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消费升级的盛世,如你所愿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这消费升级的盛世,如你所愿

今天开始更新《升级三部曲》。

全文收了无数广告费,并依然有空余广告位,但我保证不会像三流写手那样在结尾给你甩一个猜不中的结局。真正的广告,润物无声。

(零)小市民

  家住青年路自如合租房的Mina,今天早上收到了她在 小红书 的包裹。今年cosme大赏排名第二的保湿面霜,一个她工作之前没听过的牌子。

  中午她坐6号线一路赶往三里屯,赴闺蜜的brunch之约。地点不是the rug,是wagas,理由不言而喻,便宜。小市民不懂对于brunch来说,班尼迪克蛋和莓果谷物酸奶的重要性, 小市民觉得,翠绿的鲜榨果汁和下血本加了牛肉粒的考伯沙拉就是终极奥义。 出门Mina习惯坐地铁,尽管地面上的朝阳北路全线绿色,常年都很少堵车。

  Mina和闺蜜在北京工作三年,原来在杂志社,今年跳槽去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工资涨到1万3。还没吃完brunch,她的手机上叮咚弹出了一条微信消息推送。 现在这些个卖东西的真鸡贼,做成服务号,每次推送都会响一下,害得她们以为是上周末在夜店勾搭她们的 中金 banker呢。

  去年开始她们逐渐关注了十几个这样的服务号。现在在Mina的家里,放着植观的氨基酸洗发水,轻生活的纯棉卫生巾,乐纯的希腊酸奶,每周三还会在公司里叫一份 甜心摇滚沙拉 。记住,小市民喜欢加了肉粒的沙拉。还有,攒了两个月终于咬牙买了的hey juice三天套装, 配送地址是公司。 送到公司那天,好几个女同事都围上来问东问西。

  Mina很开心地跟她们复述着公众号里教她的 “生活理念” ,她觉得, 自己因为一瓶果汁,变成了更好的人。

  是的,小市民渴望成为更好的人。你冲着太古里的人群大喊一声 better me ,会让百分之75%的人热泪盈眶,剩下25%是不明所以的外国人。

在她那十几平的房间里,Mina喜欢晚上用keep做一组hiit,然后发一条朋友圈,附上一句,晚安。第二天醒来,2个点赞,一个她妈,一个隔壁技术部的男同事,无人评论。

程序员不懂消费,长辈不懂升级,要弄明白消费升级,你得仔细研究小市民这个有趣的群体。

(一)小市民之心

  小市民喜欢用在 百度 糯米上团购来的电影票去看港片,出来的时候跟身旁的朋友聊天,他们略带遗憾地感慨香港没落,感慨他们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在香港中环听来的八卦,感慨伴随他们成长的香港文化盛世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港漂回流,成为 国贸 金融男,化名parker,allen,david,michael继续兴风作浪。

   小市民疯狂地需要优越感。而比较能带来优越感。

但是他们不会理解,那个没落的香港再狭小局促,也早在九十年代末就诞生了市民阶层。这种群体广泛出现在香港日韩新加坡等地,体现为早期tvb里的警官飞机师,日剧韩剧里的医生律师,他们体面地打工,虽然也和同事胡搞乱搞,也为了生存疲于奔波。但就像当代文化人林奕华说香港人的那样,虽然都羡慕李嘉诚,但羡慕的表现是做好自己的每件工作,获得回报和成就感。在巨大的现实面前,市民会认命,会向大哥低头。

  这和我们提到的小市民不一样,小市民不服气,他们需要与众不同,需要“我和别人不一样”。My life is great,which indicates that yours are not. 所以小市民团体并不团结,他们要彼此鄙视才会真正快乐。 为了比较得来的优越感,他们会为此付出一个很不理性的溢价, 乘以这个群体3-4亿(保守估计)的基数, 就是很好的市场。 但是这里要注意,所谓不理性的溢价,也是相对于小市民的收入而言的,毕竟他们们就算倾家荡产,也不比王思聪他爸让他花钱吃一次亏赔得多。好在中国就一个王思聪,但是小市民的数量千千万,而且说是追求小众,但是他们内心的最终选择却出奇一致,指哪儿打哪儿。这才有了股价就曾一度成为佳话的mk之流,而它仅仅是解决了想买奢侈品又买不起的问题。

