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财报背后,阿里、腾讯和京东,都有哪些隐患?
随着一系列的财报发布,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经营状况呈现在世人面前,除了惊叹还是惊叹,导致部分公司的股价暴涨,也由此引来了口水战。
在相爱相杀的国内互联网阵营中, 阿里巴巴 是独树一帜的,腾讯与京东算是扮演着比较松散的联盟角色,百度因为2015-2016年的事件而非常沉寂,暂时并不参与对阵。
关于财报体现出来的信息,我们试着不用具体数据的分析下基本情况,希望可以表达真实。
腾讯的财报是很耀眼的,收入持续增长,用户数还在猛增,以至于市场上形成了腾讯无敌的神话,腾讯或者微信一点点的小动作都被解读成惊天大行动。
不过,细看腾讯的财报,还是有一些隐忧,甚至盛世危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腾讯的高速增长还能持续吗?
以收入结构而言,腾讯的收入越来越高度依赖游戏,甚至过度依赖一两款热门游戏,一旦有竞争对手研发出好的竞品,将对腾讯的现金流带来巨大挑战。即便对分化渠道有巨大的优势话语权,竞争对手也无法形成有效冲击,但手机游戏的天然周期性也决定了这个游戏是无法持久的,腾讯需要做的就是,一定要在一款手机游戏甚至手机游戏的社交红利枯竭之前找到新的增长点。
在增长的动力方面,微信用户数还在高速增加,照此进展已经要超过三家电信运营商拥有的手机用户总数,这个时候便会遭遇到真正的数字上的天花板。事实上,按照工信部的数据,即便三家电信运营商拥有超过10亿的用户数,但手机上网用户也仅仅是其中的一半多一点。如今,微信用户已经是人均超过一个,QQ用户数已经在下降。当人口红利结束的时候,腾讯准备好继续搞增长的来源了吗?
腾讯财报中的靓丽基本上都来自产品上的硬数字,企业核心技术和竞争力方面的数据甚至不如以前提的多,就连此前声称已经超越 支付宝 的移动支付数据也没有再展示具体内容。随着用户数高速增长的结束,一系列被掩盖的问题都会暴露,而时间点可能就在2018年的年中时间。
有专业人士预计,腾讯未来的业务规模还会继续提升,预计1年之后如果没有大的变数,将可能达到天花板。收入涨幅潜力巨大,但净利润率则要看游戏业务的运气。
阿里巴巴 第一次的年度收入、利润等方面超越了腾讯,也被很多媒体挖出来,五年前的阿里巴巴年收入甚至还不如腾讯一个季度,只有五年就实现了对腾讯的超越。事实上,这几年的阿里巴巴增长呈现持续井喷状态,随着很多十年积累的业务陆续爆发,阿里巴巴此后五年的收入高增长应该可以保持。
作为阿里巴巴传统上的淡季的每年第一季度,其收入也快要追上腾讯的同季度收入,而每年的第一季度却是腾讯传统上的旺季。此外,阿里巴巴在云服务、大文娱等方面的技术发展成为了财报公布时的重点陈述,也彰显了阿里转型的阶段性成功。
我们可以预测,因为商务业务的特点和持久性,阿里巴巴接下来这个财年的收入很可能会突破2500亿人民币,腾讯的下一个年度收入也有望达到2200亿,两家公司的收入差距未来三年也会呈现持续加大的态势,在2020年也许会达到1000亿人民币的营收差。
当然,阿里巴巴也不是高枕无忧。 马云 大师级的布局和坚韧的业务能力积累正在开花结果,但各项业务都处在苦战之中,没有一个可以安安稳稳的坐收现金流,持续的多阵线作战,将消耗其巨大的资源,也会造成规模效益递减。
京东财报数据也很好,股价被追捧,甚至一度要接近百度。根据一些分析师的结论,京东在电商业务上的增长速度比天猫要快,确实有赶超天猫的可能。
与阿里巴巴相比,京东还是一家更纯粹的电子商务公司,高速增长的中国互联网商业也给京东带来了红利,继续接近阿里巴巴是大概率事件,但短期内在网购业务上超越阿里巴巴或者是阿里旗下的天猫,难度也还是非常高。
如果我们非要对比,就会发现,淘宝最先达到了用户数的天花板,依靠用户数增长来获得公司业绩的模式在一年前就结束了,京东现在还处在用户红利阶段。天猫不得不去提高客单价的方式来实现增长,而一年之后的京东也会落到这个坑里。
数据看,天猫在一年中让客单价提高了一倍,对于本来就客单价比较高的京东来,这个转型难度可能更大。京东已经在拓展图书、服装等等领域,但这些领域的客单价显然没有传统的3C那么大,京东的高速增长需要寻找新的动力。
不管是腾讯阿里,还是百度,还是京东,都是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翘楚,都值得我们尊重,也都各自有亮点。任何的企业经营都是荆棘丛生的事业,也都一定潜藏危机,没有长盛不衰的业务存在,我们需要实事求是的去分析去看待,做得好的值得推崇但不要盲目崇拜,做的不好的也不要一棒子打死。鼓励和支持比歌功颂德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