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现在中国一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要防止大规模失业的出现
在3月27日的2016年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的“主题演讲”环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发表了自己对于目前经济形势、IT产业的前景、互联网金融的看法。
以下为其演讲实录:
我今天讲三个关键词:第一是经济形势,第二是IT产业的前景,第三是互联网金融。
第一,经济形势。
关于经济形势,其实在座的也知道,今年3月14日的人民日报讲到,对经济的分析是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在2013年,整个社会都在讨论三期叠加,2014年讨论新常态,2015年讨论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大家也看到各种各样的媒体上,众多的专家在议论、解释这些提法。我今天给大家说的是“调整”,也就是说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怎么判断?我想用另外一种语言来表达其实很简单,就是当前的中国经济仍然处于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深刻的结构调整中,我想围绕这句话给大家做一个发言。
1 ,为什么要调整? 我们讲最近的调整,我们先谈一谈这十几年中国的繁荣,我给它打一个引号,这个“繁荣”是怎么过来的?确实这十来年中国经济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在超加拿大、意大利的基础上,在2005年超法国,2006年超英国,2007年超德国,2008年超过日本。按购买力评价,我们在2014年超美国,当然我们现在在世界上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无非是想说中国经济做大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在1998年中国是9.4%,美国是47.9%,到了2015年,大概到25%,美国是23%。也是外国专家和机构预测,到2016年,中国将达到27.6%,美国降到20.9%,2018年中国达到29.4%,美国是15.7%。在中国取得惊人成绩的同时,我们的代价是什么?我们用一句话,就是空气、土地、水、生态及贫富差距问题,贫困人口、农民工的待遇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好。我今天提纲挈领地讲,基本不用数据,大家都知道,我们已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现在要想办法把这一块补上来。
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取得这么高、这么快速的增长?我概括的原因,从内部来说就是人口红利,前十几年几亿农民工离开农村,纷纷到了大中城市,大量的搞制造业,另外就是改革开放,我们分析就是这两条原因,从国内来说基本原因是这个。
有没有外部原因?我认为中国经济在这个阶段,取得超级繁荣的前提,除了我们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很重大的外部原因,我认为是美国的一个大泡沫。当然美国主流经济学家是不承认的。美国怎么大泡沫?我帮大家回忆一下,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泡沫破了,美国的经济增长从百分之四点多一下子到1%不到,在这个背景下,美国不停地降息来刺激经济。也就是说从2001年开始,连续降息13次,联邦利息从百分之六点多降到不到1%,降息是干什么?就是扩张信用,或者用我们的语言说就是扩大贷款。降息扩大贷款干什么?美国的经济,那时候已经基本制造业空心化,反过来说,如果不是制造业空心化,为什么奥巴马上台马上要重返制造业?在制造业空心化的情况下,大量的货币投放,刺激了房地产,房价不停上涨,产生财富效应,大家赚钱,大家消费。美国的GDP中间,消费占GDP的比例达到70%以上,因此不停地消费促进了美国经济的不停的增长,由此也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当然对于中国来说,在这期间,它是大泡沫的时候,它要消费。在座的那时候都知道,美国到处都是中国制造的产品,我们大量的出口,赚了大量的外汇,然后又放到美国金融市场,美国如何完成这个机制?就利用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制度,全球都愿意拥有美元,全球各国,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更愿意储存这个货币,储存之后又把它放到世界最大的金融市场,那就是纽约交易所,而由此形成了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在不平衡中间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这就是美国经济危机之前的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构与逻辑。
