等救援;酷奇则因押金难退出现总部被围的窘境,现已10亿卖身。
放眼整个行业,再无融资过2亿平均值的记录。其余共享单车玩家中,仅4家挨到B轮、6家拿到A轮、13家刚到天使轮,其中还包括“死去活来”的3Vbike,更多共享单车则根本不被资本所青睐。
死在融资“前夜”
和町町、悟空类似,创下最快倒闭记录的3Vbike,直到车丢光、被迫宣布停止运营都没拿到钱。而在品途商业评论整理的共享单车融资表中,还在“等钱来”的共享单车公司至少14家,其中又有几家能最终真能等到还是未知数。
3Vbike创始人巫盛华曾向媒体一语道破:共享单车行业已经到了加速淘汰期……创业终究还是资本的游戏,那些有足够资本的玩家才能玩下去。
创业江湖也会上演逆袭的桥段!短短2个月后,3Vbike宣布复出,不仅拿到天使轮融资,甚至要进军共享电动车领域,体验过一番资本的神奇力量。巫盛华感慨道,“论技术我们敌不过独角兽们,但却是第一个复出的共享单车公司。”
可“死去活来”的3Vbike毕竟是孤例,好歹拿到了钱;更多的共享单车公司还没拿到融资就默默死去。资本不追意味着盈利不明、故事不美,但就算偶尔追一次也不代表可以活下去。
拿到融资再死?
在上述共享单车融资表中,可确定拿到一轮融资的最少16家。但拿到一轮融资又如何?卡拉从成立到拿到首轮融资仅隔1个月,意想不到的是在拿天使轮融资过程中死掉了。卡拉单车创始人兼CEO林斌透露,“天使轮融资共60万元,投资人分3个阶段支付。第一个阶段共20万,但是在打第二笔款之前,他们看我们的丢失率比较高,所以就撤资了。”
据悉,小蓝自2017年初拿到4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后,一直在找4亿美金的B轮融资,但6月时宣告融资失败。小蓝希望被ofo、摩拜收购也遭拒绝,小蓝还把购买半年特权卡用户强制升级为全年卡,以延长特权卡退款时间……
虽然小蓝在官方微博做了澄清,但记者发现无法发布评论——它的微博评论功能已被关闭;记者在小蓝APP中也无法购买特权卡——该功能也已被关闭。
卡拉和小蓝获得融资的速度很快,这已经算很幸运了——校校2013年11月成立,过了近4年时间,直到2017年7月才拿到天使轮融资。
更多的公司获得融资都需要等个一年半载,对于风口中的创业公司,时间不仅是金钱,更是生命。上述16家中至少5家是在2016年拿的钱,如今已进入2017年Q4,它们相比那些至今没融到资的公司并没有好过多少。
融资几轮才安全?
拿到2~4轮融资的公司在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整理的共享单车融资表中至少占了10家,共享单车第二、三梯队的玩家,除酷奇单车(已被收购)、享骑出行和7号电单车外全部在列。但它们的安全感未必就更高!
就在小鸣拿到B轮融资的7月份,因用户反映押金难退问题,曾一度引发大规模退押金事件, 小鸣单车 联合创始人兼CEO 陈宇 莹直到8月对媒体澄清时仍在保证,“希望能在1个月内把问题处理掉”,不过到了9月也还有“小鸣押金难退”的新闻见诸报端。
“押金”虽然是共享单车行业诟病最多的问题,但至少还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解决,如果是监管政策出台,钱就不灵了。日前,交通部建议各地“审慎对待,从严掌握”共享电动车投放,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已陆续叫停。
在我们的共享电动车融资表中有至少20家公司,其中7号电单车已名列第三梯队,西游电单(3次)、觅马出行(2次)、萌小明(2次)是同类竞品中融资次数最多的。
有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叫停还是不被鼓励,已投放的共享电动车都面临着极高的被清理风险。”可以说,共享电动车公司如果真要死,必定一倒一大片。
“你六亿我七亿”
2015年1月,团购大战打成了白热化, 大众点评 和美团时隔一周先后宣布融资6亿美元、7亿美元;是年10月,在阿里(在美团持股15%)、腾讯(在大众点评持股20%)和背后诸多投资方的撮合下,两家公司宣布合并,改名“ 新美大 ”。
如今,ofo和摩拜的身后同样站着阿里和腾讯,两家共享单车巨头也已分别融资10次和9次,最近一次相隔20天——ofo获7亿美元、摩拜获6亿美元。和两年前的美团-点评合并前夕何其相似?彭博社甚至报道,它们合并后估值或超40亿美金,不过ofo和摩拜相继辟谣。
“当行业发展到只有前两名的时候,想要靠融资压死对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ofo投资人 朱啸虎 日前公开表态,ofo和摩拜虽已占据95%的市场份额,但运营成本太高,唯有合并才能盈利。
关于资本最看重的盈利问题,摩拜创始人胡玮炜曾称,“如果想要赚钱,现在就可以。但这不是我们的第一目标……你看亚马逊十年都没有盈利”。
相较之下,ofo创始人戴威则显得“体贴”些:预计2017年底前将实现财务盈亏平衡,2018年起经营收入将开始对资本开支有所贡献。
无论如何,他们起码可以把公司的生死“置之度外”、而更多的去思考发展方向、商业本质的问题了。
结语
共享单车寒冬已至,巨头的虹吸和排挤、政策的不确定性,让巨头之外的玩家们进退失据。那些枯等8年都没见过钱的、“浅尝辄止”的、拿到过几轮正急等续命的,连同一大波共享电动车公司都将面临死亡威胁。
3Vbike死在共享单车赛道,“意外”复活后却又跨界共享电动车,再次凶多吉少,但这等事毕竟少见。资本对抗的残酷和真实战场的搏杀其实无甚分别。
这个行业,如果连巨头和投资人都坐不住了,其它公司的处境又能好到哪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