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5197起、涉案金额2511亿元!这场近400亿非法集资的“中晋系”即将落幕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假借迎合国家政策,不少没有投资经验的准金融和非金融机构打着“投资咨询”“财务咨询”和“资产管理”的旗号,靠着“经济新业态”“金融创新”的幌子,向理财、众筹、期货、虚拟货币等纯粹“资本运作”形式转变,从事各种消费返利、养老投资等新型犯罪金融活动,非法集资活动也变得更加隐蔽,形式更加多样,“互联网+传销+非法集资”新模式案件也在近年来频发。

伴随非法集资的互联网化,涉案公司跨省市或跨区域经营现象很普遍,对于非法集资机构庞杂,账户众多,资金流向复杂,资产难追缴等问题也给监管加大了难度,各行业之间的监管空白地带也成为非法集资集中爆发区。在经历了“泛亚”“e租宝”“中晋系”等金融平台相继被曝光后,对于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诈骗也在专项整治的“重拳”之下,数量和增速均有所回落。

以“中晋系”为例,在这个累计向2.5万名投资者非法吸收存款近399亿元的中晋资产非法集资诈骗案中,受害者有1.28万余人,未兑付金额超过52亿元近日有了最新的进展。

  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网显示,国太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徐勤等10名被告人涉嫌集资诈骗案,将于6月23日上午9点30分在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其中被告包括徐勤、朱凤洲、汤骏、 陈佳 菁、吴晔、 陈亮 、蒋晓羽、 孙坷柯、顾晓娴和 李娜 10人。而名单较去年10月13日的检方公告中新增朱凤洲和顾晓娴两人,都曾是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

1年5197起、涉案金额2511亿元!这场近400亿非法集资的“中晋系”即将落幕

当时企业在28个省设立了分支机构,把资产转入3家上市公司,旗下还有100多家非上市公司,并收购了支付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等,始终穿着高大上的外衣,但实际上这些公司多数是空壳企业,没有实体投资项目,也没有真实贸易和经营盈利。即使打击及时,最终损失的资金也高达48亿多元。

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名义,“中晋系”对外募集资金门槛极低,5万元即可购入“中晋系”理财产品。为了向更多人募集资金,在陆续成立的220余家销售理财产品的“有限合伙企业”中,每个基金募集总额达1亿元,其中投资金额小于100万元的投资人约1.26万人,投资总金额约为40亿元,如此数额庞大的流动资金却仅有一家到证监部门备案。

而投资者之所以选择如此相信“中晋系”,也是因为“中晋系”投资的120余家“产业公司”中,不仅细分为信息技术、金融、房地产、贸易和服务五大“产业条线”,还控股两家“上市公司”,摇身一变为有“实业”的金融投资平台。但最后经查证,这120余家公司绝大多数为空壳公司,仅十余家公司有着业务记录也和营业额明显不符。而如此庞大的资金也由“合伙企业”吸纳公众资金至国太控股,国太控股再用资金包装“子公司”、股市对冲。而公司的所有日常开销花费还有投资者的本息也全部来自新投资者的资金,只徐勤个人挥霍的公司资产就总计近5亿元人民币。

  其实对于非法集资的形式多样化、手段隐蔽化、 操作 职业化、网络化的新趋势,各种假借互联网金融、电商、微商、虚拟货币等名义的理财方式令人眼花缭乱,非法集资犯罪活动中的新型手法也确实让人防不胜防。在监管的升级下,此类案件的高发势头有所遏制,但案件总量仍处于历史高位。当前民间投融资中介机构、P2P网络借贷、农民合作社、房地产、私募基金等领域仍是非法集资的重灾区。

据统计,2016年全国新发非法集资案件5197起、涉案金额251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4.48%、0.11%,虽然非法集资案件数和涉案金额近年来首次出现“双降”,但新发案件不断积压,化解处置压力较大,在监管部门不断严厉打击,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技术创新监管手段的同时,还需要投资人强化非法集资风险防控责任意识,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和增强理性投资意识,共同遏制非法集资高发蔓延的势头。

最后一句:监管和违规作恶者,是猫捉老鼠的游戏。一明一暗,被骗的投资者最终还是要自己买单,虽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中晋系的集资诈骗也终会有了断,但过程中的投资者在大快人心的同时,还是要多多提高自己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判断能力,避免悲剧再次上演~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随意打赏

非法集资500亿非法集资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