后来泡沫破了,造成的情况就是到现在危机以后,经过了到现在已经是第九个年头的,各个国家央行印大量的钞票,到现在仍然未能解决问题。美国为加息讨论了很多次,非常纠结,但是仍然不敢加息。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甚至前段时间在报纸上说,美国有可能有负利率,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了负利率政策。复苏很脆弱,而IMF和世界银行已经在警告世界经济的风险处在边缘状态,有很多人在担心,又一个危机要到来,当然这是舆论。我想说什么?我们的现状,在美国危机之后,我们的出口不停地下降,也就是说2002年到2014年,我们年均21%的增长,而现在才个位数的增长,降到只有6%、7%。
我们再看消费,我们居民的消费仍然在缓慢地增长,我们在2000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曾经到达48%,到了2011年左右,在中国经济繁荣高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中,居民消费率居然从48%降到了35%左右,这就是说我们想尽办法,中央政府在采取刺激消费的政策,但是严酷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做得很好。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老 在外 面说,我们祖祖辈辈种地,种了2600年,都知道种地要上税,到了2006年,中央政府宣布农民种地不上税了,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扩大内需,扩大消费,但是我们消费仍然提高不起来,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观点,消费的增长非常缓慢。
出口从两位数降到个位数增长,消费增长也很缓慢,投资增速比较快,制造业、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制造业全面过剩,媒体上经常说,生产一斤钢,买不到一瓶好的矿泉水。从2002年到2013年,制造业年均增长35.1%,到去年增长8.1%,房地产方面有很多不同的观点,起码三四线城市的泡沫已经取得了共识。从数据来看,2002年到2011年,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26.1%,到了去年增长只有2.5%,令人担心的是,2016年要变成零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增长降得不多,但是地方政府在进行债务置换。什么意思?媒体都在讨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太高,也就意味着地方政府,或者说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再延续原来那种高增长率。我们在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百分之百来计算,30%的资金是地方政府的资金,地方政府的资金主要是靠卖地收入,大家想一想,现在房地产在下行,土地收入在减少,它从30%的卖地收入来撬动金融系统70%的资金,这就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来源结构。
由此我想说什么?我们的现状,出口由于受外部影响,我们不能控制,降幅很快。消费,我们在努力,但是提高很慢。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在搞PPP,但是也在试点期间,大量的钱进不了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靠地方政府的钱,或者中央政府转移一块。但是目前看来,维持很高的投资增长也很艰难。由此而言,简单来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来是合理的,中国经济再也不可能维持过去那个曾经超级繁荣的两位数的增长。这是我要讲的为什么要调整。
2 、调整意味着什么? 我们在2009年采取了以4万亿为核心的一揽子刺激政策,当然在那个时候,在美国经济的冲击下,2009年一季度一下子恢复到6%,春节后2000万农民工要返回珠三角、长三角,一大批企业要倒闭,在这时候中央出台4万亿刺激政策,这个是对的,出手要快,出手要狠,但是由于这个宽松政策拉得太长,导致了很大的问题。我们从1955年到2008年12月31号,全国货币供应量是47万亿,2009年到2012年4年倒干了50万亿,2013年到2015年干了41万亿,也就是说现在达到139万亿的货币供应量在社会上。当然IT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但是还有很多产能过剩的行业。这个调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货币供应的速度要下降,调整意味着这么多的货币供应在社会上都被企业贷款、股权投资,过去的资金它是要产生效益的,不产生效益,它就贷款还不了,或者说银行追得紧,他就要破产。随着经济增速下来,全球需求减弱,中国这么多货币在市场上,必然表现为破产压力,必然表现为大量工人失业的压力。