  在国内的创业市场,比如最初是为了逃离劣质奶粉,有了几家估值数亿的母婴电商;后来为了逃离超市里以品类为定位的快消品,他们叛变了宝洁,转投海淘代购的怀抱;再比如为了逃离那些中国特色灯箱招牌和装修的餐馆,他们订阅 企鹅吃喝指南 、Timeout。现在哪怕吃个煎饼,也要有故事有情怀,《清华学霸放弃百万年薪辞职做煎饼,只为找回童年那熟悉的味道》,这也只是标配。

(二)独角兽

鸡贼的XX每年都会出一份年度独角兽排行,之所以说他鸡贼,是因为每年出的都是图片,估计是为了防盗版侵权,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真是充分体现了XX作为互联网数据资讯界小市民的嘴脸(如果他们做的尚且算是互联网数据资讯工作的话)。

  经过两三年时间, 这份榜单目前的前一百位,已经全部洗掉了做梦公司。 费拉 知乎 已经跌出快两百名, 估值逆水行舟,还不一定跑赢通州房地产。 而被洗剩下的,正是服务于千千万万Mina,jessica,kevin,tony的。这些公司 会见 证这个国家的小市民阶层崛起。

   但谁崛起了不意味着谁就赚钱了。

   上面这句话你再好好看一遍,你一定没有理解。

  Mina走在三里屯,周围都是像她一样的来自青年路的小青年,北京土著被挤压地没有空间, Mina们才是城市崛起的主力,是他们成就了青年路和西二旗。

小市民可悲的智识和人生观决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奋斗到这个阶级就无法继续了。于是他们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自己的下一代上,这就催生了教育行业的爆发。俞老板的洪泰布局了那么多教育产业,还有正中年轻Mina们下怀的廉价燕窝,真是高明。

所以你看到了,崛起的是Mina,赚钱的是俞老板。

(三)投资经(min)理(gong)

市面上九成的投资经理分析独角兽公司的时候都仿佛事不关己。他们分析行业前景、市场规模,他们研究公司的商业模式、团队背景和经营数据,一切好像按部就班,教科书级别的专业。但是其中九成的人忘记了一个关键问题——代入。

当他们是投资经理时,身份上的优越感,让他们忘记自己也是小市民中的一份子。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水平绝没有达到,单凭理性思考就能深入了解一个群体,一个自己从未体会过的群体,(请回想农民说皇帝用的锄头是金子做的),所以原本代入是他们最快建立思维体系的方法之一。

  然而,每天我起码会收到一条和消费升级有关的创投分析推送。结果看了半年,每个 作者的屁股都高高地撅着,从未老实地蹲到地板上来。屁股不在地板上,脑袋也不会在。

这些水平呵呵的民工只会跟我拽词儿,诸如“产品即体验”,“生活方式”,“都市白领的审美情趣”,“社群营销”,“kol”。说这些东西的时候,仿佛是五十岁阅尽繁华的资产阶级老大哥告诉他刚工作的小弟,“人生第一台车买凯美瑞就不错”。殊不知他们多数自己速腾的贷款还没还完。

   你说的都很好,但是你忘了你自己。

没有痛定思痛,就没有深刻的分析。

  以此标准,市面上所有摆出亲民中肯姿态的分析文,都是垃圾。因为真正分析小市民消费决策的文章, 起码应该让同是小市民的那些投资经理读者,觉得有一丝丝痛楚。

这样不痛不痒的投资研究和分析,做多了,你会变得既不懂别人,也不再懂自己了。想象你行走人世,本来可以磨练一双慧眼,把世人都看得明明白白,然后玩弄其于股掌,但是因为你的懒惰和优越,你看他们的目光越来越模糊,最后变成了不懂所谓大众的近视眼,你的投资生涯就废了。

  一个人能拥有多少粉丝(注意,是粉丝不是关注者),取决于他能深刻理解多少人。 好的投资人,应该能有底气,站在 国贸 三期十几万一平的大理石地上,眺望东三环熙来攘往的停车场,甚至透视过地面十几米下的地铁,朝那些人张开双臂说,“I know them all”。

做不到之前,就别天天在什么峰会都发言,也别在什么公众号上阐述自己的高深见解了。你就默默给你女朋友买一束野兽派的林心如婚礼同款,周末中午去桃园眷村排个队,然后抄抄豆瓣发条朋友圈吧。至少你以亲身,在享受这场消费升级的盛世,然后误以为它的繁荣就是你的繁荣。

小市民最喜欢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愿这消费升级的盛世,如你所愿。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