3 、应守的两条底线。 面对这种调整怎么办?作为中国政府,我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要守住两条底线。第一,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第二,要防止大量的失业和社会的不稳定。政府面对这样的局面,它必须要稳住社会,稳住经济,所以我说面对现在的形势,要守住这两条底线。
4 、调整已出现好苗子、好趋势。 比如说产业结构,一产、二产、三产中,三产的比例已经在慢慢提高。比如说需求结构,消费对GDP的贡献,2014年在2013年的基础上大提高的基础上,2015年又在2014年的基础上又提高到66%。比如说工业结构,我们在大量的钢筋、水泥、玻璃、煤炭等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我们不排除一些重大装备制造业,我们的IT行业的快速发展。又比如说利润结构,由于产业结构中间有变化,有望好的方向发展,自然它的利润增长就比较快,特别是和你们这个行当相关的,和互联网、通信相关的行业的企业利润增长更快。又比如说民间投资结构在增高,又比如说收入分配结构,尽管经济增速在下降,但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跑赢了中国经济总体增长速度,这也是好事情,这也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另外,单位能耗在不停地下降,去年比前年有很大的下降,今年又在去年的基础上有很大的下降。这是我讲的第四点,我们调整很困难,调整遇到很多很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同时要 有信 心,我们要看到我们的调整出现了很多好的苗头。
5 、调整的信心来源。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来,现在不光是中国人关心,各国都关心,因为世界经济贡献率,中国慢慢超过了美国的世界经济贡献率,这个数据有体现,为什么关心中国?因为中国的体量越做越大。因此,面对前面讲的调整的必然性,面对前十几年曾经的繁荣所产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所以中国政府主动把增长速度要降下来。尽管如此,我们也很坦率地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能够保持6.5%的增长,我们不要说世界GDP前10位,就讲前5位,有哪一个大国经济体现在能够保持3%的增长速度?中国是世界老二,如果能保持6.5%的速度,是绝对的高增长。当然,我们不能跟很小的国家比,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不能和津巴布韦之类的国家比,当然我也不知道津巴布韦增长速度多快,和这些很小的国家比没有什么可比性。
另外我们要看到我们有增长的潜力和动力,我们增长的动力和潜力来自哪里? 搞增长,从经济学上讲要有大量的人口因素,我们的人口红利尽管还在削弱,但是仍然在大经济体中间,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享受。我们尽管最近的资金流动,流进、流出的很多,但是从国家来看,中国仍然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和搞企业一样,要有人、有钱,有人搞生产,生产出来卖给谁?中国城乡差距很大,珠三角、长三角、 环渤海 和中国的中西部相比很发达,中 西部建设 的潜力、发展的潜力远远超过东部地区。由此而言,我们的增长潜力还很大。我们能够增长,意味着什么?我们能够增长,就意味着财政有收入,财政有收入就意味着尽管我们现在积累了很多问题,有财政不停地提供收入,就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银行的质量,我们为什么 有信 心?我们国家的不良贷款率还是在1.7%左右。美国的 高盛 预测更高,有7%到8%左右,我们也认为,随着有些问题的逐步解决,不良贷款率可能还会冒出来一些,不管怎么说,中国的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很高,不良资产的拨备覆盖的范围还是在150%以上,我们的银行体系不会出大事。而中国政府也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也明白在这个结骨眼上如何保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第三,外汇储备从去年到今年似乎有点减少,但是我们还有3.3万亿的外汇储备,我们还有国有企业净资产27万亿,这都是解决问题的财富、能力。第四,我认为只要不停地改革,我们仍然很有希望。而在这一轮经济条件中间,这两个政策也意识到前几年产生风险的原因,比如说个别地方政府乱举债,风险大增,对这个问题,现在也是进行了约束,已经产生的问题,进行债务置换等等。不停地改革,能够使过去产生风险的因素减少。第五,美国危机以后,有一个著名的美国学者写过一本书,书名就叫《这次不一样》,美国危机前、美国的主流基金就认为,前面我讲的曾经的繁荣,中美两国经济的不平衡状态他认为会持续下去,他认为美国的财政赤字、贸易斥资,筹集资金,发展美国的泡沫,可以持续下去,所以不会产生问题,所以和1929年的大危机相比,这次不一样,这是一个讽刺,美国并没有这次不一样。而我认为中国政府是认识到我们现在存在的一些风险压力,危机往往发生在不会爆发危机的想法,所以这一点讲信心是更为关键的,这是我想讲的经济形势。
6、需要注意与警惕。面对调整的困难,调整的好的趋势,调整的信心来源,我们仍然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我认为中国不会爆发美国式的金融危机,但是我们要加快改革。如果不加快改革的话,温水煮青蛙,慢慢会有更多的损失。
二、中国IT 产业前景。
对IT产业我不太懂,临时抱佛脚,我也看了一些数据,不知道准不准,中国IT产业近六七年是两位数的增长,而美国是个位数的增长,个别年份甚至是负增长。增长率,美国是26.5%,美国是6.23%,占GDP的比重,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从二战之后不同年代的增长,到了本世纪的几年,它的增长基本上都是在2%到6%左右。中国更早的数据我没找到,从2008年开始,我们在不断地增长,2014年增长达到7.68%,而美国只有6%左右。
外国专家预测,中国到2030年,假设GDP要翻番到20万亿,按照年均增长7.68%的比例不变,到2030年,中国的IT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达到1.54万亿美元。如果这个比例达到10%左右,我们可以达到2万亿的GDP。如果达到15%,那就是3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今天的法国、英国的GDP都不到3万亿。当然这个比喻不一定恰当,我们根据今天的发展速度,对比现在的GDP总量,相当于6个台湾、10个新加坡。中国的IT产业按照现在的增速发展下去,应该是前景无限。
三、互联网金融。
我们搞经济的,或者说长期搞金融的,和在座的相关的交点在互联网金融。
我之前说过,我们对互联网创新、互联网金融要绝对的支持。 用几句绝对的口号来说,可以叫做互联网精神万岁。因为它确确实实是改变人们生活、社会的一个重大的创新。 我同意 马云 的一些观点,我们有些创新,今天看还看不出来,从通用技术到 老百姓 生产出产品,往往需要两代人。1764年创造了纺纱机,1769年创造了水力纺纱机,1775年瓦特创造了蒸汽机。但是全社会的生产效率在那时候没有提高,到了19世纪才开始出现整个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经过了50年左右。 但是从互联网金融的管理上,我们要肯定互联网 + 金融的创新合作的同事,也应该实事求是,并不以为着任何的金融创新投入都可以无边际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任何想改变现存的金融制度、活动方式。 为什么?国家的经济金融不能够无边界的发展,中国的实体经济正处于转轨之中,转轨中间需要与各种制度保持协调平衡,有些东西今天看来是不要的,明天不见得是不要的。举个典型例子,我们在上海浦东搞28平方公里的自贸区,为什么要搞自贸区?利用全球的金融资产,一线放开,要不要管?我们如果全部放开,那不用搞自贸区,就在北京宣布,中国跟香港一样开放就行了。二线要管住,一线要放开,搞28平方公里的自贸区,等于搞了一个小香港,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有必要吗?也有必要。因此我们搞28平方公里的自贸区,一线放开,二线又想管,又想创新一些东西,就要有一个通道,资金可以来回,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制度安排。所以我想说,今天允许的不见得明天允许,当我们资本完全开放的时候,自贸区在金融开放上就失去重大意义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知道,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矛盾,以及现存政策,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所以我说我们搞互联网技术的人,我们要在金融领域创新,就要知己知彼,知道这个金融制度为什么这么定,它的解决方向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能够解决,什么时候加上互联网。
我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说学习美国,美国的金融创新中间,它都有金融监管,一边创新,一边监管,本来就是金融的特点。在这方面我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家马上就明白。比如说我完全同意 马云 讲的买中国、卖中国;买全球、卖全球。这是指消费品,如果按照这个思路下去,其实在股票交易市场也可以买中国、卖中国,全世界的资金直接到中国来买股票,中国的资金可以到全世界买股票,买全球、卖全球交易所的股票。但是为什么不可以?因为资本市场没有开放,为什么没有开放?是因为我们的汇率等等方面的改革还没有到位,说到底和我们整个经济改革的协调发展有关系。由此我想说一个观点,互联网金融创新是件好事,方向一定对,但是要知己知彼。